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在廣州的雪泥鴻爪)

 

(一)創建文明中的廣州

 

  因私務,九二國慶後我就到了中國廣州市。這個千年商都是中國南方的經濟中心、世界文化名城。早晚都是人山人海、車水馬龍,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後,雖然行人道上熙熙攘攘、人人擦肩而過,由於市民的素質提高了,少見爭先恐後的現象。

我在廣州的居處是荔灣區,康王地下城就在附近。而陳家祠(陳氏書院)地鐵入口處也不過步行五分鐘。廣州各類車輛都遵從路標指引而行、交通順暢。巴士線是主要交通工具,準時開行。全市六萬多部“的士”供不應求。私人房車是中上家庭(一般高級上班族)都可享有的驕傲。因為摩托車在廣州已經被取締。廣州十字路口高點時刻都有交警、協警和志願員維持交通安全。只要步行燈一亮,二頭的協警會迅速帶著群眾越過斑馬線。故外地遊客對廣州交通的安全感給以很高的評價。

廣州十多年來在春風秋雨、皓暑寒冬中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矢志不渝的精神,令人民素質提高、擊退了環境污染、改良生態。如今天藍、空氣清新、市民舉止文明和諧。記得十年前回肇慶老家探望兄嫂,車經廣州,巧遇毛毛細雨的黃昏,一股股難聞的氣味散佈在空中幾乎令人窒息,那時我對侄兒們說:“廣州污染太重了!”

“到處都是工廠,人人只顧經濟效益、對生態環境漠不關心。”大侄兒告訴我:“其他各大城市都是一般的,只有回到鄉下,才聞到新鮮空氣!”

自從廣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宏願後,廣州真的變了,2010年11月萬象矚目的第十六屆亞洲運動會在廣州開幕,亞運會給廣都的改變是全面的,涉及建城、環保、交通、管理、志願服務、市民素質都在持續中提升,廣州已經改變了我的觀點。

 

(二)海沙心島

 

在肇慶住的侄兒知道我到了廣州,特別專程到訪,剛好我兒公司也正閒著,便陪我們到海心沙島去參觀後亞運城風光。

海沙心島是珠江上一個小島,原為軍用區,自廣州接辦第十六屆亞洲運動會後,步隊才全面遷出,建起一座超時空的“亞運城”。

我們是在上午10時到達亞運城周邊區,一眼就見到廣州摩天輪“小蠻腰”。還以為是亞運城中景象,可以趁機一遊了。未進亞運城前,我們在陸岸邊觀看那一座座、一棟棟以藝術造營的高樓、大廈可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驚艷。此刻在入口處那座近三十米的大銀幕正在一幕幕地薦舉亞運會海沙心的風光。為了珍惜歷史遺存的片段景物、場館,我們在亞運中心廣場、萬人大會堂大都留下一絲鴻爪。在這裡,我們也證實了“小蠻腰”原來是在珠江對岸,與亞運城有一水之隔。

沿著林蔭處,我們在亞運城繞了一個小圈子,在更亞運大輪船尾處,一大堆電路工人正為花簇廣場,加上彩霓燈球,據說是為迎接中國國慶而盡速把這裡的景觀改造的。

儘管第十六屆亞運會已經結束快一年了,惟後亞運的國際遊客仍然接踵而至。各運館、會場、亞運村、花簇間遊人絡繹不絕,數碼機沙沙聲響,大家都在回味亞運餘韻、沉醉在廣州永不收斂的豪光。

 

(三)夜遊荔枝灣

 

趁大侄兒留穗期間,兒子在週六晚餐後帶著妻兒和二位越南來的同事陪我們遊荔梔灣,剛到康王路和荔灣路交接口,遙見西關燈火通明,不少遊客已經成群結隊地朝荔枝灣方向湧去,沿著人群,我們也到了荔枝灣涌。兩個孫兒牽著我的手爬上橫跨的拱橋、越過月橋,走上又高又低的涌邊道,蹦蹦跳跳地開路。

荔枝灣涌是靠近荔灣湖西側的一條水道,可直下珠江口。涌邊有樹齡樹十年高大榕樹和密集的荔枝樹,惟這些荔枝樹由於年代久遠,已經不能結果,自獲改造為亞運會旅遊景點後,廣州水務和農業局的計劃是種上52種品種的荔枝樹,要讓遊客真正體會到兩岸荔枝紅的景象。

夜遊荔枝灣涌一江潺潺流水,兩岸火樹銀花,遠遠一道拱橋又月橋,兩旁行人道上遊人如鯉、涌裡小艇穿插、情侶放舟垂釣,好個嶺南風韻、據說荔枝灣涌不但是旅遊新景點,還是調蓄荔灣湖排澇防洪的功能呢!

