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新約教會聖地錫安山

 

在因緣際會及好奇心催促下,我和先生報名參加一項國內旅遊活動,來到了早已聞名及極為期待到來參觀的「錫安山」,這個一直以來被基督教新約教會組織宣稱為「聖山」的景點,是位於臺灣南部高雄縣甲仙鄉那瑪夏區的一處山坡地,據說這兒原本是一座荒煙蔓草、杳無人煙的山嶺,後來由於新約教會信徒們到此開墾、經營而成為一個美麗的世外桃源。

 

錫安山是在景色優美、處處蔥翠的眾山環抱中,來到這兒放眼看去,四方八面都是崇山峻嶺,使它幾乎是與世隔絕,上山的路不但是九拐十八彎,而且更是處處驚險萬分的髮夾彎,我們的遊覽車好不容易才爬上這個充滿了傳奇和神話的地方。入山處我們看到一座十分精緻美麗的白色大門,這是象徵大衛城的城門,城門上有兩個有著白色翅膀的天使雕像,意旨耶和華派天使守護著聖山,又象徵著人們可經由此門通往神的國度,可想而知其意境是相當神奇和優美的。但是由於山路十分陡峭,我們的遊覽車通過大門時並沒有停下來就直接開入了這座基督教新約教徒聚居的「聖山」,亦即是人們夢想中的上帝的國度——伊甸園。

 

     我們甫下車就有幾位居住在這兒的基督新約教徒等候在遊客接待中心熱情招呼,並邀請我們進入坐下聆聽他們對錫安山的由來與歷史作十分詳細的介紹,我發覺發言人的言談有點過於激進,基督教不是以「博愛」為宗旨的嗎聖經上傳揚「神愛世人」並教導人們學習憐憫和寬恕,但是在這兒我們卻聽到他們對過去始終耿耿於懷,充滿了怨和憤,在播放當年被驅趕及抗爭的紀錄片時甚至詛咒領導人的子孫不得好死。我們要記取歷史,但不可以帶著仇恨的心態,雖然主耶穌基督教導我們「愛你的仇敵」,做起來確是說易行難,但我們至少要從祂的教誨中學會諒解和寬恕吧!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寶島臺灣曾發生一樁很轟動的宗教事件,當時因基督教新約教會信徒在錫安山上聚居,以「人民公社」的方式經營一個獨立自主、自給自足的社區,當時山上有十二戶人家,約有數十名信徒(目前已約有三百人),日常生活所需完全由集體提供,炊事由專門的信徒負責,信徒的房屋由其他信徒幫忙興建,所有信徒都獲分配工作,分別為農、林業及工業加工等,每月獲發給少許零用錢。信徒們並拒絕讓兒女接受政府十二年國家義務教育,他們在山上以自學的方式教育子女,反對正規的學籍與文憑觀念,主張學生應在學習與工作中成長,向大自然學習生活,他們認為神治比人治更好,一心想以「終結人國,實現神國。」為目標,仿如成立一個特殊的屬於神的國度。當時臺灣政府基於處在戒嚴時期的國安問題,以錫安山難於管理為由,推行「清岳專案」,用警力進行多次搜山並驅逐山上的信徒,而引發抗爭事件,雙方並進行法律訴訟,新約教徒指控政府侵犯宗教自由,期以法律手段重返錫安山。自蔣經國總統於1987年宣布解嚴之後,政府全面實施自由民主,對錫安山改採放寬的態度,而且行政法院依法裁定新約教會信徒勝訴,於是新約教徒重返錫安山定居,與政府間的緊張關係遂趨改善,目前山上尚仍有地政、戶政、役政及教育等少許問題尚待溝通解決,最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我們親眼目睹山上的車輛是不掛車牌的,即是說他們不接受政府交通部監理所的管理。

 

      山上的基督徒告訴我們,錫安山是意指『賜平安的山』,他們認為這兒就是基督教先知以賽亞所預言的「耶和華殿的山」,萬民要歸到此山上,他們希望此後有更多信徒上山朝聖。我們雖非信徒,但基於尊重宗教信仰,慎忌攜帶偶像、符咒、唸珠、香燭,以及任何與偶像有關的物品上山,避免彼此發生不愉快。錫安山上風景秀麗、視野良好,四週望去一片蔥鬱,尤其是呈V字型的層層山峰非常雄偉壯觀,在山上我們也看到幾塊巨大的基督之磬石,意指錫安山就是錫安,乃大衛王的王國,同時預告神意國度即將來臨。錫安山上建造了《聖經》提到的紀念神蹟建築物,如祭壇、聖殿,和大衛城堡等,我們沿著森林小徑漫步走去,來到大片草坪上享受充滿芬多精的清新空氣,心中頓覺十分舒適開朗,這兒還有許多具有特殊意義的美麗景物,如錫安天池、凱旋樓、勝利大樓、和錫安樹屋等,可隨意盡興參觀瀏覽拍照,山上除了擁有天然的美景之外,更建設有妥善的觀光步道和人工湖泊,我們盼望錫安山隨著時代的不同,將重點往前展望及發展成為臺灣南部一個特殊的宗教聖地和美麗的遊覽景點。

                                                2019.05.16

 

 

 

附山東尹祚鵬名家2019.5.17讀後感言:

尊敬的黃女士,您好:               

