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樂業之髮型師

 

        我最近認識了一個很有趣的男士,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已經一把年紀,留著呈波浪型的長髮,衣著入時。那天,我和他同往一家化驗中心接受身體檢驗,之後又不約而同到了樓下的咖啡店喝咖啡。時間尚早,天仍未大亮,咖啡店裡只有他和我及陪我一起來的妻子。坐下來不久,我們便打開了話匣子,由天氣開始,跟著天南地北無所不談。從他的口音我很快就猜中他是個義大利人。他在十七歲那年來了加拿大,不經不覺超過半個世紀就過去了。加拿大早已成為他的家,在這裡謀生、結婚、生子。雖然如此,仍念念不忘故鄉的山山水水,每年都總會回去一次或多次,以化解思鄕之情。

 

    他自我介紹是個髮型師,由學徒做起,父親是他的啟蒙老師。他很喜歡這個行業,一幹便幹了四十多年,樂此不疲。他來到加拿大不久,在北約克區開設了一家小型髪廊,做起老闆來。開始時只有他及兩個助手,由於手藝好,取費合理,業務蒸蒸日上。他後來將生意擴充,新店比舊店的規模大了很多,增添了服務的項目,也增加了人手。

 

    在離開咖啡店之前,我們互通了姓名。他叫做馬里奧。我對他說,我是個保守的人,一直光顧在列治文山市的一家理髮店,二十多年也沒有轉換過髪型師。但開始感覺路途比較遠,開車去不方便。既然我家離開他的店很近,會考慮轉換一下環境。馬里奧表示歡迎。約好了,我便按址去找他,馬里奧已在店裡等候我。

 

    當天剛好是星期一,原本是馬里奧的休假天,但在接近聖誕節生意比較忙,他不介意犧牲假期,照常工作。馬里奧首先介紹我給接待處的女職員,囑咐她以後要好好接待我;繼而指著旁邊的一個年輕的髮型師,說是他的兒子,也是他的得力助手,將來會繼承他的業務。馬里奧說他們義大利人喜歡將祖傳的手藝傳給下一代:父傳子,子傳孫,代代相傳,這是他們的傳統習慣。他這門生意看來已經繼後有人。馬里奧向我解釋時流露出一份難以掩飾的喜悅及滿足。他的僱員中有個中國人,已經服務了二十多年,賓主關係融洽,是事業成功因素之一。

 

    在一輪介紹之後,馬里奧開始為我工作。他問:你喜歡修一個什麼樣的髮型?我答:你是專家,由你作主。他表示這樣不妥,最後由我決定,將過長的頭髮配合我的面型修剪。整個過程只需二十分鐘左右,神乎其技,使我前後判若兩人,看起來年輕很多。以前光顧過一些理髪師,感覺他們十分固執,不會理會我的要求,自作主張,結果不歡而散。

 

    馬里奧不慌不忙,一邊工作一邊和我交談,待我猶如久別重逢的朋友。話題仍集中在他的行業,因為我想多瞭解一些。他說每一天他都在學習,不停學習才會進步;也留意潮流走勢,盡量迎合。這樣謙虛的態度,值得借鏡。他很投入工作,工作帶給他滿足感,上班是他最大的樂趣。他今年已經六十九歲了,只要健康應付得來,他會繼續工作。這種敬業樂業的精神,對一些「做那行就厭那行」的人,將有啟發的作用。

                                                                                          2019.12.29

 

  一則聽來的故事

 

    二十多年前,傑克和南茜在退休後由多倫多城北搬到城南一個高尚住宅區。來到不久他們認識了一對住在隔壁年紀較長的夫婦。男的已一頭銀髮,不良於行,整天坐在輪椅上;女的也垂垂老矣,帶著一副特厚的眼鏡,似乎視力有問題。他們在這裡生活了很多年,深居簡出,平時只有一個步履蹣跚的老婦前來探望他們,聽說是那個女人的孿生妺妹。除了這個訪客之外,他們幾乎與世隔絕。

 

    十多年前那個男人突然中風,被送往醫院急救,但來不及,結果魂歸天國。他走後,只剩下她一個,獨守空閨,形單影隻,景況堪憐。除此之外,她的視力慢慢衰退,逐漸變成全盲,什麼也看不見。她妹妹住在城西的邊緣,離開這裡很遠,也不良於行,每次都需要搭乘計程車才可來到,幫助打理家務,購買糧食,繳付賬單————日子就這樣過了幾年。人老了容易生病,病了更需人照顧,但遠水不能救近火,南茜因此成為了這個隣居單身女人唯一的求助對象。但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的,南茜因此建議她僱用一個全職傭人,可悉心照顧她的起居飲食,陪伴她打發日子。這個女人想來想去,總是下不了決心,不願意接受這個建議,因她恐怕家裡的貴重物品會被人偷走。南茜無法消除她這點憂慮,問題只有愈來愈難以解決。

 

    南茜告訴我,這個女人除了擁有自己的住房之外,還在城外湖邊擁有一棟度假別墅,佔地數畝。按市值不下數百萬元。憑著這份產業,她一生也許用不完。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經之路。年底前那最後一關終於降臨到這個「富婆」身上。她似乎有預感,在事發前按了身上的求救訊號。她妹妹聞訊後及時趕到,和南茜一起將垂危的她送往醫院去。兩天後,她終於走完了她最後的旅程,安祥辭世。

 

    「富婆」無兒無女,身後事都由妹妹負責。她留下的遺書竟然將全部財產無條件捐贈給某慈善機構,半分錢也沒有留給她唯一的妹妹。這等事真的難以想像,卻出現在眼前。

 

    這種引起爭議性的遺囑在過往也曾發生過,並被死者的子女質疑而告上法庭。那個受益的慈善機構被指控曾想盡辦法接近當事人,大獻殷勤,並以「動人的言詞」誘導「目標對象」在死前立下遺書,這樣便可將財產「合法」轉移。其實「受益者」無須獨佔,留下部份給一些應得之親友也不為過,避免引起爭議。

 

                                           20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