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曲藝的傳承

 

 

廣東人喜愛聽粵曲,這是由於對家鄉文化的親切感,及傳統的習性使然。由於廣東地屬中國大陸沿海,和外界接觸機會比其他省份為多,因此廣東人無論在思想和觀念上均比較開放,頗能接受及融和外來的文化,而且廣府人的先祖來自中國不同的地域,因此可以說廣東文化是多元及創新的。廣府人的粵劇曲藝發展,一直以來受到弋陽腔、崑山腔、漢劇、徽劇、秦腔等多個中國地方劇種的滋潤與影響,它取各家之長,自成風格,既與傳統的戲曲文化一脈相承,又具有濃厚的嶺南文化特色。

 

最近台北群英戲劇曲藝團二週年大會,假台北市中華路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戲劇廳,分午晚兩場折子戲演出,盛況空前,多位前輩及喜愛粵曲的朋友紛紛到來捧場參觀,午晚兩場演出分別由林家鴻、李雅梅擔任司儀,熱鬧的氣氛充斥全場。團長黃偉,榮譽團長莫瑞群,名譽團長梁中英,副團長兼音樂領導趙達光,為演出付出不少心力。同時更有台北粵劇界泰斗劉強先生及夫人的鼎力相助,使表演更為圓滿成功。參加演出的粵劇前輩甚多,除了團長黃偉,榮譽團長莫瑞群,名譽團長梁中英,副團長趙達光之外,還有李幗眉、談潔貞、葉瓊英、黎潔萍、陶秀華、翁玉鳳、陳思蘭、黃耀輝等均有賣力的演出,帶動全場氣氛更為熱烈。值得一提的是有老師傅陳英武、陳雄武、林錫福、莫子德、梁歐家、容慧超、申寶書及夫人等坐鎮,在音樂方面穩住了整場演出的靈魂,使大家有聽出耳油之感。

 

粵劇即是廣東大戲,發源於廣東佛山,粵劇其名,雖在清光緒年間才出現,但源流可溯自四百多年前明朝嘉靖年間,相傳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但另一說則指最初的粵劇演唱是用桂林話,直到清朝末期,才正式改為用粵語演唱,流行於兩廣和港澳地區,隨著廣府人徙居海外開枝散葉,在新加坡、台灣、馬來西亞、越南、緬甸、柬埔寨、菲律賓、印尼、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古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廣東華僑聚居的地區,就有粵劇的演出,粵劇遂成為世界上流傳最廣的中國地方劇種,可說是有華人的地方必有粵劇。

 

粵劇又稱為廣東梆黃廣東梆子廣東大戲 粵曲是融合了廣東本地的民間曲調,及吸取中國其他省份的地方戲曲的優點,逐漸發展形成,它不但深受廣東人喜愛,而且也為雲、桂人和港澳同胞以及海外華人的喜歡,是中國最先走向世界的劇種和地方戲曲,由此可見其傳統的魅力一直受到重視和愛戴,發展至今,粵劇的劇目已多達有一萬一千多個,堪稱世界之最,亦是華人之光,祈望各粵劇界曲藝團體為傳承與發揚廣東曲藝而各展所長和通力合作,我們既樂見聯合國正式定義粵語(廣東話)為七種國際日常生活中主要運用的語言之一,更為廣東人的粵劇曲藝早已在2009102日正式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而感到驕傲。

 

 

                                                                        2012.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