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夫 詩魔之歌 1990 花城出版社

诗魔之歌

洛夫簡介&導言

 

洛 夫 簡 介

 

洛夫,本姓莫,湖南衡陽人,1928年生,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1973年曾任教東吳大學外文系。1954年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並任總編輯多年,對台灣現代詩的發展影響深遠,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等文,並收入各種大型詩選,包括台灣出版的《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

  洛夫寫詩、譯詩、教詩、編詩歷四十年,著作甚豐,出版詩集《時間之傷》等十一部,散文集《一朵午荷》等兩部,評論集《詩人之鏡》等四部,譯著《雨果傳》等八部。他的名作《石室之死亡》廣受詩壇重視,廿多年來評論不輟,其中多首為美國漢學家白芝(Cyril Birch)教授選入他主編的《中國文學選集》。1982年他的長詩《血的再版》獲中國時報文學推薦獎,同年詩集《時間之傷》獲台灣的中山文藝創作獎,1986年復獲吳三連文藝獎。

  洛夫早年為超現實主義詩人,表現手法近乎魔幻,曾被詩壇譽為詩魔。台灣出版的《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如此評稱:從明朗到艱澀,又從艱澀返回明朗,洛夫在自我否定與肯定的追求中,表現出驚人的韌性,他對語言的錘煉,意的營造,以及從現實中發掘超現實的詩情,乃得以奠定其獨特的風格,其世界之廣闊、思想之深致、表現手法之繁複多變,可能無出其右者。吳三連文藝獎的評語對他更為肯定:自《魔歌》以後,風格漸漸轉變,由繁復趨於簡潔,由激動趨於靜觀,師承古典而落實生活,成熟之藝術已臻虛實相生,動靜皆宜之境地。他的詩直探萬物之本質,窮究生命之意義,且對中國文字錘煉有功。

 

導 言

 

我的詩有多種選集,唯獨這個選集較為特殊,因這是既按詩觀發展的時間分期,也按題材的取向和風格的演變為類,只是兩者的界限並不十分明確,故這個集子仍以分類(篇)為編選原則。

我一向認為,一個詩人畢其一生不可能只寫一種風格的詩而不變,他如要追求自我突破,就必須不斷佔領,又不斷放棄。事實上,詩人常因時代思潮的演進,社會結構的改變而導致價值的多元化,歲月遞嬗所引起的內心變化,以及個人生活形態的轉變,而產生不同的美學信念,不同的感受強度和思考深度。同時一個有所追求而重視創造價值的詩人,更會為了配合他不斷修正的審美觀念而調整他的語言和表達策略。因此,數十年來我從事現代詩的探索歷程,也正是我在成長中持續演變的創作過程。早期擁抱現代主義的狂熱,中期重估傳統價值的反思,以及晚期抒發鄉愁,關懷大中國,落實真實人生的丕變,每一階段都是一個新的出發,一種新的挑戰。藝術的追求本無止境,我早就發現,我一生追求的不是詩的什麼目的,而只是一個雜多變的過程。此一過程,在這個選集中都有明顯的脈絡可尋。

  本選集共分六輯,並按各個不同時期的詩觀和風格分為抒情探索回歸生活·禪趣鄉愁故國之旅等六篇,以下略作說明:

  抒情篇寫作日期約為19541958年,各首均選自處女詩集《靈河》。少年情懷總是詩,當時的作品大多以抒小我之情為主,愛情構成了創作的主要衝動,但也不乏以天地為廬,共萬物而生死的物我交融之作。事實上這類廣義的抒情詩,在我日後的創作中仍有極高的比率,只是前後期作品中情感的深淺有所不同。

  探索篇的日期約為19591974年。這十五年內,因受西方現代主義,以及台灣現實環境的影響,我一方面對現代人的存在情境和生命本體試作較深入的探索,一方面也致力於超現實主義表現手法的實驗,可以《石室之死亡》(共64首,本詩集僅選十首)為代表。這個時期我著意於潛意識的探險,和表現內心世界的奧秘,故以意奇詭,詩思艱澀為特色,一反傳統詩藝的創作規範。

  回歸篇諸作大多寫於1980年前後。這時我開始對文學傳統重作審慎的評估,而日漸產生詩觀的逆轉,情感與語言風格的回歸。對我來說,回歸並非倒退,而是迂前進,換言之,是另一精神領域的探索,另一藝術境界的表現,卻絕不是什麼新古典主義。我依然執著於現代的追求,只不過運用古典題材,並融彙前人的特殊技巧,以表達我的現代精神與理念而已。我此一時期的轉變,曾引起兩種截然不同的誤解,傳統維護者以為我是浪子回頭,覺今是而昨非,現代追求者則以為我未能堅持原則,晚年與傳統妥協,而這種現以大陸讀者為甚,是耶?非耶?我想作品是最好的證明。

  生活·禪趣這一類的作品為數不少,故專列一輯,但其寫作日期頗難界定,本選集中早有1958年的《頓悟》,近有1985年的《麗水街》,因此本篇的特色著重於題材的取向和語言的風格。這些作品一部分在表現日常生活的情趣,另一部分是對大自然和神秘宇宙的心靈直覺感應,有些讀者把它說成禪悟,我自己則寧願視為嚴羽所謂的妙悟,或禪趣。詩,本有其非理性之處,有可解者,有不可盡解者,心靈的密碼,有時並無破譯的必要。

  鄉愁篇諸作的寫作日期同樣難以界定,只是這類作品絕大部分出現於1980年,以迄於今。自1949年始,我羈泊海外逐漸開放,不時從傳播媒體中引發強烈的家國之思,因此鄉愁幾乎成為這段時期我詩作的主要內容,而以1982年寫的悼亡母詩《血的再版》為一高潮,因長達四百行,限於篇幅,故未選入本集。

  故國之旅篇全部為19889月間初次返鄉探親,並旅杭州,紹興,上海,北京,桂林,廣州等地返台後之作。八千山河,五十天風塵,在鄉情,友情,詩情的激蕩下,我首次用詩表達了對故國的深情和反思。這些作品是我另一歷程的開始,我希望這不僅是我個人情感的紀錄,同時也是歷史的證言。

  為了使讀者更能深入了解我早期詩觀與詩藝的發展,以及中期和晚期演化的心路歷程,除了創作之外,還收入了《詩人之鏡》,《我的詩觀與詩法》兩篇論文,及大陸詩評家任洪淵、楊光治對拙作的評介文章,以供參讀。

                                       198944日台北

 

 

 洛夫『 詩魔之歌』目錄

輯一 抒情篇

靈河有人從霧裡來風雨之夕四月的黃昏踏青隕星

微雲眾荷喧嘩

輯二 探索篇

石室之死亡(選十首)手術台上的男子(西貢詩抄)

清苦十三峰(節選)

輯三 回歸篇

長恨歌與李賀共飲猿之哀歌觀仇英蘭亭圖水祭李白傳奇

輯四 生活·禪趣篇

麗水街華西街某巷剔牙挖耳洗臉去夏北海公路偶見頓悟

隨雨聲入山而不見雨金龍禪寺雨中獨行冰的輪回裸奔

輯五 鄉愁篇

●獨飲十五行●國父紀念館之晨●邊界望鄉●釀酒的石頭●家書●雨天訪友●如果山那邊降雪●蟋蟀之歌●剁指●寄鞋●時間之傷●車上讀杜甫

輯六 故國之旅篇

●湖南大雪●與衡陽賓館的蟋蟀對話●西湖二堤●杭州紙扇一把題贈瘂弦●河畔墓園●贈大哥●紹興訪魯迅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