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市華文教育

20年來回顧與展望

  

(序)

 

2009年11月初旬過後,本市各華文中心頻頻籌備慶祝建校20週年暨11月20日越南教師節聯歡聚會。有龍頭性質的市華文教育輔助會和市華語教師俱樂部聯合在第五郡溫莎大酒樓舉辦了盛大的聯歡晚會。當晚筵開90多席,文教界、社會賢達、市華語教師俱樂部全體成員、各華文中心董事會代表冠蓋雲集;而其他華文中心如禮文、啟秀、潁川、歐姬也先後在各大酒家中歌讚歷屆董事會和教師們為百年樹人而作出的貢獻。在花團錦簇銀虹繽紛中成為一時之最。

 

回顧20年前,國策開放不久,為落實國家與人民共同承擔各民族子弟教育事業的主張,市華人工作處的領導和市教育廳通過了市政府組織機構,申請給華人子弟讀華文科的願望。1989年11月3日,市政府簽署了編號665/ QÑ-UB決定書,准許在市華人工作處和市教育廳的指導下成立市華文教育輔助會。同年市華語教師俱樂部也宣告成立。

 

不久,有華人聚居的各郡也開始申請開辦華文中心,並附設在國家正規學校中,每天下午騰出課室給華人子弟上華文科。當時分佈在第五郡的華文中心有陳佩姬、阮曰春、麥劍雄、文朗、李鋒;第六郡有潁川、團結;第十一郡有禮文、啟秀、復興、韓海源和新平郡的中庸、胡文強、勞動等。在西貢第一郡和舊邑郡也各有一家。

 

  這些華文中心中,只有第六郡潁川華文中心的環境比較特別。因為朱文安街63號校址原為潁川堂五姓大宗祠附屬的私塾課室,於1975年給地方政府接收後作為儲物倉,經潁川堂父老配合革命元老吳明先生申請回來改造的。中心開辦後,設有上午班和下午班,全日運行純粹都是教華語的,一直維持到目前為止。2008年,潁川華文中心董事會才開始申辦小學雙語全日班。

 

(一)本市華文師資

 

說到各華文中心的師資,多是1975年以前西堤各華校的教師和1975年剛畢業的華文高中生。在教師的隊伍中也有不少是由解放區和北方集結回來的,他們也很熱誠地投入了這項教育工程。

 

為了重視師資的道德和社會主義教育方向,通過市華人工作處、市教育廳的指導,市華語教師俱樂部於1990年為各華文中心的教師們進行為期一年的培訓工作。學費每月二萬元,後因物價變動改為四萬元。學費由各華文中心董事會贊助,其他一些額外開支則由市華文教育輔助會承擔。

 

市華語師資首批培訓對象是各華文中心的教務老師,繼後才輪到各華文中心的科任分期培訓。教師們培訓的時間分為二類。第一類是半日制,在每週四和週日上課;第二類是給上了年紀的教師都有培訓的機會,故規定凡45歲以上的教師可以參加函授課程。學員培訓的時間為期一年、後改為二年。所有學員必修科是心理學、語法、文學和文學翻譯等。學員在學習期間,獲全勤者,校方每月頒贈二萬元作鼓勵金。學員結業後,有中文高中文憑但沒有越文12班畢業證書者,只獲教育廳發給高等師範證明書,如兼有越文12班畢業證書者,則獲教育廳頒給學士證書。

 

凡是參加培訓結業後的教師都成為市華語師資俱樂部的正式會員。會員每年年費10萬元,是作為俱樂部的活動經費。

 

每年春節和教師節,市華文教育輔助會都撥出一筆經費,贊助市華語教師俱樂部籌辦各種文娛活動,通過各華文中心的教師、學生參賽結果,在節日慶典或聚會上,邀請出席的工商業界熱心人士頒獎。

 

  自從本市華文教育開始蓬勃的時候,通過相關機構交流後,中國和台灣於每年中或年底都設有給海外華文老師短期業務培訓班。本市和平陽、同奈各省都獲得分配學額。通過市華語教師俱樂部的薦介,一些優秀的教師都獲得市華文教育輔助會的贊助出國學習。此外,中國和台灣方面也時有業務上的專家和講師到越南來給本市和鄰近各省的華文師資作短期的培訓或講課,給老師們充實業務,增進新知識。

 

(二)華文教科書

 

1989年至1991年間,本市有12家正規學校附設華文教育課程。後隨時日遞進,最盛時期有20多家,華文熱遍本市各鄉鎮,在各郡有華人聚居的正規小學,每週都增設了數節華文啟蒙課程。

 

華文教育推動初期,教育部所制訂的小學華語語文教材尚未編好,在教科書缺乏的時期,市教育廳惟有允許各華文中心在舊教科書中選出適合現時環境的教材暫時使用。當時幼兒班的課本是最通用的中英對照香港版的小讀本,由人手足到小朋友手牽手共有四冊,小學教科書是借用香港正中版,其他補充教材也在舊教科書中選用。

