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在綠野中的村莊


    打從遠古,越南人民便不受限制,可以隨便在自己的土地蓋房子居住,這樣子生活,顯然沒有鄰里照應,安全感毫無保障,雖然如此,千百年過去,人們住了一代又一代,倒是不見得有何不妥。

    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掌權南方的吳廷琰家族為了對付南部解放陣線的革命,成立所謂的戰略邑,把散居各地的人民戶集中起來管理,於是乎形成一個個名副其實的村莊。

    南方解放後約十年,即八十年代中葉,政府允許人們在頭頓半途,51號國路的美春三岔路轉入的一帶原始森林墾荒俾安居樂業,(斯時是後新經濟區時期)聞訊而來的華人墾荒者各地都有,甚至北方來的華人也大不乏人。

    美春三岔路轉入不很遠是克奕鎮,人們跑到克奕
(Hắch Dịch)墾荒,開拓出來的村莊一共兩個,其一挨近克奕鎮獲命名為潼彩(Sông Soài),一直延伸至銜接礙瑤鎮(Thị xã Ngại Dao)的欄窿(Láng Lớn 大寨)。據悉兩地人口約達七百戶左右,以每戶擁有三畝莊園計,(每平方公里 100 畝)幅員竟達20平方公里以上。

    村莊形成約十年後,紅泥省路換鋪瀝青,來往方便,路兩旁有政府機關,
有學校,居民有打開門戶做生意的,大多是飲食業或旅館以及雜貨店等等……顯然生意不算得火紅。

    這兩個隱在綠野中的村莊,人民戶散置於20平方公里土地,隔相當距離才見到一戶人家,到處都有瀝青路可達,這是越南新農村風貌。初期人們種植的作物主要是腰果與咖啡,紅毛丹甚至榴槤,近數年來咖啡仍然有人繼續種植,絕大多數改種高檔農作物一一胡椒。

    聽說老駱種的柚子特別香甜,朋友黃德成領我前往要了幾個,嘗過果然名不虛傳;聽說老廖養數十頭箭豬,我也參觀過,很想嘗一口箭豬肉,可惜一頭箭豬非十來人吃不了許多。

    新農村生活穩定,人丁單薄的都僱長工。早上,四方八面的朋友騎摩托車集中咖啡館閒話家常,雨季最是有空,打打麻將消遣,這是該兩村人民的生活寫照。

    記得距今十五年的2000年,潼彩村的黃濟森先生算是有心人,曾經奔走呼籲籌建華文學校,可惜胎死腹中,直至黃先生過世,再沒有任何人續其遺志,最大原因是招不到學生。至於華人信仰的觀音廟,倒於多年前完滿落成,活動至今,足堪告慰。

    我多次到潼彩村喝喜酒,潼彩村目前有兩位懂華文的先生公:黃家強和吳東都年逾六旬,每次都是兩人其中之一據案書寫,包括書寫請帖並負責派發,甚而為賓客寫賀儀等等……

    這兩條華人村莊隱在綠野中,路過的人大多難以發現,他們與京族人融洽相處已經卅年,不少京族人受其影響,學懂打麻將甚至推排九這些玩意兒,真教人感到不可思議!

    縱觀這新農村模型的生活比舊農村好得多,真替朋友們感到高興。聽宗侄朝成說他也在廣信耕作,擁有將近廿畝莊園,邀我作客,刻下已安排重九回定館登高之後和他一起前往,想來廣信定會另有一番風光

 

                                         2015.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