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兩個媽媽

 

    我兩個媽媽不是巾幗英雄,女強人,或婦解前衛。她們是普通家庭主婦,婚後從夫由中國遷移到越南一個遍遠的小鎮。一生為丈夫、兒女和家庭不辭勞苦,默默耕耘。她們是父親的賢內助,我們的慈母和全家的幕後英雄。,以上是二兄懷念兩位慈母的說話。他從小和她們生活在一起,留下了很多甜蜜的回憶,兹由我執筆記錄如下

 

    孩提時家中有兩個持家的女性:一個是我媽,另一個是細媽。父親有兩個太太,所以我亦順理成章地比別家小孩多了一個媽媽。她們都非常疼我,家中充滿一片歡樂。當年社會容許一夫多妻,不少男人三妻四妾,享盡齊人之福。這個制度其實對女性十分不公平,父親却受惠於他的兩個賢內助,我亦因而得到雙重的母愛。雖然如此,我對兩個媽媽還是深表同情

 

    媽一連生下五女一男,男的一早就夭折,家中只有那五朵金花。當年重男輕女,父親渴望有個兒子傳宗接代。我的出生正合時宜,使他老懐大開,媽也喜上眉梢。他們從此有子萬事足,我亦享盡家庭温暖,不幸被冷落的當然是五個家姐

 

    婚後男主外女主內是媽畢生奉行的金科玉律,身體力行。為了做好主婦的本分,她從早到晚都忙得團團轉,沒有多餘的時間和閒心去兼顧其他事情,全心投入自己的家。

 

    媽每天的工作流程是:清早到市場買菜,然後分配細媽烹調;兩人分工合作,每日三餐從不間斷。此外她還負責一切縫紉的工作,但由於不會使用縫紉機,一針一線都是憑着雙手完成。一家大小的衣裳就是如此得來,從不外求。她專長於傳統的中式服裝,手工精緻。她還曾教會五家姐用碎布做紐扣。不過兩人的技藝尚有差距。我結婚後,內子接替了媽大部分的工作,使她有空閒去享受家庭之樂。

 

    媽從未踏足校園,所以目不識丁,但天生慧質,比入過學校的人不遑多讓。她有兩句常用的口頭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是教我們節儉持家。另一句是:勤有功,戲無益;早起三朝記一功,懶人睡到日頭紅;是教我們勤奮做人。媽是勤儉的典範,對我們影響深遠。我生逢亂世,而能够在惡劣的環境下掙扎求生,有賴她的教誨。如今處身異鄉,仍舊忘不了慈母留給我終生受用的精神遺產

 

    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個賢內助,用這句話來形容父親的一生很貼切。他能够專心一注於事業,母親功不可沒。她持家有道,懂得精打細算。每逢市場低價促銷時,她就大量購入各類食糧以備後用。她懂得自製鹹酸菜、菜脯、鹹鴨蛋、黄豆醬等等可以保存的食物,還把家鄉風味的製法傳授給細媽。北風起又是曬臘肉之時,她從不會錯過這些日子;還有一些百不厭的臘豬頭皮,也是她拿手的美食。她又懂得曬生魚乾,端午節時也不忘裹粽應節。年尾謝灶後,習慣了做個特大的年糕;是六寸厚十五寸闊的巨無霸,保證全家兩個月內也吃不完!媽自製的食物除了美味可口,又合符衛生和經濟條件,值得效法。她把家鄉的飲食文化原汁原味地帶到越南去,使懷鄉的親朋好友受惠。從這些家庭瑣事可領會母親刻苦耐勞的性格和豐富的想像力

 

    父親真是福分不淺而且獨具慧眼。細媽一踏進家門就立即全方位投入服務,負責家人及公司員工每日三餐的烹製,任勞任怨,成為父親另外一個不可多得的賢內助。其後經過媽悉心的指導和實習:煎、炒、蒸、炸,樣樣皆能,最後成了家庭小菜的製作專家。她烹調的人,都會讚不絕口

 

    印象中的細媽,和藹可親。她說我是個懂事和聽話的孩子,所以十分疼我,而我也樂意親近她。每天從學校回來時,都喜歡走到廚房去,自告奮勇去幫她忙,誰知往往會却打亂了她的工序;她不但不介意,還趁機教我煮飯燒菜。我練就的一身本領就是從她那裡得來的。細媽厨藝確實非凡,她巧手泡製的飯焦湯既經濟又實惠,是用滚水和飯焦混和成湯,熱氣騰騰,甘香撲鼻,猶如日本人的炒米茶,不過更勝一籌。由於我家人口多,衣食住行都要符合經濟原則,細媽學着我媽精打細算,甚至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五弟是細媽的親生兒子,自幼患上嚴重的耳疾,膿液不停從他的耳孔流出,醫生建議做割除耳膜的手術,防止蔓延至腦部而致命。父親把他送到堤岸大水鑊醫院之後,交由細媽獨自照顧愛兒。可憐她人地生疏,感到孤單無助。在堤岸就讀初中的我把一切看在眼裡而感到異常難過,但愛莫能助。每天為了爭取多點時間陪伴弟弟和細媽,我寧願放棄學校裡豐富的晚餐,放學後就趕到醫院去探望,然後寫信給父親詳報病情。日日如是,風雨不改,和細媽一起熬過了整整一個月,直至五弟病癒離開醫院為止。大家相互扶持的經歴,使我終生難忘。

 

    一個家庭有兩個主婦猶如一山藏二虎,容易產生矛盾,引起勾心鬥角。但我兩位媽媽却情同姊妹,和睦共處。同父異母的子女都能保持相親相愛。父親一向以家庭和睦為榮,我們生活在其中亦感到無比幸福。如非戰亂,我們一家人可能仍舊生活在一起。回顧以往,我與媽相處超越三十七個寒暑,和細媽一起過日子也長達十八年。如今三老已先後與世長辭,只能從回憶中尋找昔日之快樂時光。

 

                                           啟樟。2010/9/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黃笛兄的這篇兩個媽媽的故事真情流露,令人羨慕黃家的幸運,擁有兩位賢慧母親,得到雙倍幸福!

 

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