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釀風韻越千古,獨領風騷在春節

我已經記不清多少次製作酒釀了,春節前夕,又一大盆酒釀被我製作成功了!雖說現在酒釀無處不有,隨時都可以買了吃,要是在上檔次的飯店就餐,末了說不定還會給你端上一小盆桂花酒釀湯糰呢!但是總覺得沒有自己親手做的吃的開心、安全放心,所以每當想吃酒釀的時候,都是我自己動手製作。尤其是在我老家農村,春節做酒釀是一場重頭戲,家家戶戶都要做的,簡直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把春節氣氛渲染得濃濃的,一抒思古之幽情。

早在遠古時代,人們就開始以穀芽為原料,用“蘖(nie,酒麴)”來釀造醴,醴就是現在的酒釀。不過各地的叫法有所不同,一般南方叫酒釀、甜酒、糯米酒;北方把糯米稱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在西北和四川叫醪糟等等。

我父親心靈手巧,每次做酒釀無不成功,他沒有手把手教過我,我做酒釀的技術是我留

心觀察,從他那兒瞄學的。我製作酒釀的過程是:

挑選優質的糯米,將淘洗乾淨的糯米浸泡半天左右,用蒸鍋大火蒸至斷生能食即可,不

能蒸得太熟太爛,否則會影響根黴菌活動發酵,酒釀不易製作成功。浸泡的目的是為了加快

蒸糯米的速度,節省燃料耶!如果你不計較這些完全可以忽略此步。把蒸好的糯米飯攤開在

寬敞的器皿裡自然晾涼到30℃左右(可以用筷子、勺等翻動加速冷卻),手摸上去溫溫的,感

覺與人的體溫接近。將酒麴粉(如果是塊狀或者球狀酒麴則要碾成細粉狀)分次撒入晾好的糯

米飯中,為了不使糯米飯粘手,可以用手沾點兒涼開水,充分拌勻後裝入盆或罐等器皿中,

再用手掌將米飯壓緊、壓平,中間用手指戳個深窩直達盆底,將剩餘的帶有酒麴粉的涼開水

倒入深窩處,再將容器蓋緊,最後用厚實乾淨的小被子將容器包裹好,放置在溫暖的地方,

等待三四天以上,聞到有酒香溢出時,你就可以吃上大功告成的酒釀了。

在我老家農村,做酒釀是一件神聖而神秘的事情。蒸鍋、籠屜、屜布,使用到的任何一

樣器皿必須絕對乾淨,不能沾有半點油花,不能有孕婦在場看見。如果說前者還有一定的科

學道理,糯米飯沾了油花會影響到黴菌的繁殖發酵,後者就純粹是無稽之談,可能是某人某

次做酒釀失敗了,恰巧當時有孕婦在場,於是就把失敗的原因歸罪於孕婦,這樣一傳十十傳

百謬種流傳下來了。酒藥的用量和做酒釀的方法步驟更要嚴格遵守,現在有些介紹做酒釀的

書籍、文章說什麼:糯米要泡1624小時,要浸泡至用手一碾即碎;要用水煮糯米飯;用水

沖洗拌酒藥;甚至於賣酒藥的說明書上也赫然寫著發酵過程中,容器的溫度需保持在32℃;

36小時酒釀就做好了……。這完全是在誤導,我按照這些所謂的方法和經驗操作過,得到

的是慘痛的失敗,而按照我父親傳統的方法都是勝券在握。

“不愧謂瓊漿,溫暾琥珀光”,酒釀的營養豐富,以酒釀為主角的酒釀小圓子、酒釀湯

圓、酒釀雞蛋、酒釀桂花,每一樣都能勾起人們的饞蟲,現代醫學還發現酒釀可以改善血液

迴圈,增加免疫力,促進食欲,豐胸和美容,是老幼均宜的營養佳品.一碗熱氣騰騰的酒釀

散發著淡淡的酒香和微微的甜味,氤氳蒸騰中,更給漸漸淡出現代人思維的春節增加了一些

甜蜜和歡樂。

 

                                                                201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