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年舊事話古都

 

    古都街市對我記憶猶深,那是上世紀五十年代間,每週日沒有上學,在六時左右,我跟二哥和幾位同鄉兄長沿平東河畔,步行過洗馬橋,到參辦街「波士頓」茶館去喝早茶。

 

    「波士頓」茶館是堤岸華人食早點、喝早茶、飲咖啡的地方。這裡的早點很豐富、粉麵也很合大家的口味。咖啡、茶奶是中年人的口味,一般生意人都喜歡到此聚會。

 

    隔波士頓茶館兩三個舖位,有一家江南飯店,那是出名的廣州小食的地方。午晚飯餐,食客熙熙攘攘,座無虛席。江南飯店馳名大半世紀,老少皆宜。

 

    我記得當年,我離開平東,過了洗馬橋,剛踏上參辦街口,右邊就見到一家廣州相館,這是華人家庭和各華校學生都到此照相留念的地方。參辦街雖然是古都街市中的小街,但相當繁榮,這裡有中西餐館、飲冰室、大排檔、咖啡座、甜水檔,樣樣齊備。

 

    與水兵街踫頭處是六國大舞廳(六國酒樓),六國對面是新陶園西餐館,這裡的賣力也很強。

 

    在參辦街的糖水店是相當出名,尤其是在廣州相館對面的小三元,一到傍晚,這裡出現不少中小學生、工人、情侶到來踢檯,濟濟一堂,非常熱鬧。而參辦街中段,南菁球場附近,這裡的糖水店,食物店也晚晚燈光通明,方便各式各樣人群到來宵夜。

 

    每當學校放假,我喜歡跟木廠的火頭將軍阿平三叔逛古都街市,隨他買菜。豬肉呀、牛肉呀、魚肉呀每個攤位都有我的蹤跡,買了蔬菜,我們打了牛車回到平東木廠。三叔的廚藝很高,很出名,牛肉炒芥蘭,工人們津津樂道。我覺得最好吃的是大鑊飯焦、加上油鹽後讓人人口齒留香。

 

    木廠二十多位工人的伙食由三叔包辦,有時老闆娘欠飯也是向他要的。我是學生借宿木廠求學,食用都是在工人口份中分出來的。三叔對我如親人,給我兩餐都是上選的。

 

    事隔數十年,我仍念念不忘三叔的恩情

 

 

查華橋

 

    距今百多年前,堤岸第五郡郵政局和第六郡的一部份地方涌渠縱橫交錯。居民來往皆靠水路。後來孔子大道(海上懶翁街)、馮興街、五枝燈、鄭懷德街、莫玖街、萬劫街給填平成為陸路後,居民來往方便,於是在此區域居住的京人、華人、印度人、馬來西亞人、印尼人、菲律賓人都先後在此地區開鋪立店,堤岸區逐漸成為大市集。

 

    印度人在郵政局周邊的地方如孔子大道、莫玖街、萬劫街較多,他們以織布賣布為業。而在同地區的印尼人、馬來西亞人、菲律賓人也不少。由於膚色和宗教信仰類似,故一般人也把他們當印度人一般看待。

 

    為擴大經濟發展,地方政權在莫玖街建了一座鐵橋,越過豆腐涌直通第八郡,橋名為「馬拉伯」(MALABARST)。可不久,因為地理位置不適合而被拆除。至於與莫玖街同鋪並行的萬劫街,它的前身是一條渠道,經過填平才成為陸路,故它有一個別名叫「填涌道」。填涌道地理位置四通八達,交通方便,於是不久,地方政權在萬劫街建了另一座鐵橋,接連了第八郡森舉街河岸。由於此地區印度人生活較多,故獲命名為「查華橋外文名為「JAVA」。

 

    JAVA本是印度尼西亞一個小鎮的名字,卻被誤為印度的地方。於是「JAVA」橋為越語中的「CAU CHA VA」。

 

    雖然錯中有錯,然無論過去是查華橋或CAU CHA VA,它已在百年中營營役役為堤岸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如今世人也不會關心到「查華橋」或「CAU CHA VA」,他們只知道由第五郡萬劫街橫貫豆腐涌直達森舉市的CAU CHA VA 就是森舉橋!

 

2020.6.19寄自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