 

小學部初期學習的課程有語文、華語、補充題、美術、音樂、書法。華語和語文是正課,每週上十節。其他各附課如美術、音樂、書法都是課外實習的。各華文中心視本身的環境而取捨;初中課程有中國語文(多是北京版)、文選(在舊文學中選用)。另外還有語法、作文和翻譯也是不可缺乏的課程,是通過老師們的經驗來教導。

 

1992年,由教育部制訂的華語語文科課程提綱要旨輪流出版了十冊,是給小學五個學年用的。可惜初版錯漏不少,到了1994年經過修正後重新出版,並附有拉丁拼音,給讀者增加閱讀的趣味。

 

雖然教育部編訂的小學教材已經發行運用,由於內容相當限制,不足給學生們提供充足的知識,各華文中心仍然需要尋找一些適合的教材來補充。

 

不久,為了補缺前者之不足,市華語教科書編輯組加編了華語語文補充教材給小學部採用。另一方面編輯組也著手編撰初中教材。由於缺乏編撰專家,在制訂上遇到困難而延長了時間。十幾年來本市各華文中心高年班的教科書,是選用舊的古文、文選外,也有借用香港、台灣和中國的教材來輔導;後來本市各出版社和河內各出版社都出版了漢文、漢語教科書,充實了實用教科書。目前,本市各外語中心和師範大學華語系都有了本身的教材。

 

(三)胡志明市華文教育發展方向

 

20年來,胡志明市華文教育工作在市華人工作處和市教育廳的指導下通過市華文教育輔助會、市華語教師俱樂部和各華文中心董事會積極推動,由為各華文中心教師們業務培訓開始到贊助華文老師出國交流、保送高中生到外國去深造,已經逐步標準化華語教學水平。

 

在華文教學發展20年中,市華文教育輔助會與市華語教師俱樂部一直並肩同行,同時也得到各華文中心董事會的響應,具體地實踐了有關華文教育的一些措施:

 

1•時常有組織給教師們集中培訓,提升業務、道德水平。

2•已經贊助編撰出版、發行華語教科書、參考書給各華文中心試教。

3•協助教育部門給多位青年教師和各大中學生參加華文培訓。

4•輔助華文師範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出國留學。

5•編撰青少年讀物《萌芽》叢書,為各華文中心學生和華人青少年供應精神食糧。

6•鼓勵各華文中心高班同學參加市級華文徵文比賽、書法比賽和各種文娛活動,重燃華人文學藝術薪火。

7•鼓勵各華文中心、中文系師範大學的青少年同學閱讀華文《西貢解放日報》和週刊的文藝版,提高閱讀和寫作趣味。

8•激勵華人大學生參加師範工作,準備年輕化華文教師隊伍。

 

(四)鞏固與發展

 

21世紀通過中國的崛起,世界華文熱已蔓延全球,與西方的英文、法文一般地普遍。尤其近5年來,華文成了西方中學部門主要學習課程。東協、亞洲各國的華文教學工作也正在迎頭趕上。據《亞洲週刊》的消息,為了推廣漢語(華文)教學和傳播華人文化,中國在全球已設立了250所孔子學院,分佈在79個國家和地區。

 

在越南(胡志明市)也隨著革新開放事業,尤其是自從加入了世貿組織後,使用漢文(華文)交流和溝通也日益迫切。本市起初由13所華文中心發展到今日40多所開辦華文教學的學校和中心,華文師資發展到300多人。然對今日世界各地華文發展的步伐來比較,則有點牽強。越南是個原有千年以上華文(漢文)基礎的國家,與日本、韓國有同等的華文(漢文)淵源。在54個民族中,華族同胞和京族同胞佔多數,對華文發展是有先天條件的。

 

    胡志明市是華人同胞集聚最多的地方,應該是華文教育推動的重點,以越南民族大家庭的智慧與好學,實在不得不令我們去思考:怎樣更好地推動和發展華文教育工作。

 

1•為落實學好越文的基礎上學好華文的主張,也為減輕京華學生既要學習普通課程又要兼學好華文的辛苦;減輕家長的經濟(學費)負荷,也珍惜學生們的學習時光,有普遍開辦越華雙語教學的必要。

2•繼續給華文師資培訓,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3•聘請資深老師和專家致力編撰有質量的初中和高中華語教科書。

4•必要借助香港、台灣、中國教科書中優秀課文來輔導。

5•隨時發現輔助有師範興趣的年輕教師出國深造,為華文教育培養後繼人才。

6•以今日越中經濟、文化、科技全面發展的趨勢,更要積極培養越華雙語人才,也為到中國、台灣留學的大學生、研究生創造順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