拜讀黃女士《基督新約教會聖地——錫安山》大作,並欣賞圖片,頗有感想。

錫安山風光優美,綠水青山,植被茂密,正是修身養性的地方。很贊同您的觀點,錫安山信教之人居然充滿仇恨和敵意,非真正踐行上帝博愛之道者,放不下仇恨的人還是生活在自己的心獄裡。正信的宗教總讓人心靈平和,息止貪嗔痴無端過分的欲望。雨果《悲慘世界》小說中,修道士慈愛的目光讓冉阿讓重新做人,成為一個優秀的馬德蘭市長,至今記憶猶新。三國中羊祜放歸敵軍將領之子,感化對手來降。曾通讀過《聖經》上帝強調博愛,《新約》亦云愛你的敵人。用愛來感化對方,與佛教講平等,道家講齊物,儒家仁者愛人,泛愛眾並無二別,皆亦此亦彼之一元哲學也。昔日三國互相罵對方為賊,標榜自己為正統,而今安在哉。三國後人後來歸於晉朝。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日本侵略中華,自以侵佔暴虐為共榮,國人遭受重創,故奮起反抗,而日本人亦遭受戰爭苦難,彼此皆苦也。心常存寬恕悲憫之心,設身處地,則敵我並無二致,人間大愛流淌,善性循環。慾望橫流,常有怨恨,自以為是,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觀念和做法,必然二元對立而引起衝突和矛盾,煩惱不斷。

    當然《舊約》中也充滿了很多矛盾衝突的地方。比如上帝見開羅城內都是罪人,於是吹口氣,無論男女老幼,一並去死。此上帝為人格神,帶有人的喜怒哀樂,故有對立衝突。故西方侵略者口喊著博愛,以文明人解放者自居,侵犯中華,以野蠻之手段仇殺虐待所謂的異類。認為信上帝者討伐不信上帝者,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邏輯哲學導致中西方的諸多煩惱,伊斯蘭教與基督教本都都尊上帝,因解釋不同,常爆發戰爭,流血衝突,故種族歧視、戰爭侵略至今未絕。然如把上帝視為道,視為佛教之空,道家之無,儒家之理,則合乎順應道者得生,違道者縱一時之猖狂,亦會走向覆滅。基督教進入中國,絕不是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用槍炮流血的侵略滲透的結果,侵略壓迫只能帶來反抗,而是一些真正踐行上帝之道的傳教士深入民間,放下西方文明自我的傲慢與偏見,救度貧苦百姓,治病療傷,撫恤鰥寡孤獨,用博愛撫慰傷口而得以深入民心,一時興起。倘若還用偏激言論辯駁所謂的是非,定當會引發問題和衝突,日長必生變化,非真正悟道者。悟道之人,定然是春風和煦,讓人心靈愉悅,心生嚮往。 耶穌道成肉身,毅然走向十字架絞刑,用流血來代人受過,喚醒世人,免除人類之罪過,此皆人間之大願也。與佛教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有類似之處。阿彌陀佛亦有四十八大願,故創極樂之世界。佛教認為,人之有過,自行承擔,人之有功,自得善果。悟道需靠自心清淨,心善常以智慧行之,則無往而不利。釋迦老孔耶穌常有大願,心與其道和而踐行,懺悔罪過,懷善念,行善行,做善人,則入自在逍遙之門,得悟宇宙人生之實相。不行,則心與聖人不在一個頻道,縱聖人有法力亦不能從外在救之。

    大道無形無相,得其環中,超以象外。基督教尤其反對偶像,這在佛教早期亦是如此。然基督教之十字架,聖母瑪利亞畫像、上帝畫像與佛菩薩、道教塑像並無二致。佛道之佛像神祗不在其形,而在其神。若以佛菩薩像為偶像崇拜不對,那麼佩戴十字架又當何論。豈非五十步笑百步也。《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又云,“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佛教要求放下,甚至最後把佛法都要放下,執著於外在的形不會得到最終的解脫,這與基督教不崇拜偶像在內涵上有一致之處。因形而求義,由外而入內。反身求諸己,外鑠與內省相結合,由漸悟而後頓悟也。之所以拜佛菩薩像,叩頭禮拜,則是因為向救苦救難的菩薩學習,去拜自己的清淨心,懺悔自己的罪業,與基督念阿門做禮拜來教贖罪一個道理,異曲同工。若執著於拜外在偶像,就認為不是真理,正是落入知見,不了解真諦所致,非真悟道者。

    以平等慈悲喜捨之心交流互鑒文明,則人我一體,物我一如,隨心所欲而不逾矩,通行暢達而美美與共。鑒往知來,因果不虛,故黃女士以《善性循環》故事傳播真善美文化,滋潤人心,故能化癌症於無形,善因得善果也。命由心造,福自我求,相由心生,觀黃女士之相即可知心靈之純正善良也。昔日《了凡四訓》認為人可以通過積善行德改變命運,予雖愚而深信之。近日又讀《顏氏家訓》,顏之推後人之所以能出顏真卿這樣的大書法家,愛國忠臣,亦是與家風密切相關。我想女士之家必然興旺長久。

    故讀黃女士錫安山之文,亦作一番心靈之旅,願錫安山的宗教聖地以和諧安詳的文明風氣感化滋潤更多的人。

      

 

 

https://ssl.gstatic.com/ui/v1/icons/mail/images/cleardot.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