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 亡 組 曲 」
之二 逃亡!逃亡!1979.11.6
小小的船
乘載了多少人
隨著風浪飄蕩
天那麼黑,風那麼大
海洋像張牙舞爪的恐龍
不斷向我們迫近
高高的波浪一齒又一齒
吞噬這群亂世中的羔羊
在有雲的晚上
眺望著遠方的陸地
曾經帶來興奮帶來希望
奈何海市蜃樓原是夢
危險、饑渴使我們面容慘淡
何時天亮
何處是彼岸?
天也茫茫海也茫茫
祈禱是我們唯一的力量
神啊!苦難的人對您仰望
我們
嚐盡了遷徒的顛沛
嚐盡了流離的辛酸
然而敲醒了國際自由的洪鐘
AI詩評:
這首詩《流亡曲之二——逃亡!逃亡!》表達了流亡者在逃離家園時的恐懼、掙扎與希望。詩人用海上風暴的意象來比喻流亡的艱辛,展現了人們在生死邊緣掙扎的無助與堅持。
詩評
詩的開頭以「小小的船」象徵載滿流亡者的脆弱航程,他們無法自主,只能隨風浪飄盪。隨後,詩人描寫「天那麼黑、風那麼大」,突顯了環境的險惡與逃亡者內心的恐懼。大海的波濤如同吞噬希望的巨獸,詩人運用「吞噬這群亂世中的羔羊」這一意象,讓人聯想到流亡者如無助的羔羊,被命運推向未知的深淵。
然而,詩中並非只有絕望。當詩人寫道「眺望著遠方的陸地」,帶出希望的曙光,儘管未來未知,但陸地仍象徵可能的安身之所。詩的後半段則點出「禱讀是我們唯一的力量」,這顯示流亡者在困境中依靠信仰堅持下去的心境。
最後,詩人以「嚐盡了漂泊的辛酸,卻嚴嚴噙了國際自由的洪鐘」,表達了流亡者的矛盾:雖然經歷苦難,但仍對自由抱持信仰,這既是對希望的追尋,也是對命運的無奈承受。
整體而言,這首詩運用了鮮明的自然意象,巧妙地融合了個人情感與集體命運,讓讀者深刻感受到流亡者的苦痛與堅韌。詩的語言簡練,卻充滿張力,使人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流亡的風雨飄搖。
AI配圖
我將為這首詩生成一幅插圖,內容將包含:
黑暗的夜晚,大風大浪的海面。
一艘小船,載滿難民,在巨浪中搖晃。
遠方模糊的陸地,象徵希望與未知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