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四的紛紛擾擾

 

今年3月9日台灣北、中、南、東,有數萬人趁著日本福島震災兩週年,走上街頭參加廢核大遊行,其中彰化市有80多位醫師拿著反核標語疾呼「全台顧健康,一定會成功」;台中市及台東市的民眾也有準備了反核道具和旗幟;在高雄市一早就有工作人員忙著搭棚和整理反核海報;而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從早上午八點起警方即到場維安,並實施雙向交通管制。

 

近幾個月來,台灣社會為核四是否興建的問題鬧得沸沸揚揚,國內所有報章、雜誌、電視和廣播連日來都以核四為報導重點,正反面意見充斥社會各階層,已成為大眾輿論的核心。新上任即備受反核困擾的行政院長江宜樺,在二月底宣布政府已規劃在今年內舉辦公民投票,由全民決定核四是否繼續興建或是停建。馬英九總統對江揆的宣布表示肯定和支持,總統指示政府應做好「全面溝通、全民決定」,將核四相關問題向國人解說清楚,希望「一次解決,別再困擾台灣」,讓這個爭論不休的問題早日走入歷史,不要再困擾著台灣社會。

 

說起台灣核能發電的緣由,乃是在1973年及1979年台灣分別歷經了第一次及第二次石油危機的衝擊,當時政府為因應石油危機後之能源情勢,改採「能源多元化」的能源政策,著手推動核能發電,於是核一、核二、核三這三個核電廠,平均以六年的時間就順利完成建廠和商轉如今此三廠都已快要屆齡除役,而核四的興建工程卻步履闌珊,說來真是有如打開一部天書,很難教人看得懂。

 

其實台電公司在新台北市貢寮鄉龍門興建的核四,是從1980年起即已提出規劃,32年來,歷經八屆總統任期、兩次政黨輪替,直至如今,是否該興建及應否停建,社會各界仍然爭論不休,成為台灣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可見其嚴重性確是深深地威脅著台灣社會的未來。

 

1986年蘇俄發生車諾比核電廠事故,當時蔣經國總統立即指示暫緩興建核四。但到了1992年李登輝總統指示批准興建,1999年3月開始動工,原計畫核四一號機於2004年商轉。但2000年政黨輪替後核四被宣布停建,當時的行政院長唐飛因主張續建核四,與總統陳水扁主張廢核四的立場不同,以健康不佳請辭獲准,後來由與陳水扁同屬民進黨的張俊雄接任行政院長,但是核四在停建百日之後,於2001年經過大法官釋憲後又再復建。如今,整個工程進度已達93%,未來該何去何從,已到了抉擇的關鍵時刻。回顧自興建以來即困難重重的過程,可說已創下許多個世界第一,堪稱史上興建過程最久的核能廠。

 

工程愈拖愈久,經費預算的洞也愈挖愈大,核四預算的追加幅度由原本核定的1697億,追加至2736億,增幅高達60%。 到2013年,預計台電公司還要再追加大約500多億元經費,讓核四總預算可能累計超過3O00億元,不管這是否最後一次的追加,核四在一而再的延宕之下,已是世界最貴的核電廠。

 

自2006年起,國際化石燃料價格大漲,台灣因缺乏自產能源而受到嚴重衝擊,面對世界性的經濟效應,及全球氣溫的急速暖化,無諱言地,核電是解決台灣能源問題的選項之一。當然,我們要經濟,但也要安全,2011年日本311世紀大震後引發核災的陰影,使台灣民眾對核四產生更多的疑慮,雖然政府決定對核四加強檢視和增加補強措施,並將原預計商轉日期延至2015年,但仍不能減低部份民眾的疑慮。馬總統說我們的能源政策目標是「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打造綠能低碳環境,逐步邁向非核家園」,總統並強調核四在確保安全無虞的情況下,才會正式商轉。

 

事實上核能發電的安全性,事關專業,一般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的人只是為反對而反對,這次政府倡議在向全民解說清楚後,以公投的方式讓全民來作抉擇,因為正、反方都具其理由,各說各話徒增困擾,但有些人對公投仍不滿意,堅持反對到底。我們認為在法治的社會,人民是可以透過立法機構和議會來監督及鞭策政府,而不是用吵吵嚷嚷的方式,舉辦全民公投,讓大多數人的抉擇來決定我們的未來,這是合乎民主而且是最合理的方法。

 

                                         20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