趁亞運會的東風,荔枝灣老城破繭蝶變,怪不得廣州人說:“荔枝灣老樹發新芽”人人都想一遊、青春煥發的荔枝灣,華麗轉型,正展翅騰飛。

遊完荔枝灣,回家的路上,兒子感慨地對我說:“繞著半個西貢的‘饒碌涌’如果能夠得到市府和旅遊局的投資開發,在兩岸上有寬闊的行人道,小為改造、種上花木、裝上彩霓燈光,相信不會比荔枝灣差;而在南西貢的一些內湖,只要稍為提升改造,都是很現成的生態旅遊景點。”

其實兒子這個想法,也是我歷年來不止一次對西貢的朋友們提過的問題。

 

(四)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座落廣州解放北路,界於流花路和象崗山路之間,北對越秀公園。1983年在興建工程中發現。這是漢代最早的彩繪石室墓。是廣州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國重大的考古發現。1988年正式對外開放,並正名為“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參觀南越王博物館首先要步行地下底層古墓原址,開始是沿著二米長的墓道斜斜往下行,不久就見到東耳室和西耳室。這二個地室是墓主人陪葬用物的地方。再中行前十步是墓主人的宴樂廳堂,過了廳堂不久又左右二室。東側室是南越王四位夫人的墓室;西側室是五個陪葬僕人的墓室。越過了東西側室,正中一個空穴是主棺室,西漢南越國王趙眛的棺椁就葬在這裡。

好不容易又由底下層往上爬,上了地面後才轉到一樓出土文物陳列室。我們一室又一室地參觀了那些出土文物。四夫人的玉印、玉璽、玉杯、銀杯、玉帶和宮庭用的蟠龍屏風銅托座、承盤高足杯、玉角杯、銀盒等和一些銅炊具。令人驚訝的還是南越王絲縷玉衣與故宮博物館保存之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衣一模一樣。此外,在趙眛的官椁和用物中造型和紋飾,讓我們深入瞭解兩千多年前南越文明的獨特魅力。

西漢南越王趙眛是趙佗之孫(公元前137-122年),自稱文帝,在位15年。死後15人殉葬,根據印章物品認定4人為南越王夫人、一家臣、10僕人。出土文物千多套共萬餘件。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以古墓為中心,依山而建,是嶺南現代建築的輝煌代表。2004年入選國家4A級景區,2008年躋身國家一級博物館。

 

(五)陳家祠

 

一天,偶而談起陳家祠,二兒天豪告訴我,裡面集中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的大成。木雕、磚雕、石雕、骨雕、灰塑、陶塑、鐵鑄和繪畫、刺繡等。裝飾藝術題材廣泛、造型生動、色彩豐富,是一座民間工藝璀燦的殿堂。公司裡凡是越南來的朋友,他都引薦參觀,要嗎趁閒到那兒去參觀參觀。

儘管早就聽說陳家祠內的建築、文物有極高的研究和欣賞價值;雖不止一次遊康王地下城由此經過,然一直沒有著意入內參觀。想起留穗時間還多,就決定抽出一個空間,去見識見識這座羊城八景之的陳家祠;這座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的內涵。

陳家祠正面朝荔灣路,背著康王地下城,籌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位於廣州城西門外,是廣東七十二縣陳氏族人捐資興建的合族祠。陳家祠又名陳氏書院,是典型的嶺南式建築。座北向南,佔地1萬5000平方米,主體建築由大小十九座單體建築組成,呈正方形,以中路為主線,兩邊廳堂、廂房圍合,青雲巷相隔,中間長廊相連。庭院穿插、主次分明、縱橫規整、廳堂軒昂。正面幾扇大門、扇扇高四米、漆黑的名貴木料,上面浮雕著不少花鳥人物。

在陳家祠登堂入室,步步驚訝。這座百年的工藝博物館,室室都是珍貴文物,經過一處陳列著比較陳舊的玻璃櫃內,天豪指著放大鏡要我讀讀米粒上刻的詩句,又指著隔台另一面放大鏡要我看看指骨上的八仙圖。陳家祠巧奪天工的建築裝飾藝術精品,使到來參觀的遊客得到不少美的啟迪和藝術享受。

 

(六)辛亥記事

 

廣州這個由秦漢迄今二千多年的商城,除歷史人物各領風騷外,近代名勝古蹟亦不勝枚舉。逗留廣州期間,適逢辛亥百年紀事、廣州更忙。九月開始,一些媒體便陸續地翻開史卷,讓讀者去解讀辛亥革命前夕的一些英雄事跡。9月15日廣州日報發行一連八版圖文並茂的“百年辛亥紀念特輯”,其中強調1922年9月16日陳炯明兵變,孫中山夫婦生死歷險觀音山與廣州敢為天下先,成為辛亥革命潮起之地;中山先生革命生涯與廣州結下了不解之緣都一一躍於紙上。

為紀念辛亥百年事跡與孫中山先生改變一個時代的偉大抱負。廣州免費開放參觀“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廣州藝術博物館”、“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三元里抗英鬥爭舊址和廣州起義紀念館”、“黃埔軍校舊址”、“鄧世昌紀念館”、“五仙觀”等。讓廣州人和國際遊人都有機會去瞻仰這些與廣州有關的歷史文物。

眼見離穗期在即,一時也不能抽空到這些地方去走一趟,倒令我耿耿於懷。也罷,希望下一次到廣州,再作一次暢遊吧!

                                    201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