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岸今昔》續誌

古都街百年滄桑  2020.9.20

(一)

古都街又名舊街市,作為十八世紀堤岸區最早的一個傳統大市集。古都街的正點是品湖街(孔子大道,也就是現在的海上懶翁街)。古都街的範圍很廣,東南中國河(豆腐涌)洗馬橋到萬劫街的中和橋(森舉橋)、美萩街(黎光廉)碼頭一帶。東西有安恬街、范敦街、陳殿街、陳和街、廣東街(趙光復)、梁汝學街(打石街,近代又叫燈籠街)後延伸到八哩街(馮興)、金邊街一帶。古都街西北面是中和橋,大市街(莫玖)堤岸郵政局區。北面有水兵街(陳興大道),水兵街東向吳權街大世界區(現為第五郡文化中心)。

古都街的周邊都是高樓大廈、書局、商店、酒肆、餐館、百貨洋行、舞廳、旅店、煙館、紅燈區樣樣齊全。可說是萬商雲集,相當繁榮的區域。至於梅山街(阮薦)醫科大學一帶,原為法屬時期的行政區辦公的地方,參辦街六國大舞廳和東面的大世界更是聲色犬馬集中的地方。

古都街的地理位置過去是錯綜複雜的水道,據說在品湖街未填成陸路之前,兩旁沿水道生活的舖位早存在。自填成陸路後,本為建造大花園,可因美萩碼頭的影響,其寬闊的中心區很快地被蓋搭成大街市。又因這裡有一座太平戲院,故大街市獲命名為太平街市。太平街市內各行各業也因地利而昌盛繁榮。

太平街市的貨源除了堤岸附近各市鎮(原嘉定省各鄉鎮)供應外,主力是通過美萩碼頭,把東區平陽、同奈、邊和、西區六眷農產品,不斷補給而壯大。

太平街市是維持堤岸區市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如豬肉、牛肉、魚類、臘味、蔬菜、辣椒、醬味、油鹽醬醋、柴米、調味品、色豆、花果等都有自己的攤位。

品湖街的中心區為太平街市,兩旁的舖宇少數是住宅外,多數是經營生熟藥材和膏丹丸散的商店,由范敦街一直伸到廣東街一帶,其中有一家很老的報館,那是“遠東日報”而在太平戲院的左鄰右舍也有生產家用的木器具,如木桶、木盤、木桌、木椅、木凳等,供應時需。

(二)

古都街到了二十世紀中葉,因為堤岸經濟發達迅速,民生安定,生活水平也提高,陸路也不斷地開通。牛車、馬車、人力車漸漸由三輪腳踏車和三輪機動車取代。交通方便,運輸順暢。同時塔梅新街市的出現。為了貿易上方便,一些日用品、食品、加工工具都集中到新街市。而品湖街周邊也出現了不少小街市,影響到太平街市的賣力。至於太平街市兩旁的屋宇也在不斷的變動中……。

到了第一共和政府時代,太平街市獲清新改造,變為大花園,大世界被解散,一些不良的黑社會組織被取締,新社會逐步繁榮,品湖街遠東日報附近出現了新越報、論壇報、亞洲日報、成功日報,配合了廣東街中段越華晚報、大夏日報和范敦街的新聞快報等,與此同時,在洗馬橋海旁也多了人人日報、光華日報與對街的中國日報對壘。義安中學也在此時出現在陳殿街附近。另由廣東街的梁汝學街段也出現了餅廠、西簿廠、味精公司、出入口公司、日用品商店和幾家涉外的大銀行。

可不久,第二共和政府成立,把原太平街市區域撥作殘廢軍人住宅區。又一段時間的更替,政府把殘廢軍人區轉售給民眾而演變成為南北草藥集散區。

一九七五年南方解放,祖國統一。一九七六年七月份,堤岸、西貢、嘉定省合併,新命名為胡志明市,並劃分成二十四個郡、縣,在百廢待興中過了一些時日,一九八六年黨大會議事通過國家改革開放,實現現代化工業化,大事疏浚河道,加建公路、橋樑。拆除違章建築,拓寬街道,綠化都市,同時也發展經濟、文化。原品湖街(孔子大道改為海上懶翁街)其附近的華文報獲解散停刊,集中由《華文西貢解放日報》取代。西堤各華校也獲重新組織在“學好越文的同時也學好民族語文”的議題上,各校上午教越文,下午讀中文,華校全部國有化的新教育政策。

而黎光廉街(陳文喬)海旁一帶,原為舊美萩碼頭獲拓寬加建並命名為東西大道,現為武文傑大道。豆腐涌(中國河)已大事開通疏浚河道,岸上綠化草坪,沿河種植樹木,禁止商來往,佔據和進行買賣。

近幾年,市府為了推廣無煙工業,把平西塔梅新街市美化,大大裝修,期以吸引遊客參觀,同時也集中趙光復、海上懶翁一帶的南北藥材區域作為旅遊參觀景點。

說到東西大道的出現,不但結束了美萩碼頭和東區、西區六省百年來營營役役的運作,而與此相關的太平街市舊址也獲全新規劃,美化。面對東西大道三角區域寬闊通達的海上懶翁頭段,由紅綠燈交通網運行,這是最現代化的交通樞紐。

(三)

古都街幾經朝代的替換,法屬時期的品湖街、太平街市。第一共和的孔子大道,商舖林立,翹楚雲集。第二共和的殘廢軍人違章住宅區、南北藥集散小區以及解放後的海上懶翁大道。

在日換星移百年滄桑的日子中,曾經風雲一時的古都街,營營役役的美萩碼頭沒有了。百船停泊,人山人海的海旁沒有了,中國河已入了歷史的扉頁。胡志明市的新時代中,海上懶翁交通大樞紐,時刻在紅綠燈網路的指揮下履行新時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