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遙遠的目標

 

詩曰﹕

萬事隨心起 , 一生轉眼過。

時光留不住 , 遺恨古今多! 

 

人生一世,數十年光陰短暫,萬千事擾攘心頭。身在塵間,到底應該去做些什麼?什麼又是我們必須去追求的東西?王者統治一方;士子封妻晉爵;農民谷牧豐收;工人百貨暢銷;商賈財源廣進……。這就是人生的最終目標了嗎?除此隨波逐流的世俗爭取以外,世上還有沒有一個值得人類共同去尋求的理想目標了呢?聖人孔子給 我們留下的答案:“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人類應該共同去追求努力去實現的一個最高目標。也就是“世界和平”的宏偉目標!

 

以 上十三個字聽起來似乎簡單、說出者卻不容易、實現它更是困難!此十三字可說是孔子畢生學問之心血結晶、世人賴以安身立命之則、亦千古聖賢未竟之事業也!孔子十三個字之重點目的在“正”與“平”兩個字,正是重點,平是目的。想達到平,首先要正,所謂人心正則天下平。因為意誠才能心正,然後身修、家齊、國治而天下平。為什麼孔子要強調“平天下”,而不說富天下或強天下?因為富與強並不是天下和平、人世安樂的絕對基礎。這裡的平天下,不是用槍砲軍隊去打天下,也不必要帝王將相、總統主席去治天下,而是通過每個人的道德修養、自身完善、以正以誠、以致家齊、國治而天下自然而然地平和。且“平”字有﹕平衡、平等、 平安、和平、和諧、調和、中和、兼愛、博愛之含義。總之平就是不偏的意思,不偏即中庸之道,中庸即無太過不及之弊也。為什麼孔子又要提倡中庸之道?<<論語.雍也>>篇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即是說:中庸作為一種道德原則,它有著至高完美的境界,但世人已經很少和很長時間沒有具備它了。對於這樣美好的中庸之道,世人為什麼不去實行它呢?孔子在<<中庸>>裡告訴我們: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即是說:有道德修養、重視大眾利益的人提倡中庸,而蔑視道德、自私自利的人卻反對中庸。因為中庸之道是代表廣大人民利益而損害個人利益的。而那些掌握國家政權、統治廣大人民的小部分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就會反對中庸之道。

 

   總觀孔子一生的言論,無不是針對當時天下道德淪喪、禮樂崩壞,諸侯紛爭、強者淩弱的種種不平等現象而發。不過,想用一己之力,挽舉世禿風,又談何容易!而部分人為了自己的長遠利益不受損害,避免那些君子的非議,他們就會去假道德、偽君子、宣揚道德。這點孔子又何嘗不清楚,所以才一再強調,道德修養者要做 到根本的眞正誠心誠意,此正心誠意正是當日孔子對那些借道德來作面具遮掩不道德行為者的當頭棒喝,而今天注重道德形式的宣傳者亦當引以為鑒也!可憐他老人家苦口婆心、好話說盡,但古往今來,凡夫亦好、偉人也罷,敬畏聖人之言者又有幾個?何止不敬畏嗎?後來還有人把這個死了兩千多年的老人家提名批判打倒呢! 眞是太不應該了。不論如何,孔子之言畢竟是畏聖人之言的聖人之言。盡管我們再寫不出聖人之言,但也沒有理由去嫉妒、拒絕聖人之言的代代相傳呀!如果是個稍有良知的人,今天我們還有理由去推辭重拾聖人唯一的希望、把聖人 的希望再寄望於將來的責任嗎?也許在將來的一天,聖人的後代會翻然悔悟,去履行聖人的教誨。那麼人類“和平世界”的目標也就不再遙遠了!

 

  噫!道漫漫目標雖遠,敢不共勉尋求嗎?是故詩以憂之亦以喜之云﹕

大道今朝未勝魔,人心不正奈如何?

   惟祈後世英豪士,壯志休將逐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