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光彩的諾貝爾和平獎

 

        諾貝爾和平獎曾經一度光芒四射,得獎者包括大名鼎鼎的納爾遜曼德拉(1993)及馬丁路德(1964),都是以他們對人類偉大貢獻的追認為依據,絕對沒有爭議。

 

        可是在最近及過往幾屆,神性的諾貝爾和平獎竟然會落在一些毫無功德可言的人的手上,例如中國的劉曉波(2010),一個主張中國必須接受殖民統治三百年的洗禮才可望掌握到「西式民主」之道,進行國家改革,除此不切實際的空言之外,他對國家、社會及人民毫無建樹可言;也例如美國的巴拉克奥巴馬總統(2009),上任不久,既無往績可尋,也沒有觸動人類心靈的主張,卻得到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諸公的青睞。當得獎消息傳到時,奧巴馬本人也感到十分意外。聞說諾貝爾獎執行人曾對這個草率决定感到尷尬,但悔之已晚。

 

        緬甸的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1991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之後,一直帶着這個光環投身於政治活動,領導全國民主聯盟向緬甸軍政府抗爭,終於取得勝利,成立民主政府,出任外交部長及兼任總統府事務部長,繼而擔當新設置的國務資政一職,實際為新政府的領導人。佛教是緬甸的民族主流,和其他少數民族存在不少矛盾,與羅興亞回教徒(Rohingya Muslims)尤其水火不容。這些異教徒一直受到當權派的殘暴壓迫,並引發逃亡潮。根據報導,最近有四十萬羅興亞人為了躲避暴政,越過邊境向孟加拉的一方逃亡。其實這些少數民族受迫害的事一直存在,只引不起西方傳媒的關注,直到事態愈來愈嚴重才開始曝光。身為「和平使者」的昂山素姬本應率先向世人揭發這類悲劇,或竭力阻止它發生,但她一直三緘其口,似乎顧慮其政治前途及擔心執政權力會受到緬甸軍方的挑戰,便選擇犧牲少數民族利益的決定。昂山素姬的取態只顧個人的得失,缺乏理想與公義,違背了諾貝爾和平獎的精神。由於上述事件受到廣泛報導,不少有正義感的加拿大人紛紛走上街頭,要求加拿大總理取消曾經頒贈給昂山素姬的名譽加拿大公民資格。作為一個加拿大人,我們崇尚民主與自由,誓死保障人權及維護法治。昂山素姬沒有履行她的公民義務,不配作為加拿大公民的一份子。

 

        筆者曾追索諾貝爾和平獎的歷史,發現在1915, 1916, 1923, 1924, 1928, 1939, 1943及以後很多年都沒有頒發給任何人,相信由於找不到適當的人選,這個審慎的態度值得讚揚。我也發覺得獎者之中有對人類作出貢獻的團體,如歐洲聯盟及無國界醫生組織等等。中國共產黨曾經將超過十億人口從貧窮線上提升致溫飽的境界,及將六億人提升到中產階級,這個貢獻非同小可,不知諾貝爾和平奬委員會諸公會否考慮在未來一屆頒發一項和平獎給中國政府呢?如果會的話,他們或可借此機會重振諾獎的聲名!不過,由於意識形態的障礙,諾貝爾獎執行者恐將難以付諸實施。

 

                                        2017年九月廿六日黃啟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