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堤岸檔案 

(堤岸今昔拾遺)

 

很久以來.我覺得西貢、堤岸這兩個連埠的名字有些爪葛。懷疑他們是出自一個地名。雖然稱呼上有別,實是二而一的。

有一天,在整理舊檔案中,發現了一本有關歷史的記戴“西貢與鄰近區域”。作者張永記,在距今一百年前用法文在翻譯學校發表的演講稿,1885年出版在“遊玩與探測”一書中,由阮廷投翻譯成越文,主題是“西貢五十萬居民議案”。到了1997年,為紀念西貢、胡志明市建設與發展三百年,由年輕人出版社再版。

裡面有強調“西貢”二字,作者說:“要描寫一個古城,我們應該追索她名字的由來!”

西貢(Saøigoøn柴岸)是堤岸二個字變過來的。而真正的堤岸就是現在越語叫做ChôïLôùn(大市)以有所分別。根據“嘉定城通誌”作者的分釋:Saøi(柴)借助漢字,意義是木柴。Goøn(岸)漢字,越語指木棉花或木棉樹。

當法國人到西貢的時候,他們是根據西歐人在地圖上給嘉定全區冠上的一個總稱:Saøigoøn(柴岸)。所以後來的人稱西貢為Saøigoøn。當時的華人又把Saøigoøn譯成漢音,就成為漢字的“西貢”。

其實西貢(嘉定省)在阮賢王、阮英宗皇朝(1698年)時代,為方便管轄南方而設立了府、縣、鄉、鎮。首先將嘉定、邊和合成一府,分開二縣。故當時嘉定、邊和二省的居民獲稱為二縣人。

1789年嘉隆(院映)在西山手中奪回西貢(嘉定),次年建起西貢臨時行宮八卦城(嘉定京城)。八卦城的範圍由南到北是現在的南圻起義大道到丁先皇、孫德勝大道一帶。由東到西是黎聖宗街到阮廷沼街間。嘉隆在此行宮中住了二十二年。

到了1801年,統一全國後,嘉隆才遷都順化。委任名將黎文悅為嘉定總鎮,管理南圻。黎文悅的行營在八卦宮的後面(現為黎筍大道)。私邸在總督府(現統一會場)。

黎文悅死後(明命皇繼位不久)其部屬阮文魁伺機叛亂,佔領了八卦城,邊和、巴地歸順。1834年明命皇幾經艱辛才剿平叛軍回收回嘉定京城。經此一役,明命逐發覺八卦城過大,不利防守。故於1836年修建,並把城池縮小,改名鳳城。

1859年,法軍佔領西貢後,把鳳城摧毀成平地,以法式建築重新規劃西貢版圖,並根據西歐人在地圖上的Saøigoøn(柴岸)為西貢正名。

根據上述歷史追朔,我們可以肯定,西貢、堤岸這兩個人連埠本是出自一個地名。由柴岸變堤岸,由柴岸變Saøigoøn。再由Saøigoøn變西貢,多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