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禽擇木而棲  2024.10.27

    讀者對拙作《如何趨吉避凶》有不同的回應,也各有各的見地。認識我的人說:都到了這麼一把年紀,一動不如一靜,享受當前的生活才是上策。其實年齡並不是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回流的意志是堅決的,買一張單程機票就可以動身。不過要捨得連根拔起,放棄這裡多年建立的功業,累積的財富,在新的地方重新開始。退了休的人,身邊還須有可以維持生活的儲蓄,能夠放棄加拿大的福利。但最難過的是,要和朋友及家人分離,各散東西。如果仍然擁有房地產及其他投資項目的話,不須急於脫手,可委託子女及可以信賴的人處理,一切收益可在日後轉移到香港或中國大陸去。

    另外一個朋友說:深圳、香港、廣州,是中國工業重鎮,如果中美開戰,互射飛彈,這三個城市及鄰近地區,中彈機會極高,比較多倫多可能更加不安全。其實,中國幅員遼闊,有很多內陸地區都非常適宜居住。筆者曾經在雲南昆明度過兩個冬天,留下美好的印象。昆明四季如春,冬天不下雪,春夏繁花盛開,秋天晴空萬里,簡直人間天堂。那裡生活支出比很多大城市都便宜,適合退休人士長居。除了昆明之外,西雙版納自治區風景如畫,氣候和東南亞相似,容易適應。海南島也是個不可多得的選擇。

    一位長輩的意見是:很多時人算不如天算,一切隨遇而安。來了加拿大三十多年,亦已歸化為加國人,享受了一切福利,該滿足了,已不作回流之想。至於下兩代,就由他們自己作主吧!

    來自紐約的友人這樣說:華人如果入了籍,就差不多斷了後路。我不知道他的意思是什麼。不過他繼續說,核大國之間是不會使用核武的,向其他沒有核武的小國動動武則大有可能。這都是我們管不了的事,最好置之不理。這對我來說,完全是鴕鳥政策,將命運交由環境主宰。

    一個居港的老友認為夕陽無限好,勸我盡量享受餘生。我對他說,餘生的日子有限,我是提醒一些居安不思危的年輕人,多點思考自己目前的處境及將來可能發生的變化。到底留在美加的好處在哪裡?香港及中國內地是否提供更多機會讓他們施展才華,達成夢想?而最重要的是,在西方反華愈來愈嚴重的形勢之下,如何當機立斷,作出最適當的選擇。 

    他們可能跟隨父母一起移民,或在美加出生。在三四十年前,移民成風,美加確有很多吸引華人移居的因素。但時移世易,中國迅速發展,將中國大陸與美加的生活水平拉近了很多,而且就業機會大增,吸引不少移民回流。「好馬不吃回頭草」是絕對過時的觀念,不符合理智的選擇。「月亮是故鄉的圓」才是反映現實的真相。「良禽擇木而棲」,是當年移民的心態,想不到成為了今天回流的推動力。

 

   民族自信是怎樣失去的 2024.10.28

     
筆者在法國殖民統治的年代,出生於越南。當年,法國人是統治階級,高高在上,趾高氣昂,不可一世。在記憶中的越南人和旅居越南的華僑,地位低微,對統治者處處唯命是從,敢怒不敢言,直到地下組織「越盟」的出現,殖民勢力才開始受到挑戰。

    越南比一些東南亞國家脫離殖民統治雖然來得比較晚了一點,但越南人是一個強悍的民族,他們與生俱來的民族性分外強,獨立後很快就恢復原來的本質,將以往的自卑感一掃而空,這是可喜的現象。

    我們到東南亞旅遊,會發現一些國家,雖然獨立多年,但仍留下不少殖民統治的痕跡。當地人民對外來的遊客,尤其是白種人,打恭作揖,超出正常待客的禮儀,可見殖民統治的陰影,驅之不去。同樣現象,在加勒比海的國家也有出現,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北非一些國家的情況也沒有分別,當民族自信被外來者奪去之後,就很難重新建立起來。

    東南亞有個我們熟悉的國家,曾經遭受外力統治數百年,弄到民窮財盡。今天最大的出口是「家傭」,其他乏善可陳,要他們重拾信心,真是難上加難。

    時移世易,亞洲國家的發展,尤其是中國,一日千里,逼近西方世界的水平,而且有超越的勢頭,引起洋人失去領先地位的恐懼。中國威脅論層出不窮,反華情緒高漲,塗黑中國形象的陰謀,無日無之。這是西方失去民族自信的另一種表現,違反公平競爭的原規。聽聞美國派人登陸月球是自導自演的鬧劇,當然無法證實。也聽聞參加奧運會的美國運動員,曾經利用藥物來增強競爭力,但逍遙法外。他們不甘落敗的慾望,可想而知。

    在十九世紀的前後,西方國家曾經以武力征服世界,奪取資源,摧毀戰敗者的家園,粉碎他們復國的信心。今天他們面對的是,東風逐漸壓倒西風,惶惶不可終日,是始料不及的反應,更加以過敏的姿態表露出來。

    其實東西方合作,互補不足,有百利無一害,為什麼要反其道而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