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關簡體字的歌謠

想到漢字繁簡統合

                                            

遠方的友人在電郵中傳來一首最近互聯網上盛傳的《諷刺簡體字的歌謠》,也有人說是一首打油詩,不管是歌謠或是打油詩,滿有趣味性的,我把它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细雨蒙蒙没有水,开门关门不见门;
         細雨濛濛沒有水,開門關門不見門;

         乌云密布不下雨,台风刮来哪有风?
         烏雲密佈不下雨,颱風刮來哪有風?

         战斗英雄战大斗,难怪豪杰不算人;
         戰鬥英雄戰大斗,難怪豪傑不算人;

         听字有口没有耳,到底是说还是听?
         聽字有口沒有耳,到底是說還是聽?

         采花不须用手摘,相爱何必献真心?
         採花不須用手摘,相愛何必獻真心?

         白猫黑猪皆属狗,老板原是木头人。
         白貓黑豬皆屬狗,老闆原是木頭人。

         干部看来都干瘪,会上人云我亦云;
         幹部看來都乾癟,會上人云我亦云;

         秋千只宜秋季荡,冬冬鼓声冬日闻。
         鞦韆只宜秋季蕩,鼕鼕鼓聲冬日聞。

         面粉不须麦子磨,穷人从此不挨饿;
         麵粉不須麥子磨,窮人從此不挨餓;

         更有高人好武艺,一棒打去犬成龙。
         更有高人好武藝,一棒打去犬成龍。

         读讲说谈不开口,声音何须耳朵听;
         讀講說談不開口,聲音何須耳朵聽;

         四舍五入是什么?四间房舍五人进。
         四捨五入是什麼?四間房舍五人進。

         劝君莫吃猪内脏,内脏肯定都肮脏;
         勸君莫吃豬內臟,內臟肯定都骯髒;

         山谷里面没太阳,稻谷在此难生长。
         山谷裡面沒太陽,稻穀在此難生長。

         别人尽做别扭事,买个萝卜卜凶吉;
         別人盡做彆扭事,買個蘿蔔卜凶吉;

         工厂设备都掏光,广州也唱空城计。
         工廠設備都掏光,廣州也唱空城計。

         丑角容貌并不丑,唱曲应在喝曲后,
         丑角容貌並不醜,唱曲應在喝麯後,

         胡须头发不长毛,不妨试试一零一。
         鬍鬚頭髮不長毛,不妨試試一零一。

 

    有網友看後嫌不夠過癮,又在其後加了幾句:

無草無木何生叶 (),十口齊開長出來。
古怪圣 ()賢無口耳,曉义 ()高人似叉燒。
拾貝堆土築大垻 (),難怪連年鬧洪災。
()輕如风()隨處飄,龟()殘缺爪往哪爬?
紅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肖」郎。   

 

我雖覺得這歌謠或打油詩寫來十分有趣,但我不主張用「諷刺」這個字眼,說諷刺就太過於「本位」了,我們可以講這首歌謠或打油詩,反映了簡體字衍生出來的一些問題和現象,讓我們在茶餘飯後,細心地去想想漢字的繁簡問題,是不是該有些改進,或是更進一步想到研究有關繁簡整合的問題。

 

首先我們的出發點必須是以學術的研究作為訴求,把意識形態擱置一邊,要用「淡定」的心情去想想如何使我們中華民族用來溝通的文字(漢字),更能表達我們固有的文化涵養。其實有很多簡體字是沿襲自草書,是有所本有根據的,我們不能因一些「過於簡化」或「為簡化而簡化」的簡體字,而全盤否定了合理簡化的簡體字。

 

自從電腦普及之後,我甚少執筆寫字,都是透過電腦用打字的方式來寫文章或是上網用電郵與遠近的朋友交談和溝通,但偶要簽名的時候我名中的「寶」字,我從來不寫「寶」而寫「宝」,我寫文章寫到台灣或台北;我從來不寫成「臺灣」或「臺北」;寫到烏龜時我真的要很仔細的想了一下才敲鍵盤(我打的是大易輸入法,心中要有這個字才能打出來,甚至連筆劃的順序都不能錯);寫到挑釁我甚至想去查字典,好在大易很貼心準備了字串給我,我只打了挑就選到了釁,拜托大家不要考我,要我用筆來寫,我一定寫不出來,近年來老花嚴重,甚至要我仔細看清楚筆劃,我要借一下放大鏡才看得清楚。

 

我算是大半輩子與文字共舞的人,都有上述的情況,可見有部份繁體字的確是有夠煩的。我們大家都知道,語言和文字是隨著時代的演變,及地域的遷徙,而有循序漸進式的演進,使用的人們會因為切身的需要和便利,而潛移默化地逐步改變一些習慣或傳統,經過約定俗成的過程,就有了自然而然的進化,譬如我寫台灣台北,相信大家都看得很自然,並且覺得很理所當然。我簽名寫「宝」字時人家也不會在意我是在寫簡體字。

 

我在給友人的電郵中說,有些人總是以繁體為豪為傲,說到簡體就搖頭,說自己才是正統,故稱正體字,完全忽略了簡體字已推行了將近半個世紀,有將近十四億人口在習慣使用,目前全世界除了台港兩地之外,各地的中華族裔年齡在五十歲以下的都在寫簡體字,這是事實,也是不容我們不去面對的事實。而且由繁入簡易,由簡入繁難,要寫慣簡體字的人重新來學繁體字,是很辛苦的,網路上就有年輕的網友喊「天呀要我學寫繁體不如把時間用來學好英文吧。」

 

其實大陸朋友大多都有看過不少簡體字所鬧的笑話,也深知繁體字傳承了中華文化內涵的美和好,但要他們全盤改變施行了將近半個世紀,已到了第二代人甚至已延至第三代人書寫簡體字的習慣,這是相當困難的。而我真的只擔心一件事,那就是如果不趁著現在台灣和大陸還有機會談得來的情況下,漢字的繁簡問題如不及早整合的話,大勢之所趨,恐怕繁體字愈來愈會式微,終將退而成為一種藝術,如繪畫美術一樣,心中口裡讚美它而不實際使用它,不再是人們書寫、閱讀和溝通的文字時,身為中華兒女能不及早有所警惕乎。

 

                                                                               2012.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