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佛光山說夢

 

 

 2013年9月15日「星雲人文世界論壇」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大覺堂登場,由遠見天下文化發行人王力行女士擔任論壇的主持人,邀請來自中國大陸的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發表他自得獎後,首度來台的首場公開演說,和大家分享他的文學夢,以及與星雲法師、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的對談,這是一場文學家、經濟學家及宗教家的夢想交流,並探討人文和生命的哲理。不少大學校長、師生到場聆聽,同時場外的視訊轉播,吸引了逾2000多名聽眾到來,聽取三位不同領域而有共同理想的三位大師的想法,看到來自不同的「夢想」的力量,激盪出來的精彩火花。

 

 莫言以「文學家的夢想」為主題,分享他自幼失學,奮發借書自學的歷程,他童年記憶深處的人、事、物,提供給他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而這些創作靈感也大都由夢境牽引出來,因此他常常睡到半夜爬起來寫作。回憶起童年時農村困苦的生長環境,生活實在很苦,因此連作夢都和糧食有關,只想著能吃飽肚子就好,後來聽說寫作能賺稿費,便立志想當作家,儘管小學五年級之後便輟學,但他一直沒放棄閱讀,到處設法借書,甚至要幫鄰居推磨榖物才能借到『封神演義』來閱讀, 26歲那年首篇創作小說獲刊登,當時那份喜悅的心情,並不亞於得到諾貝爾獎。

 

莫言說,諾貝爾獎是很高的獎賞,但對作家而言,最高獎賞應是來自讀者的肯定,創作是作家夢想的實踐。他說以前他寫作多是批判社會,50歲後則開始想動筆反省自己,因為他認為「先要了解自己才能理解別人」。起先他是以一般的故事寫法來創作,直到成名作《透明的紅蘿蔔》時,嘗試將夢境結合童年的經驗,開創出自己的風格。他的「生死疲勞」就是描述六年代農村老嫗抗拒人民公社的故事,深具省思貪慾的哲理,他說社會負面的慾望往往成為貪慾的來源,如果群體或是國家的慾望沒有適度,恐會造成更大的災難。 

 

莫言說其實創作題材俯拾皆是,因此他寫作速度飛快也很順暢,直到1994年日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提到他的名字時,他的心中才埋下想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夢想種子,現在自己得獎了,好像放下了沉重的包袱,但覺得這個獎其實沒想像中那麼重要,因為對一個作家來說,比得獎更重要的是,作品能被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閱讀流傳下去,他下一步創作的夢是想從外轉為向內,開始寫自己,但要想寫得好還不能太認真,有時要放空才能寫出好作品來。他也期許大家先不要追求文學夢,最好就是先來佛光山聽大師演講,聽聽宗教大師的夢。

 

    接著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談他的「經濟教育家的夢想」,他說新加坡提供很多誘因給優秀人才,相形之下外籍學生來台有許多限制,台灣用天羅地網保護學生,把學生照顧得太好,各種形式的保護與限制看似有必要,反而形成障礙,台灣的年輕人應該敢冒險,敢走出去,把小格局變成大格局。同時,他勉勵大家淡薄金錢慾望,才能增長快樂,他引用國外研究「好人有好報」的例子,顯示長壽的人多來自於志工、正向、公益和行善者。

 

   星雲大師暢談「宗教家的夢想」,他引地藏王菩薩、鑑真大師、玄奘、中國佛教會趙樸初、印度阿育王、六祖惠能大師等人弘揚佛法的故事為例,他說從這些人的經驗可以看到,只要堅守得住,夢想都會成真,因此他的夢想只有十六字,那就是「中華團結、萬家生佛、社會和諧、人民安樂」。他以罪惡善美、黑暗光明、以及佛魔來做比對,勸世人自己當自己的貴人,呼籲行善者不要灰心,善惡到頭終有報,他說貪慾是一心二門,盼全人類都要受教,不要錯亂因果。星雲大師特別致贈莫言墨寶,寫著「莫言說盡」,他解釋說盡即是無盡,代表還有無限可能,祝福莫言寫出更多鉅作,並邀他常來台灣,把佛光山當成第二個家或是第二個寫作的書房。佛光山特地頒發證書,聘請莫言擔任佛陀紀念館榮譽、駐館作家。

 

    佛光山每年都有舉辦高端的大型論壇,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婉辭世界各地很多單位的邀約,將難得的機會留給佛光山,他既經典又風趣的言談,給台灣民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201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