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二天堂橋」

 

  近日報章報導第八郡二天堂橋又再要注鉅資重建,一些年輕人問筆者,這條橋為何稱為二天堂橋?據已故長輩告知,此橋之命名大有來頭。

  「萬應二天油」大概在90年前是風行越南及港、粵、星、馬南洋一帶的藥油,「萬應二天油」是當年人民居家遠行必備之良藥,其創業者韋少伯,祖籍廣東三水,父親韋敬莊早年下南洋來越南謀生,執業星相於市井,娶妻越裔,韋少伯是土生土長的越籍華裔,少時曾隨父回鄉再返越南堤岸營生,曾在法文商科學院和醫藥專門學校就讀,對中草藥亦頗有研究,他研製了一種袪暑提神的藥油與藥油膏就是著名的「萬應二天油」,將製藥廠稱為「二天堂」,生產廠房設在第五郡同慶街(今為陳興道街)與澤街角位,80年前這處有一個有線電車站,當時叫做「馬騮車站」,是往來西貢堤岸的通衢要塞(現在陳興道街B段與阮文蹬街角位),而這一地段因為有二天堂藥油廠,而當年生產機械尚未進步,入藥油是用半手工流程,故有「斟油(浸油)」區的地名(越語的廣東話的諧音),這裡有廠房(現為興道藥品買賣中心)、棧房、主人豪宅接連就是其房地產(由31號至59號包括著名的蘇州里、太湖巷),它的店舖就設在廣東街(今日的趙光復街)47號。因為生意紅火賺了不少錢,也成了當年的鉅富,在1946年(韋少伯去世第二年),堤岸中正西醫院(現為第五郡7A醫院)成立,他的後人捐建一幢醫樓,為紀念捐獻者故名「少伯樓」(現已拆除)。於1969年左右,移居香港多年的韋惕悟曾回越探親考察,二天油在外地仍然行銷。

發了財為社會民生造福祉是華人歷來的作風,所謂「取之社會,回饋社會」。當年第八郡人口稀少,地帶荒蕪,過了一條小河流就是「鴨寮」,是下六省家禽運到西堤出售的集中地,沒有橋樑全靠小舢舨過渡,韋少伯便獨資建了一條橋樑以方便此地居民的出行與謀生,所以取名為「二天堂橋」。年代久遠橋樑殘舊,而且現在此地居民稠密車輛頻繁已不能負荷,橋道已分來回程(分一橋與二橋),二天堂一橋現通過市人委會核准投資1633億元再度重建,工期為10個月。二天堂一橋即將以新面貌展現,為民生帶來便捷、推動社會繁榮。

 

                                    2011.8.12 初稿

                                        2017.5.29 寄自越南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