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1. 11

 

不求聞達只親仁  避地離囂遠俗塵
淡蕩烟波閒釣叟
  清和風月伴詞人
他山有石能攻錯
  渾水摸魚可亂真
兩岸白鷗橫野渡
  似迎賓客指迷津

註:

聞達: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親仁:《春秋左氏傳》: 庚申,鄭伯侵陳,大獲,往歲,鄭伯請成于陳,陳侯不許,五父諫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鄭。」

他山有石:《詩經•小雅•鶴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爲別的山上的石頭,能夠用來琢磨玉器。原比喻別國的賢才可爲本國效力。後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人或意見。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渾水摸魚:也作「混水摸魚」,成語,原意是,在混濁的水中,魚暈頭轉向,乘機摸魚,可以得到意外的好處。比喻趁混亂時機攫取不正當的利益。此計用于軍事,是指當敵人混亂無主時,乘機奪取勝利的謀略。渾水摸魚也是三十六計第二十計。

野渡:荒落之處或村野的渡口。宋•吳潛《海棠春•郊行》詞:「雲梢霧末,溪橋野渡,盡是春愁落處。」

迷津:宋詞人秦觀在《踏莎行•郴州旅舍》中寫道:「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這津渡,即津口、渡口、渡頭。《論語•微子》說:「使子路問津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