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衣食住行的取捨

 

(

 

    我對衣著素來都很隨便,但未至於衣不稱身或僅足蔽體,上班時仍會穿得整整齊齊,閒日也會便裝一套,打網球和高爾夫球則穿上適當的球衣、球鞋。我最難忍受的是奇裝異服,非常欣賞穿著得體的人。曾在婚宴上看見一個穿短袖恤衫和短西褲的男人大模大樣進場,怎料到這個冒失鬼是公司的同事。他這身打扮來參加婚宴是完全不符合社交禮儀的,會引起非議的。

    西方社會很著重衣著禮儀(dress code),講究什麼場合穿什麼衣服,一點不馬虎。咱們中國人在這方面便遠遠跟不上,要學習的地方多得很。多年前在維也納看歌劇,那裡的朋友建議我必須穿西裝結領帶才好去,免遭奧國人白眼。

    年輕時習慣了每年換季一次,把過時的服裝送給有需要的人。退休後再沒有這個需要,能節省便節省,一點也不想浪費。老伴對此看法不同,認為外表十分重要,縱使追不上潮流也不能落後太多。她暗地裡把我一些實在不宜再穿的衣服捐出,買新的給我。

    年齡也是穿著必須考慮的因素,穿得不恰當會被人取笑。徐娘半老仍穿起青春少女裝,老先生扮成闊少爺,都是缺乏自知之明的。老伴說我在這方面就很少犯錯。

    衣著最重要的是講求品味,過份誇張會變成俗不可耐。穿衣也須留意天氣的變化,未冷便出動毛裘大衣,稍暖便坦胸露背。這樣做除了炫富和展示青春魅力之外,看不出還有其他目的。

 

(

 

    我的飲食習慣是隨著年齡而改變的。年輕時吃東西首先考慮的是能否填飽肚子,哪管它有益或有害,也根本沒有這方面的常識;當饑腸轆轆時就狼吞虎嚥,吃個痛快。年紀漸長便開始注重飲食衛生:過甜、過油膩、過鹹、過酸、過辣、不新鮮、調味劑過多,基因改造的東西我都不吃,縱使合符衛生標準也不吃過量,適可而止。

    我牢記“病從口入這個古訓,並身體力行。素來很少光顧麥當勞、家鄉雞、必勝客之類的速食店,對即食麵一類的現成食品也敬而遠之。過去重「量」,今天重「質」,是經驗累積後得到的啟示。

 

(

 

    在擁有一個安樂窩之前,我曾若浮萍一樣到處漂流,居無定所。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使我下定決心要向著「安居」的目標努力。為此我奮鬥了整整十六年,養精蓄銳,買下了一個理想的單元,從此可過些比較安定的生活。這是一項回報率極高的投資,房價一直上升,大大改善了我的經濟條件,增強我置業的信心。

    95年移民加拿大,那時正當房市低潮,我趁機把香港的物業出售,然後在多倫多一個優雅的住宅區購入一間夢寐以求的獨立屋,過著優哉遊哉的退休生活。這也是一個理想的投資,房價升了很多,使將來的生活得到更大的保障。

    安居曾經是一條崎嶇漫長的路,足以告慰的是愈走愈平坦,終於到達平安的境地。

 

(

 

    對於很多人來說,我是較早成為有車階級的幸運兒,但一直把汽車看作交通工具的一種。「寶馬」、「賓馳」等名牌汽車對我沒有太大吸引,過去從未擁有過,將來也不考慮擁有它,因為名廠汽車和普通牌子汽車的實用性相差無幾,價錢差距卻大得不合理。買名車的目的多是用來炫耀身份,自問無此必要。我對汽車的要求是以實用為主的,六十年代的「福士甲蟲型」便最能符合這個條件,我曾經擁有過兩次,但都是人棄我取的二手車。

    福士之後,我曾用過很多日本出產的汽車,都是顧主提供的。退休後我仍照常開車,以車代步,但再享受不到免費提供的待遇,必須自掏腰包購買,所以變得更加精打細算,只有價亷物美的韓國汽車才可滿足我的要求。

    很多車主都抵擋受不住汽車商的促銷廣告,棄舊迎新,而我那輛「日產」汽車卻一直陪伴著我,十四年了仍健步如飛,我最近才把它送給十九歲的孫兒。

    衣食住行是生活四大元素,缺一不可。對我來說,「住」的比重最高,其次是「食」,另外兩項,隨便一些也可接受。

 

                          2017.10.26 黃啟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