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已遠去,

留下的是感恩的心

 

 

近日,朋友傳來訊息給我,告知20171229日,在台灣高雄的國立中山大學師生與余光中先生家屬、親友、以及國內教育、文化、學術,和社會各界人士,在高雄市立第一殯儀館景行廳為已故國寶級詩人余光中前輩舉行告別追思會。我們在台北謹以虔誠的心也默默地感念哲人前輩在文學上的豐碩成就,因為這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必須銘記的光輝一頁;余前輩除了留下可以傳世的佳作之外,他的大半生並且孜孜不倦地從事教育工作,為國家社會作育英才,其貢獻也是功不可沒的,我們謹在此期望哲人往天國一路好走,不要再為世間的煩囂而耿耿於懷,快樂地去享受世外那優悠自在的清福吧!

 

余光中哲人前輩原籍貫福建泉州,192810在南京出生,卒於201712月於台灣高雄,享年八十九歲,他的一生曾飽經艱苦的對日抗戰及內戰期間輾轉逃難的遭遇,顛沛流離過很多地方,包括幼時從出生地南京到福建泉州、及江蘇、杭州等地,在對日抗戰期間又隨母親從已淪陷的江蘇、安徽,逃到上海,並曾搭船經香港到越南,後又經昆明、貴陽,抵四川重慶才得與父親團聚,故他年輕時在感情上總覺得自己乃是四川蜀人。1940年他進入四川的南京青年會中學就讀,後來又隨校遷移到南京去,畢業後他同時考取北京大學和金陵大學,因當時北方極為動盪,故他選擇留在南京就讀金陵大學,1949年因時局的關係,他輾轉到福建的廈門大學就讀,不到半年光景又跟隨父母移居到香港,1950年他到了台灣,1958年他首次遠赴美國進修,取得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1961年他曾到菲律賓講學,後來應美國國務院邀請,也到美國講學,1965年他出任西密西根大學副教授,隔年他又回到台灣出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副教授,並在台灣大學、政治大學、及淡江大學兼課,當年他當選為十大傑出青年,在國內已是知名度很高的學者,後來他應美國教育部之聘,第三度赴美,出任科羅拉多州教育廳外國課程顧問和寺鐘學院客座教授。1971年他獲得澳洲政府文化獎金,到澳洲、香港巡迴演說,在這個時期,由於他創作不斷,先後出版了多部詩集和散文集,都是經典的文學作品,使他名盛一時,享譽遍及全球華文文學界,回國後他出任政治大學西洋語文系主任,1974年他又離國,到香港任教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這段期間長達十年之久,至1986

,他終於回到台灣定居,起先在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擔任英語系主任,後來他移居到台灣南部的高雄,出任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長達卅二年之久,退休後亦繼續在中山大學擔任榮譽教授之職,可說是退而不休,他的研究專長是英美詩歌、翻譯、文學史、和散文等,主授課程包括: 1. 十七世紀英詩(17th-Century English Poetry) 2. 浪漫時期詩歌(Romantic Poetry) 3. 翻譯(Translation),故他被中山大學師生一致譽為中山大學的鎮校之寶,感念他長久以來對學校的貢獻,並就地帶動了高雄的文風,將西子灣打造成為國內不可忽視的文學重鎮。

 

    余光中前輩在文學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的詩歌、散文、評論、翻譯等創作,對華文文壇有既深且遠的影響,是後輩們學習的最佳典範,有多篇作品收錄入兩岸三地(台、港、大陸)教科書,多篇詩作更屢經楊弦、李泰祥、羅大佑等譜成歌曲傳唱一時,他並曾獲馬英九總統頒贈二等景星勳章,乃實至名歸,他不僅是台灣藝文界的先驅者,對教育的貢獻尤為卓著,這麼多年來,他在教育工作上一直努力不懈,作育英才無數,正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世事常有正反兩面的評價,由於他早年曾多次涉及一些文學論戰,尤其對台灣鄉土文學的一些誤會,而引來本土作家的抨擊,導致後來台灣藝文界對他有兩極的看法,也被戴上「官詩人」的帽子,其實余前輩是有反省過的,2004年八月他曾在大陸羊城晚報發表文章「向歷史自首—溽暑答客四問題」,坦然地公開他當年寫《狼來了》時的心情,那是由於當時的時空背景所造成的誤解,他並說明自己絕不是有官方色彩的作家、詩人。

 

如今,台灣的時空環境早已千變萬化,當年戒嚴時期的境況已不復存在,哲人此時亦已遠去,期待且將怨懟放下,在大家的心中,懷念的應是哲人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和教育上的貢獻吧!

 

                              2017.12.27

 

 

 

 

 

 

 

 

 

 

https://ssl.gstatic.com/ui/v1/icons/mail/images/cleardot.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