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念辛亥革命成功百年慶拍攝記錄片花絮

 

今年(2011年)10月是中國辛亥革命成功100週年紀念,百年前,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與一群思想進步的先賢們,為了推翻中國數千年的君主帝制,推翻腐敗無能的滿清皇朝,拯救中華民族於水深火熱之中,為達到三民主義最終目標──世界大同的崇高理想,為推動民主革命挽救中國,孫中山先生不辭勞頓到海外奔波,呼籲當時僑居海外的華僑給予精神和行動支持。當年中國的海外華僑響應支持者甚眾,因此在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先生曾留下一句名言:“華僑乃革命成功之母。”

當年,孫中山先生曾五度來到本市(堤岸),機緣邂逅了當時只靠發芽菜營生的黃景南先生。黃景南先生不但在精神,金錢上都全力支持此舉,且熱情地招待孫中山先生在他的芽菜寮內憩息。

一條本來沒有名字的民居小巷,因為內裡有一個芽菜寮,有一段不尋常的事實,從此“芽菜巷”──就在本市華人口中不脛而走,膾炙人口傳誦過百年,雖然今日已事過境遷,百年滄桑,地點亦已面目全非,但它的知名度仍歷久不衰!

在2006年12月4日,由本報記者麒麟(楊迪生)撰寫題為《越中交往史佳話》一文中,曾提及筆者的口述童年與芽菜巷有關的往事;因而引起了中國廣東中山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理事劉敬俊先生的關注;劉先生是此次拍攝《華僑與辛亥革命》記錄片的越南地區聯絡人,能操一口純正越北語音的劉先生曾在中國駐胡志明市總領事館任職,任滿

後回國擔任現職迄今。劉先生通過中國駐胡志明市總領事許明亮先生,約見本報記者楊迪生與筆者,邀請我們二人參與拍攝此段記錄片。楊迪生接受訪問發表他對中國辛亥革命的感想與見解,筆者就客串跑龍套,負責尋找已開始走入時代帷幕(尤其在城市)的沙缸,此種沙缸體積非小,在60年前,市區的居民都用來儲水。時代進步了,千家萬戶都有自來水,現在更有白鋼儲水桶,沙缸就自然在城市住戶中消失;筆者與在蓧市的世交“興隆窯”聯絡,回答是已很久沒有做這種沙缸,連殘存的也沒有了。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給我想起我誼母夫家在第八郡的“廣怡豐米較”,隱約憶起它的花園尚存有這種沙缸,結果真使我喜出望外,真的還有一個尚原好的,它的出窯年代也超過70年了!

    這種沙缸除了儲水用與養發芽菜之外,它還可作為燒烤用途。百多年前“芽菜巷”內的芽菜寮就是用這種沙缸養發芽菜的。當年孫中山先生在此芽菜寮落腳,被滿清政府的探子知道,上報朝廷,通緝令遞到當時的法殖民政府,在芽菜寮內一輪搜捕,寮主黃景南先生就利用一個沙缸一堆芽菜,使孫中山先生避過此一劫!在芽菜寮的曬場上當時是放著很多這種沙缸,警察萬萬想不到會有人躲在裡面!好險!亦好運氣!

為了完成拍攝“芽菜巷”這段記錄片,這個“老”沙缸便派上了用場成了拍攝道具。在拍攝工作過程中得到附近居民黃添福、林大順、曾文雄等夫婦的熱情協助提供方便,居民們的熱心,感動了攝製組各人。

另一個重現拍攝場景的是,當年另一位熱情洋溢地支持中國民主革命的挑水伕關唐先生,他是一名勞動者,為用戶挑一擔水只得一文錢(小銅板一個),挑了半輩子,每天省吃儉用才積蓄到一筆娶妻的禮金,竟慨然悉數捐給作為民主革命行動的經費,這件令人欽佩的往事亦在這段記錄片中重現。

因為時代的變遷,不能謀生的工藝與行當都會被環境淘汰,為了仿造這兩個木水桶,尋覓復尋覓,我終於尋找到昔日在第五郡生和街(現為阮安姜街)的“福成”木器店的後人,幸虧這名接班人尚操有此工藝,一對挑水木桶就重現在第五郡扶董天王街的“大慶里”。

中國廣東中山廣播電視台攝製組選擇了“大慶里”為關唐先生當年挑水為生的翻拍場地。先由一名老伯扮演,可惜老伯個子瘦小,佝僂的身軀乘受不了此對木水桶的重量,老伯出現了體力不支,為了安全,酬謝了老伯後,導演要求換角。在圍觀熱鬧的人當中有好幾名青年都躍躍欲試,可惜都不符合人物背景要求,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為了這個挑水伕的角色而感到不知所措時,幸好大慶里7號一名華人青年林進興被選中了,經過導演的詳細解說與指導下,此名青年竟然有點天份,將挑水的動作演來中規中矩,經過兩次試鏡後終於拍攝成功,“殺青”告一段落。

此次中國廣東中山廣播電視台記錄片創作中心專題拍攝《華僑與辛亥革命》一行7人包括:領隊劉敬俊,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張靜民博士、中山市外事僑務局科長兼製片譚文輝、副科長兼翻譯何雪萍、導演宋璋、攝像區樂華、韓玉文等人在越南外交部新聞司專員黎德清陪同下,順利完成在本市的拍攝工作,已在6月1日前往河內及海防等地循著孫中山先生當年的足跡,繼續拍攝此相關的記錄片。上述的拍攝道具──沙缸與挑水木桶,在完成拍攝工作後,已由第五郡趙光復街“華人文化藝術中心”接管以供市民觀覽。

15/6/2011見報)

芽菜巷內左邊牆壁內就是百年前的芽菜寮。面對鏡頭者是導演宋璋。

 攝影隊正在趙光復街拍街景。

 

 

在穗城會館內商討拍攝來意。

 

  

當年孫中山先生躲避法軍搜捕的芽菜缸(養發芽菜的沙缸)。

 

筆者示範在沙缸上放上芽菜。

 

 導演在示範挑水。

 

 工作隊正在天后廟現場拍攝。

 

“大慶里”樓上居民在觀看拍片。

 

  挑水木桶(仿造)。

 

  

華人青年林進興扮演關唐先賢當年挑水的情景(背景是“大慶里”)。

 

 百年前第五郡記和街九號。

 

 百年前第五郡察路宗衝街(鴻龐街)25號。

 

百年前第五郡巴逼街(扶董天王街)12號。

當年芽菜寮的原貌(右圖:黃景南)

 

第五郡阮廌街720號“芽菜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