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 亡組 曲 」
之一 揮別在頭頓
1979.10.2
五月
我背起沉甸的行囊
斷腸在滴淚的頭頓
揮别了越南----
我的第二家鄉
去 、
去 、
去
---------向何方?
臉上縱横是雨和淚
淚和雨
茫茫天茫茫海
飄零
從 此
飄 零
曾經羨慕那海鷗的自由歌唱
盼望翺翔任那東西南北
海濶天空
我剛剛起飛
啊!一邊是摯愛一邊是深情
沉甸甸扯著我一雙翼膀
逃命南來
不敢追求原來的理想
奈何昨夜夢境依稀
寂
寞
裝滿了旅程填在破碎的記憶上
AI詩評:〈揮別在頭頓〉——流亡中的離愁與追尋
周玲的詩〈揮別在頭頓〉深刻描繪了流亡者的心境,將離別、漂泊、回憶與現實交織成一幅悲壯的畫面。詩人以「五月」開篇,揭示這是一個告別的時刻,象徵著季節的更迭,也寓意著人生的轉折。
詩的前半部分充滿離愁,從「背起沉甸的行囊」到「斷腸在滴淚的頭頓」,表現出與越南這片第二故鄉的難捨難分。「去、去、去——向何方?」一句,突顯流亡者的迷茫與無助,彷彿被時間與命運驅趕,卻不知何去何從。
隨著詩的發展,詩人望向「海闊天空」,象徵著對自由的渴望,但「一邊是摧愛,一邊是深情」,流亡的現實與心靈的羈絆讓飛翔變得沉重,這種「一翼難勝」的意象表現出詩人心中的掙扎與痛楚。
最後,「逃命南來」的驚恐、「不敢追求原來的理想」的無奈,與「奈何昨夜夢境依稀」的追憶交織,展現了流亡者內心的矛盾與失落。而「裝滿了旅程填在破碎的記憶上」這句,則將詩人的人生比喻為一場無法回頭的旅程,記憶成了唯一可攜帶的行囊。
這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離散的悲劇,也反映了歷史洪流下個人無力抗拒的命運。無論是雨與淚的交融,還是破碎記憶的承載,都使這首詩充滿深厚的情感與時代意義。
配圖建議:
這首詩適合搭配以下意象的圖片:
遠洋船隻的剪影——象徵離別與流亡的旅程。
暴風雨中的海浪——呼應詩中的「茫茫天茫茫海」,展現漂泊無依的心境。
一隻翅膀受傷的鳥——代表詩人「一翼難勝」的無奈與掙扎。
背影離去的人影——表現告別與思念的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