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辛亥革命與黃景南

 

  從歷史長河中綜觀文史記載,中國數千年來每個皇朝的更替,其主因總離不開朝政腐敗,貪官吏的橫行,民間貧富的極端懸殊,更遭天災人禍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當代英雄揭竿起義,推倒前朝締造另一個新的皇朝,可惜仍是惡性循環。百年前中國最後一個滿清皇朝也逃不過君主帝制腐敗的宿命!而當時世界列強峙立,對地大物博卻朝政腐敗無能的滿清皇朝虎視眈眈!當時中國人民對文化、民智普遍低弱,民間思想更迂腐不堪!當時一群思想進步的有識之士為了救國救民蜂擁而起!以康有為及其學生梁啟超和以譚嗣同為首的六君子,曾於清光緒廿四年(1898)發動「戊戌政變」,可惜被袁世凱出賣而告失敗,六君子被斬殺於北京菜市口,康有為與梁啟超逃亡日本幸免於難。當時中國朝野提倡民主之聲噪起,康有為的「保皇黨」因不合時宜漸告瓦解,而孫中山與黃興等人提倡的民主共和體制,才可拯救中國及億萬同胞,其主張獲得當時進步人士普遍的擁護與支持。

  百年前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先生等先賢推翻了中國數千年的君主體制,孫中山先生成為了中國民主革命第一人,後人尊稱孫中山先生為「國父」或「民主革命先行者」。

  孫中山先生當年為民主革命籌餉與宣傳,除了遠赴美洲、日本、新馬,亦數度到越南的西堤(西貢、堤岸)、美萩與河內。百年前本市西貢(第一郡)是法國商業區,而堤岸(第五郡)除了商貿繁榮也是華人聚居最稠密的地點,其地理環境佔優勢的是,她擁有一條可通外海的豆腐涌,在當年參辦街(傘陀街)的盡頭處洗馬橋旁築有一個小碼頭,商旅與貨物多聚在此處裝卸,故此,百年前這裡一帶商舖林立萬商雲集已非常繁榮。

  孫中山先生於1890年6月經河內來到西堤宣傳中國要民主革命,當其時中國傳統「忠於君」的舊思想仍在民間根深蒂固,推翻朝廷,推翻皇帝是大逆不道的事,由此可知當時進行民主革命的活動是多麼的艱巨!滿途荊棘!在當時形勢的環境下,人們對於孫中山先生的理想,多付之一笑或給他一個外號——「孫大炮」。

  孫中山先生曾五度來越演講(1890、1900、1902、1905、1907年),宣傳中國必須要民主革命才足以救國救民,其間在巴逼街(第五郡扶董天王街)12號成立「萃武精廬」,察路宗衝街(第五郡鴻龐街)25號的「胞懷堂」,第五郡記和街9號的「中興社」,更以劉易初開設的昌記行(前第五郡美萩街304號,現已拓寬為武文傑大道)為通訊機關,廣東街(趙光復街)李弈如開設的「和昌可愛影相館」,水兵街(陳興道街B段)124號的「講學社」又名「匡廬」,三Y橋附近(現今金邊市場)的「閱書報社」等地點為活動聯絡處。孫先生與胡漢民先生來越活動時得到當時進步人士:李曉初、李卓峰(穗城創校先賢及首任校長)、劉易初、關唐、李亦愚、顏太恨、潘子東、曾錫周、馬培生、李竹痴、陶鐵、趙扶生、岑占、何國材、黎贊臣、何侶俠、陸蘭清、黃復黃、周觀臣、李弈如……等先賢支持與參與,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

  黃景南就是在此風雨雷霆之間緣結孫先生與胡漢民先生,且傾情支持此舉,不但在其芽菜寮內熱情招待,更積極參與活動且將一生省吃儉用的積蓄傾囊送出作為革命活動經費。

  黃景南字啟祥,人稱芽菜祥(1860-1928),出生於中國廣東省新會縣棠下區中心鄉見龍里的一個貧農家庭,兄弟八人,居長。少年時以販賣風爐(紅坭爐)為生,肩負家庭生活重擔。成年後為生活所逼,離家別井飄洋遠赴越南堤岸謀生。初到堤岸時以挑擔沿街叫賣餛飩麵為生,一段時日有了點積蓄,便在哈特曼街(梅山街-阮廌街)720號巷內,向當時富商劉亨記租賃了一塊地皮,築了圍牆,開鑿了水井建了一間小瓦房,在露天曠地上養發芽菜出售,每晨除了挑到附近菜市場出售,還做起了芽菜批發生意,每日辛勤經營省吃儉用,總算有點積蓄。當聽了孫先生的演說後,一團愛國熾熱之火燄,燃燒著這位草根階層的勞動者,他不但將僅有的血汗錢悉數捐獻出來,還非常積極地參與各項活動,追隨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創立民主共和的革命鬥爭。

  辛亥革命成功,民主共和國成立於南京,孫總統曾致電邀請他到南京相聚,他抵南京後,孫先生與胡漢民力邀他出任當時中國國民政府要職,他堅決拒絕了,返回堤岸過其平淡辛勞的賣芽菜生涯。黃景南先生在宣傳中國革命思想,組織有識之士和聯絡通訊等方面都有很大貢獻,且動員他的兒子黃桓參與活動,在革命勝利後他卻功成身退,以普通平民老百姓自視,不為功名利祿所動,其崇高的情操為後人敬仰留芳百世。

黃景南回越後數年,將芽菜生意交給兒子接管便回歸故里終老,於1928年病逝廣州東山,享年68歲。起初葬於廣州黃花崗,後來國民政府為表彰其功勳,遷葬回他的老家新會旗杆石林場的磨耳坳,並立碑紀念,給後人瞻仰!

 

(本文參考了中國中山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理事劉敬俊先生提供有關資料,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