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盂蘭)說故事

 

 

中元節是中國重要的民俗節日之一,起源於佛教和道教這兩個信仰系統的宗教儀式,農曆七月一到,台灣從南到北各處都有很多功德法會和祭祀的活動農曆七月十五日佛教稱為盂蘭盆節,又稱盂蘭節,道教則稱為中元節,又稱鬼節,這個節日在中國人社會裡,是相當備受重視的,它具有感恩圖報及弘揚孝道的涵義。

 

佛家的盂蘭節故事是來自「目蓮救母」,據說佛祖釋加牟尼有一名弟子目蓮尊者,非常孝順,他學佛而練就通天法眼之後,看到自己已逝世的母親在地獄裡受苦受難,身體被倒懸着,而所有食物一到嘴裡都變成火焰,受盡了折磨,目蓮心痛極了,於是奮身欲去破地獄,救母親,後來,佛祖着目蓮在農曆七月十五這天誠心頌唸「盂蘭經」,因為「盂蘭」梵語" Ulambana ",意即「救倒懸」的意思,因此唸盂蘭經可以救其母倒懸之苦,再結合所有僧侶及眾神的威力,目蓮終於不但拯救出陷在地獄的母親,早日投胎再為人世,同時還一併普渡了別人的父母,也讓他們脫離苦海,佛教稱此普渡眾生的祭祀儀式,為「盂蘭盆」法會。

 

道教的中元節故事則是說,專管死後亡魂的「地下判官」在這天持著人鬼登錄簿,檢閱善惡,因此,四方神佛及各地下亡魂都齊集起來,道士則設祭壇、供奉花果、頌讀經文,作法事,期望地官網開一面,赦免亡魂生前的罪孽,也有普渡眾生之含義。

 

    中國人的民間社會,稱農曆七月為鬼月,民眾在這個月內擇一天在街邊路口焚燒冥紙香燭,稱作「燒街衣」,意在超渡過路的遊魂(阿飄),送他們大堆冥紙金銀錢帛,使他們個個成為有錢鬼。燒街衣及為死者燒冥錢,有另一個有趣的傳說,東漢時,蔡倫發明造紙,因而發了大財,他的兄嫂也想發財,於是心生一計,將劣質賣不出去的紙造成冥間紙錢,自己躺在棺材裡,家人一邊哭一邊焚燒這些紙錢,說是可以讓死去的人在陰間有錢可用,做個有錢鬼、快活鬼,還可用冥錢買通陰差,免去在陰間受苦和折磨,而她因此運氣好,甚至又還陽再做人了。人家聽她說得活龍活現,而且真的還陽沒有死並發了財,於是大家就依樣畫葫蘆,盛行為死者燒紙錢來送喪,日久即成風俗。 

 

    此外,道教在中元節還有一種很特別的儀式叫做「散花解結」,這是一個很感性的祭祀儀式,道士在祭壇上一邊頌讀解說的經文,一邊抓花向四方撒放散落,其含義主要是安撫那些枉死、或心有不甘的孤魂野鬼,希望他們從花開花落中,明白到人生盛衰的必然道理,希望他們坦然接受自己的命運,解除心中的結。

 

有關中元節的民間諱忌是滿多的,如農曆七月不宜嫁娶、不宜搬家、不宜出門旅行、不宜晚歸、不宜到水邊玩、更不宜放鞭炮……等等,雖然有些禁忌實在過於迷信,已是不合時宜,姑且可藉此了解一下傳統的風俗與民情。

 

    台灣中元節還有一些其他的民間習俗,包括放水燈,和搶孤活動。放水燈的意義是在水上放燈引導不幸溺斃喪生的水鬼,可以看到岸邊並可以尋求投生再為人世之路,如果水燈沉了,代表已被冤魂拾去而投生去了,若是水燈不沉,則表示此處沒有冤魂,通常水燈都是在晚上點起,通宵達旦,直至翌日早上才熄。搶孤活動目前則是舉辦分隊競賽,以疊羅漢及攀繩爬登孤棚爭奪「順風旗」為主軸,改變了以前為賑濟貧民而辦的搶食祭品活動,其主要的意義是發揮人溺己溺的愛心,勉勵人多行善事,蘊涵著中國人的包容、博愛、以及孝道的精神,使中元節的宗教氣氛中有著另一層更深的意義。

 

 

                                                                                                             2013.8.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