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憤青的態度
2025.3.2
老伴的樂悠卡在內地旅遊時丟失了,回港後就立即報失。殊不知今天早上再檢查行李時,發現那張卡並沒有失去,有點喜出望外。我們趕快去附近的地鐵乘客服務中心取消報失一事,但已無補於事。
由酒店步行去石門地鐵站,經過三個紅綠交通燈位。老伴行得比較慢,未能及時在綠燈轉紅燈時通過,一輛汽車毫不理會我們的安全,在我們旁邊全速擦身而過,嚇得我一跳,我駡了他一聲,哪裡知道這樣會觸動了他的神經,以十倍之火力還擊我。當時路上根本沒有什麼其他車輛,有必要這樣對待行人嗎?
來到乘客服務中心,當值職員告訴我們舊卡已被取消,新卡在三個工作天之後發出,並寄去原本登記的地址。他說可嘗試申請免除罰款,並遞交一份空白的申請表格給我,只須填上姓名地址便可,其他事項由他負責代填。我哪裡記得起暫時借用外甥的地址呢?結果白走一回,匆忙離開,沒有留意地下箭頭符號的指示方向就起步離開,排在我後面的一個衣冠楚楚的男人,毫不客氣地對我說,行路帶眼,遵守規則。我說老人家一心不能二用,你到了八十歲就明白。你一言我一語,爭吵起來,結果不歡而散。
我將發生的事告訴居港的朋友。他說香港仍有一小撮年輕人,完全沒有敬老的觀念,他們反傳統,反政制,對香港的一切不滿。近年離開香港移居海外的就是這班人。如果他們都離開了,香港會變得更好。
老實說,在這種社會環境下生活,我是絕對不習慣,更加受不了!
●大陸煙民哪裡去了?2025.2.22
中國在過去曾經入口大量煙草,以供應生產香煙之用。當年煙民佔總人口一個相當龐大的比率,在任何場合都會見到他們的蹤影,習以為常,當煙癮一起,心理需要多於生理需要,就情不自禁,吞雲吐霧,旁若無人,自得其樂。
當年生活單調,沒有手機,吸煙是精神寄托之一。常見的是,工人在小息的時候,都喜歡吸枝香煙來打發時間,燒完之後,剛好又要返回工作崗位的時候,不必看手錶也萬無一失;公共汽車司機開車到了終點之後,第一回事就是點起一枝香煙來享受,為他們的身體充電。香煙的功效,妙不可言。
其實吸煙的人並沒有社會階級的分別,人人都擁有這個權利,大老闆,小職員,國家領導人,平民百姓,如果有吸煙的習慣,都可以隨時隨地去滿足自己的愛好。毛澤東,鄧小平,都是煙不離手的領導人,相信是煙商的最佳免費廣告,具有推廣的效果。
以前和陌生人打招呼,遞一枝香煙給對方作為見面禮,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應。問路時更加不能缺少這個環節,是有求於人的禮儀。曾經聽過有人因為求人目的不達,竟然將已經遞了出去的香煙收回。這大概是無中生有的笑話,譏諷一些性格比較現實的人。
遞煙給人必須留意的地方有很多,例如尊卑分明。下屬對著上司,晚輩對著長輩,窮光蛋對著有錢佬,老百姓對著大人物,如果想要巴結他們,討好他們,自動自發遞上一枝香煙是製造機會接近他們的方法之一,但手法要高明,不露痕跡,恰到好處,避免產生反效果。為他們點火的要求的技巧難度更高,必須當機立斷,分秒不差,留心觀察及累積經驗之後便知道如何才是運用得當。
由此聯想起日本人的社交禮儀。兩人相遇,彎腰作出九十度鞠躬的那一個,不用說也知道他或她的身分必定是低人一等。日本的傳統習慣仍然保持至今天,但中國人的香煙文化似乎已經逐漸流失,只有一些二手車推銷員仍然精於此道。
閒話到此為止,言歸正傳。今次回鄉探親,由香港搭乘火車北上,在羅湖過境。第一個印象是,在車站的候車室或是車站的月台上,都沒有看見什麼人吸煙。到了目的地之後,親戚安排我們入住一家以前光顧過的飯店。我們習慣向接待員要求提供禁煙房給我們,但往往將房門一打開,就會感覺有人曾經違規在那裡吸過煙的痕跡。今次就沒有這種現象,真是一個可喜的轉變。
這幾天光顧過幾家不同級數的餐廳,似乎都沒有禁煙區的設立,但顧客們都非常自律,沒有違規的行為。親戚告訴我,違規會遭受嚴重的處罰,尤其在火車上,被發現之後,可能會失去搭乘火車的權利。政府執法很嚴,四處都有監視器,法網難逃。中國治安那麼好,原因在此。
中國地大及人口眾多,我們看到的現象可能是缺乏代表性的。離開廣東省之後,來到江西龍南地區的附近,雖然發展得很好,但農村風味仍然濃厚,生活比較單調,吸煙的人又多了起來。
中國是個龐然巨物!看中國猶如盲人摸象,各有各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