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宜早不宜遲

 

    四年前我們出售了那間曾經居住了將近二十年的獨立屋,搬到共管大厦的一個單元。雖然對舊居依依不捨,也一直猶豫不決,但基於現實的考量,終於作出不可逆轉的決定。

    當年我雖已踏入「古稀之年」,但仍力大如牛,健步如飛。哪想到今天膝蓋會突然隱隱作痛,影響行動。初時只以為運動過度引發勞損,休息幾天便可恢復正常。殊不知我估計錯誤,痛處揮之不去,而且愈來愈嚴重。家庭醫生說是老化的迹象,服用消炎防腫藥便可減輕痛楚,但治標不治本。我對藥物有恐懼感,不想過分依賴,所以嘗試以針灸療法來代替,但不起作用。我也向一個專門醫治勞損專家求助,他運用的療法與針灸很相似,不過没有施針,而使用導電體施放電波刺激膝蓋附近的肌肉,加速血液循環。我已接受了幾次這樣的療法,仍不見任何起色。

    假設今天我仍留在舊居,上落樓梯必定感到很吃力。雖然可安裝升降機來解決問題,但不幸遇到停電的日子,就會動彈不得了。其實老伴很早便患上了坐骨神經痛,雙膝無力,或早或晚便該考慮改變居住的環境,一切應以方便及安全為原則。我們居安不思危,直至2013年夏天那場暴雨將地庫浸透一大片,我們才猛然醒覺,作出「上樓」的決定。四年一下子便過去,回想這個當機立斷的決定,解決了很多煩惱。

    我們身邊有很多同齡的朋友,仍眷戀居住「獨立屋」的生活方式,没有及時作出改變居住環境的決定。四年前,老伴由於搬家一事引起焦慮,曾一度感到氣喘心跳,血壓上升,要送急症室救治。雖然平安無事,但虛驚一場至今難忘。比起她我算幸運,不但能應付搬家的壓力,而且妥善處理。如果等到今天才行動,我也會變得無能為力了。所以說搬家宜早不宜遲。

    一個居住在三藩市的朋友,等到一把年紀才搬家,在新居入伙後不出數月便一病不起;他的長兄也犯上同樣錯誤,而且走得更快,皆因疲勞過度而丟去生命。

    老年人須要過一些比較平靜的生活,搬家的壓力不容忽視。所以在體力仍可應付之前便要作出決定,未雨綢繆勝於臨渴掘井。

                                      2018.4.15 黃啟樟

 

 

購房要小心

    多倫多房價在去年(2017)二月達到最高峯,很多人預期房價還會繼續升,一浪比一浪高,於是急不及待買下「樓花」,等待那夢寐以求的安樂窩建成後,便可過上神仙一般的美好生活。
    這些人很多已擁有住房,只不過想換一間較大較舒適的新房;他們或有適齡入學的子女,想遷入一些名校區;或求交通方便,搬到靠近地鐵站。種種目的都有,無可厚非。
    房市旺盛時,將房子出售十分容易,很多買家都願意出高價,但求必得。反過來,想買入一間合適的房子便比較困難,尤其一些熱門貨,人人志在必得。由於這個原因,很多人忽略了房市的風險,急切購房而忘了及時將原來擁有的房子出售,甚至盲目相信房價只升不降。殊不知他們犯下了嚴重的錯誤,房價由高峯逐漸回落,加上政府推出壓抑房市的措施,銀行又將按揭利率調高。房市供求立即起了變化,新房及二手房的價錢都齊聲下跌。
    據聞有些地區的新樓盤由於滯銷,發展商將價格下調百份十至二十不等以刺激購買慾。手上持有樓花的買主眼吧吧看著房價蒸發,而且幅度比訂金還要高,一夜之間成為「負資產」的苦主,卻求助無門;損失更甚的是,原先擁有的物業突然無人問津,降價求售仍未如願以償。
    先買後賣其實風險很大,也無法估計。我們必須告誡自己,這個風險不能冒。除此之外,利率的變化也必須慎重考慮。利率升會增加按揭的負擔,嚴重影響收支平衡。安居計劃準備失當,將會變成惱人的惡夢。
     置業的目的是安居,也可作為長線投資,累積為養老之本。不能拿房子當賭本,冒險求勝。
                                   2018.4.16 黃啟

 

 

何處是樂土?

 

    昨天下午在多倫多最著名的央街(Yonge Street)發生了一宗驚人的兇襲事件。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個狂徒駕着一輛出租貨車,由芬奇地鐵站(Yonge & Finch)附近開始,以接近九十公里的時速向南疾駛,衝上行人路,將途人撞個片甲不留,血肉橫飛。直到目前為止,已有十人死亡,十四人受傷,其中數人性命垂危。

    兇案發生後,不少市民都被嚇破了膽。他們對多倫多的「安全感」終於被打破了,猶如美夢初醒。原來世界没有一個地方是絕對安全的,飛來橫禍是誰也估計不到,也避免不了的。

    昨天是入春以來最温暖的一天,陽光普照。雖然是上班日,在午餐時刻央街仍舊是人來人往,非常熱鬧的。這個喪盡天良的狂徒,選了這一天行兇,是有預謀的。動機為何?警方仍在調整中。

    四月二十三日這一天將多倫多完全改變了,打破了它本是一片「樂土」的神話。事發後,群情激憤,團結一致,誓言要保護這個城市的安全。政府機關下半旗以哀悼死者之逝去,慰問傷者之不幸,安撫家屬之悲痛。北約克市賴士文廣場(Lastman Square)前堆滿鮮花及悼念的橫額,以表達對死難者之懷念。最令人難過的是:那些突然失去子女的父母,失去丈夫的妻子,失去妻子的丈夫……

    自從「911」空襲事件之後,汽車成為恐怖組織或個別狂徒普遍使用的襲擊武器,衝向人群,造成嚴重傷亡。這類兇案在歐洲大陸及英國已發生多宗,想不到這麼快便傳到加拿大去。25歲的行兇者(Alek Minassian)被活擒,正接受盤問。

翻查歷史,其實加拿大也發生過很多宗驚人的血案:1999年四月四日,一個BC省男人(Mark Chalal)殺死妻子及她八個親人,之後自殺。這個屬於家庭悲劇,是有跡可循的;

1992年九月十八日,在黃刀(Yellownife)的礦工參加罷工,引起爭執。一名罷工者(Roger Warren)引爆炸彈殺人,造成九個反對者死亡。如果處理恰當,這件事或可避免發生的;

1989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一個在渥太華的分租旅館(Rupert Hotel)被人縱火,十個住客被燒死,兇手(Gordon Freeman)被捕及被判坐牢;

1989年十二月六日,一個槍手(Mark Lepine)衝入滿地可理工學院,開槍殺死十四個女學生,之後畏罪自殺;

1975年一月二十一日,滿地可一家酒吧被人縱火,十三人走避不及,嫌犯(Richard Blass)在三日後被警察殺死;

1972年九月一日,一家滿地可餐廳被人縱火,造成三十七人喪命,三個兇手只因被拒門外而動殺機;

1967年八月十五日,沙省一個湖區(Shell Lake, Sask.)有九個居民無辜被殺,據說兇手(Victor Hoffman)患有精神病。

    在央街發生的事比以上兇案的嚴重性有過之無不及,而且無跡可尋。兇徒似乎沒有同謀,屬於「獨狼」行動。保安人員對這類兇案感到束手無策,防不勝防。市民必須提高警覺,居安思危,或可自保。

                                 2018.4.24 黃啟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