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台灣東部之寶

 

「花蓮」有福了

 

 

花蓮是台灣東部景緻最秀麗的城市,卻一直是台灣西部人眼中的後山,可是在花蓮人和當地原住民的眼中,從奇萊山望去,這個美麗的山城,前邊正面向著浩瀚的太平洋,應是前山才對。西部人說:花蓮是後山,所以要開發,但東部人說:花蓮是前山,所以要保護。開發與保護好像有些矛盾,但絕對不是抵觸的,我們既要開發讓大家有安全快捷的回家道路,同時也要保護花蓮人的美麗家園。

 

最近政府公告,蘇花公路改善工程設定生態停工機制,即是說在「蘇花改」工程進行中,倘使一旦發現在該區堿棲息的指標性物種少於一定數目,工程將立即喊停,一切以保護生物為優先,開創了國內公共工程以環保為前題,保護生態為優先的施工機制。

 

說起「蘇花改」工程的緣由,乃因「蘇花公路」是台灣東海岸揚名國際的世界級景觀公路,在日治時期,原先清代之北路修築為臨海道路,後來這段屬省道台九線的路段,有新建隧道及拓寬為柏油路面的公路,1990年10月25日(台灣光復節) 蘇花公路始改為雙向通車的公路。北起自宜蘭縣蘇澳鎮白米橋,至南方終點的花蓮市中山、中正路口,全長118公里(現今里程縮短至102.4公里),蘇花公路大致是依山傍海而築,間有蜿蜒進入平坦河口三角洲腹地,沿路可看到太平洋海景與峭壁的山色,風景極為壯麗。

 

蘇花公路沿線最著名的景點是清水斷崖,這段從崇德到和仁之間約有九公里的斷崖,峰頂之清水山海拔2407公尺,地質以片麻岩與大理岩為主,岩壁幾乎以垂直的角度緊臨太平洋海岸,斷崖之北端台九線約168公里處為今日太魯閣國家公園和仁界址碑的所在,這段修築於半山腰上的公路,宛如一條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空中走廊,仰望斷崖峭壁、俯視汪洋大海,驚險壯觀令人讚嘆不止,於日治時期已被票選為台灣十二勝之一,戰後也被省府列為台灣八景之一。

 

儘管蘇花公路大有名氣,但台灣東海岸盛產大理石、石灰岩和砂石等工業原料,故常在此路上見到砂石車和大貨車高速通行,險象環生;而且沿路不論天候都可能會有落石的情況,尤其在大雨或颱風過後,更常會出現落石、坍方等災情,意外頻繁;因此無論對觀光客或是在地人而言,蘇花公路始終屬於具有危險性的公路,是經常需要維修照顧的公路系統。

 

蘇花公路每年颱風季節及地層騒動時,或多或少都有災情發生,比較嚴重的是民國75年(1986)的一次地震,曾破壞「所有」花蓮的聯外路徑,雖然癱瘓時間不 是很長,但當我們看到花蓮一下子頓成如同孤島,無不為之震驚。民國99年(2010)10月,梅姬颱風帶來豪雨,造成蘇花公路發生十分嚴重的災情,於是在 為花蓮人「打造一條安全回家的路」的氛圍下,「蘇花改」20天內就有條件通過了環評,刷新國內重大開發案最快通過環評的記錄。加上民國101年(2012)8月3日,蘇拉颱風的襲擊,蘇花公路陷於坍方中斷,這是蘇花公路開通以來最嚴重的大坍方,臨近的北迴線鐵路也受到相當的影響,花蓮人的聯外交通問題更成為大家關心的焦點,雖然「蘇花高速公路」歷經多方評估因爭議太多而胎死腹中,但「蘇花改」卻更肯定為最佳的替代方案,這個方案在民國100年(2011)已開始動工,預算將於民國106年(2017)底通車,政府並宣示要將「蘇花改」做成全國的模範工程。

 

「蘇花改」工程沿線的保育類、台灣特有種生物繁多,經過物種普查並建立物種名錄,包括陸域有: 白頭翁、麻雀、綠繡眼、小雨燕、紅嘴黑鵯、洋燕、繡眼畫眉、五色鳥與竹雞等九種鳥類。水域有: 日本禿頭鯊、大吻蝦虎、湯鯉。海域有: 橈足類幼生、哲水蚤、毛顎類等。自民國100年(2011)開工以來,鎖定在觀音海岸野生動物棲息區、太魯閣國家公園、東澳北溪、和平溪等地,由陸、海、空每三個月進行兩次調查和監測,在觀音海岸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若連續兩次調查九種鳥類總數少於97隻次,或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少於62隻次就要立即停工,要復工還須召開專家會議、複查,排除工程因素後才能繼續施工。兩年來經過多次的監測結果發現,指標物種數量均未出現明顯增減,主因可能是蘇花改工程超過半數都在隧道內進行,對生態擾動並不大。

 

從政府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優先的「蘇花改」施工機制,我們確信花蓮的好山好水有了一定的保障,其實花蓮的競爭力並不在海岸線的消波塊、或是財團進駐的高樓大廈,而是她有獨樹一格,面向壯闊太平洋既豐富又壯麗的自然景觀,以及其他縣市所沒有的發展條件和南島文化的人文特色,縱谷沿線並藏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從壽豐的養殖業、鳳林菸葉、光復製糖、瑞穗溫泉與茶業、玉里林業、富里米鄉等,與客家、閩南、西拉雅等族群,形成多樣性的產業地景與多元的文化環境,美麗的台灣東部之寶「花蓮」真是有福了。

 

201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