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陽明山上中山樓

 

 

趁著母親節假期,我和先生一同走訪陽明山上的中山樓,眾所週知,中山樓是過去國民大會開會的會場,國家元首接待外賓或舉辦國宴的重要場所,在全民直選總統之前,國大代表們就是在這兒選出歷屆的中華民國總統,也是在這兒進行修憲的重大使命。中山樓是在國民大會走入歷史後才逐步對外開放的,在此之前一向是只有政府高官政要,或是受國家高層邀請的貴賓才可以來到這個華美得彷如宮殿一般的地方,雖然它的影像圖片早已出現在新台幣百元鈔票上,但是在未對外開放參觀前,這座白牆青瓦氣勢雄偉的中國宮殿式建築,對一般人來說是一直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中山樓是在民國54年(1965)10月興建的,55年(1966)年11月竣工,至今已將近有48年,當年先總統蔣公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決定在陽明山上遠眺有青山環繞、四週蓊鬱林木、居高臨下、風景幽美、一片碧綠蒼翠的環境中,由名建築師修澤蘭女士規劃,興建這座以中國明清年代宮殿形式為藍本的傳統古雅建築,佔地約18,000平方公尺,外觀氣勢十分宏偉,佈局對稱且錯落有致,結構層層疊疊饒富詩意,樓高三層,樓後的背景有七星山作為倚靠,右前方可看到著名的紗帽山,又巧妙地將陽明山的地形和景貎結合一起,依山而起、依勢而建,如群山環抱中一座閃亮耀目的寶冠。樓的正前方矗立一座挺拔偉岸的牌樓,上面鐫刻著國父墨蹟「天下為公」,牌樓後方是一斜坡綠地,由紅磚砌成古壽字型之階梯,自底層拾級而上,一共有100階,欄杆上的裝飾也是100個,甚至中山樓的長、寬度也掌握在100公尺內設計而成,隱喻著紀念國父的百歲誕辰,其用心可見。

 

    走進鑲著古銅雀紋金花邊的紅色古雅大門,立即被大廳內富麗堂皇的陳設驚豔,無論樑柱、牆壁和天花板上的圖案設計皆十分精緻美麗,且色彩鮮豔,到處都有「福」「夀」字樣及圖騰,配著大紅色的地毯,充滿著喜氣洋洋的氣氛,還有最吸睛的是匠心獨具、式樣繁多且極為別緻的宮燈,使參觀來賓讚賞不已,其螺鈿傢俱更是大方典雅,深獲文化藝術界人士高度評價,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塑像端坐在大廳的中央,國父的背後有一個鑲著金鉑非常耀目的「歡迎光臨」屏風,內堂是原來國民大會會場的「中華文化堂」,面積約600坪,可容納約1,800人, 有1,100 個座位呈拋物線狀整齊排開,文化堂內無樑柱,完全沒有遮擋的角落,空間十分寬闊也無迴音的情形,挑高約三層樓的高度,更是呈現出恢宏的氣勢,這真是個使人走入時光隧道的地方,歷史的鏡頭彷彿一幕幕躍然於眼前,讓人不禁墜入陳年的回憶中。

 

    導覽人員告訴我們,中山樓是全球唯一蓋在一個硫磺坑上的大型建築,文化堂主席台前面的地下正是硫磺坑口的所在,故文化堂是整棟建築硫磺氣味最為濃烈的地方,當年老國代們整天在這兒開會個個精神都非常好,有人說這是受到硫磺氣薰氛所致。中山樓的興建工程相當艱鉅,由於基地前後的土質迥異,軟硬混雜,曾使到負責興建的名建築師修澤蘭女士傷透了腦筋,但她的智慧終於克服了萬難,她只花了一年一個月不眠不休地完成了這棟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建築,事實證明它雖長年受到嚴重的硫磺腐蝕,但經歷了幾次大地震後仍然毫髮未傷,由於一般金屬容易受硫磺侵蝕而生鏽,故建築物沒有使用一根鐵釘,都是運用組合的做法來施工,而且建材的選用特別用心,以耐腐蝕性如檜木、大理石、金鉑、玉石、貝殼等,全棟建築都採用抗硫油漆,樓內柱子、門環、匾額等大都貼上金箔來裝飾,不但看來金碧輝煌,主要是因為真金不怕硫磺。

 

    來到陽明山上參觀己列入市級古蹟的中山樓,不是因為它所屬的年代是否夠久遠,而是它確是曾見證了中華民國的近、現代歷史事蹟,我們在此不僅是欣賞建築裝飾藝術之雅緻,而更是體驗它蘊含歷史文化意義的內涵,過去的繁華盛況雖已褪盡,仍不減它永不磨滅的風采和那份傲然於世的美感。

 

    目前中山樓不但對外開放參觀,並歡迎政府各級單位、民間企業、藝文及學術等團體申請租借會場作為開會場所、團體活動、教育訓練、及宴客派對等,除了偌大的文化堂可供使用外,還有小型的會議廳亦可租借,相問之下租金還比星級飯店低廉,同時可容納2,000人的大餐廳還可配合餐飲服務,具有相當多可利用的價值,我們此趟陽明山中山樓之行著實得益良多。 

                                          2014.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