台北向明詩人前輩推薦L001文藝沙龍的由來——介紹台灣的「方明詩屋」fongminh.L001

 

台北向明詩人前輩推薦L001

 

文藝沙龍的由來

——介紹台灣的「方明詩屋」

2017.6.3披刊於中華副刊

http://www.cdns.com.tw/news.php?n_id=6&nc_id=165805

 

 

   「文藝沙龍」這個名稱,是很早以前從法國流傳過來的,原名是Salons Literaires,法文「文藝客廳」的意思。早年留法的我國象徵詩派詩人李金髮,於1925年自法國回國後,一直沒有正式的職業,靠雕塑鑄造名人銅像賺取報酬養家活口,但到1934年,時運下滑,一直接不到case,乃轉向林語堂主持的「人間世」及徐籲主編的「天地人」兩本文學綜合雜誌寫稿得些生活費用。在那年的十月,他在「人間世」發表了一篇題為「法國的文藝客廳」的文章,詳細的介紹了法國這一盛行的文學藝術家的社交聚會場合的歷史淵源及發展概況。他說和一般的俱樂部一樣。法國「文藝沙龍」係由好客的貴婦人所主持,這些人家的客廳便是他們的聚會場所。他認為這種風氣非常有趣,值得提倡,當代作家,可以時常會面,聯絡感情,討論問題,得切磋琢磨的益處;新進的作家亦可以認識一些老前輩,得到教益,不致埋沒人才。而他認為最大的好處是,藉此大家認識的機會,不致再文人相輕,各築壁壘,自我封閉。

 

金髮先生那麼早年即引進,這麼美滿的文藝人士聚在一起的客廳沙龍構想實在是一個美好的憧憬,可惜我們的國家這近世紀來一直戰亂不斷,不要說有個比較寬敞可容多人聚會的客廳,有時連個喘息歇腳的小間也難覓,大家都忙著求生去了,更不要說會有貴婦出來主持的豪華場面。文人作家藝術家如有必要聚在一起多半邀在編輯室或咖啡館,湊合了事。直到很多年後,一切紛亂平息,國家走入正軌,便才有了公辦的作協或文聯,文人作家才算有了一個自己所屬的聚會場所,但那究竟是個公家機關的公事公辦場所,一切都一板一眼,不能隨興,也不敢隨便。究竟離承平時期的「沙龍」理想還遠。

 

這樣一直要到1998年,大陸四川成都女詩人翟永明以私人財力在成都玉林西路開了間名為「白夜」的酒吧,在那裡時常舉行詩歌朗誦,專題演講及詩學研究座談,更有藝術家來配合舉辦活動。遠道的詩人更是像朝聖樣慕名前往。瞿永明說很多人在年輕時都有一個浪漫思想開一間咖啡廳,但很少能實現,我實現了,只是想將它作一平抬,讓更多藝術形式在這裡進行。這大概是中國有私人主辦的文藝沙龍的初步實現。

 

臺灣孤懸海上,由於地理環境特殊,一直是外來侵略者想掠奪殖民的肥羊,他們想盡方法來開懇我們的資源,利用我們的勞力,但對於我們這悠久的歷史文化,他們鑿奪不了

,但也不會發揚扶植,我們的語言,我們的文學藝術,照樣土生土長的在自我成長,這支邊陲的中華文化孕育了好多地方性的古典詩社,他們時常在自己的家廟或祠堂聚集吟詠自己創作的詩歌作品,這應是臺灣最早期的文藝沙龍。現在仍然在作古典的播種,永不衰竭

 

臺灣在八十年代初,在一批老詩人的呼應下,曾經舉辦「詩的星期五」活動,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五傍晚,邀請一位資深有成就的詩人作為主講者,然後有人評講,更由參與的聽眾隨意發問,情況非常熱烈。但是由於沒有固定場地,必須商借人多交通方便的地方無償提供,記憶中剛成立的「誠品」書店曾經大力贊助我們,利用他們的空地作活動,他們也因我們的文學活動經各媒體的大肆報導,而作了「誠品書店」的免費廣告宣傳,但這仍只是作詩的推廣活動,而非社交式的文藝沙龍。

 

而到這世紀初不久,由軍人退下來的本省藉詩人黑俠,和從湖北來臺灣定居的女詩人龍青,他們利用自己的退休金先在臺北市郊大坪林,租得一間小店面開了一家「第七號咖啡屋」,由於是詩人開店,詩人自兼一切雜務省去開支,各地詩人紛紛前來接應支持,有的前來開新書發表會,有的詩社來開年會,還有年輕詩人趁周夢蝶來店聽周公談詩談人生歷練,等等活動下來倒也支撐了年餘,究竟寫詩是小眾,熱度慢慢退燒後,在高房租和低收入的交相窘迫下,只好被迫停止經營。但他們追夢的熱心並未熄火,不旋踵,他們又在臺北市內臺灣大學附近溫州街的一處巷弄老舊建築,開了一間名為「魚木人文空間」的咖啡館。這座空間較大的場所,除了方便很多學生前來休閒用餐外,當然更是詩人們的聚會埸所,魚木籌畫了很多詩歌活動,更是海內外詩人來台旅遊開會和朋友們聚會的地方,我曾將「魚木人文空間」比美為成都的「白夜酒吧」,在開創初時確實形成臺灣詩壇一處熱鬧的地景,那裡的牆壁上留滿了各地詩人即興的題詞,連地板下都刊有打上燈光的名詩手跡。可惜這仍是一個靠營收來維持繼續存在的場所,在初期熱絡退潮之後,慢慢又走上入不敷出的窘境,最後終在2014年八月忍痛歇業。

 

其實這時有一個也是從法國回來的臺灣詩人方明,暗地裡想將李金髮從法國帶回來的「文藝沙龍」理想在臺灣實現。方明是「藍星詩社」的第二代詩人,和苦苓、羅智成、趙衛民、天洛等五人同輩,後來這些當年的青年詩人有的走入學院教書,有的走進媒體當副刊主編,只有方明去到法國繼續深造,並在法國獲得一家國際知名的設計公司的信賴,返台後成為臺灣地區分公司的總代理,他對詩的理想仍一本初衷,除了曾任創世紀詩社社長,現又和對岸地區的詩人黃梵等合辦「兩岸詩」詩刊。他早有以私人財力為臺灣詩人創設一類似法國文藝沙龍的打算,幸喜憑著他善長投資的眼光,回到臺灣不久即購得一間大廈五樓的公寓房,初時他本想僅作為書房之用,後來因加入詩社成為社長,急需一聚會活動空間,不能全往咖啡間或飯館消費。於是他將公寓房裝潢改造,成一適合少數人來他那裡隨興交談,不拘一格的沙龍式埸所,最大的特色是他開始收集臺灣資深詩人的書法墨寶及畫作,將之陳列在書屋,以至琳琅滿目,美不勝收,書香氣氛非常濃厚,但這不是一個營業場所,作主人的方明有法國貴婦人主持「文藝客廳」樣的氣派與隨和,只要通知一聲

,他便敞開大門歡迎,並備得有美酒香茗茶點招待,使得去的人都會感到賓至如歸,甚至滿載而歸的興奮感,曾經有好幾次大陸來台開會的詩友,慕名脫隊去享受一次難得的臺灣詩文學的溫馨。莫不覺得是來台一回,最值得記憶的,不在既訂行程中的意外收穫。

 

 

 

圖片說明

   方明詩屋室內一景

  詩人洛夫書法題贈的方明詩屋

  羅門的詩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