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馬精神增氣韻

生命長河自奔騰

●●  張魯震先生書法印象

 

我很早就在蓮花山下的書畫院裡領略過張魯震先生書法的精神氣韻了,不由對他充滿了好奇,覺得未見其人而神交,心嚮往之而仰慕。有幸在20137月與他初次相識於古今書院,我看到先生鶴髮童顏,神采奕奕,相貌清奇,頗具仙風道骨,令人想起『世說新語』中晉宋間人物的風度儀表。先生熱情和藹,談吐不凡,舉止儒雅,言語親切,一見如故,當時因忙於聽公益講座,未暇多聊。以後幾次欲去蓮花山訪問先生,皆因先生外出而未果。

 

20153月初,我在元旦慈善公益晚會上作為觀眾,欣賞到了張先生現場表演書法的情形,他全神貫注,一絲不苟,筆墨飛舞,揮灑自如,一幅《上善若水》的大字橫幅躍然紙上。其中的水字變化多端,右邊的捺被先生演繹為一灣流水的象形圖畫,在底端承載著四個大字。整幅書法造型如同舟行水上,用善的理念把人帶往理想的彼岸,巧妙地闡述了慈善公益晚會的內涵,真是創意非凡,別具一格。再加上張先生的精彩講解,引發了雷鳴般的掌聲。張先生熱心公益,老而有為,書法變化靈動,情懷寧靜豁達,令我非常佩服。

 

2015年五月初,在蓮花山書畫院裡和張先生品茗促膝,心有靈犀。我向先生請教蓮花山的文化脈絡和旅遊文化設計的問題,先生侃侃而談,頭頭是道,還熱情地拿出他設計的蓮花山文化宣傳圖冊,丘壑頑石,草木池沼,亭台軒榭,先生都獨具慧眼,命名創意,精心佈局。先生對於蓮花山的整體設計凝聚了諸多心血,現在萊蕪蓮花山已經成為帝王文化和觀音道場的全國三A級旅遊聖地,先生可謂功不可沒。張先生的旅遊文化詩文既厚重大氣,又文采斐然,字裡行間流淌著一股股的智慧和靈氣。四壁的墨香早已伴著茶香沁入我的心脾,我很快談到他所獨創的榜書書法,先生更是熱情洋溢,興緻勃勃,神情爽朗,娓娓道來,令我頻頻點頭稱是,深受教益。東牆壁明窗外的白色山花爛漫素雅,秀媚的山勢姿態飛動,雲來霧繞,變化萬千。先生隱居山間,把山川秀傑之氣、胸中文采氣韻、公益大愛之心、謙虛好學精神熔鑄於筆端,可謂佳作頻出靈光閃,聲名遠播海內外。

 

院落幽靜,山風時來,清涼人心,駐足書畫展室,仰望四壁條幅,感嘆先生書法大氣磅礡,文化底蘊深沉;戛戛獨造,頓悟世道人心。印象深刻之處,不由對先生書法略評數語,抒發一下門外管見,不當之處,請專家批評指正。

 

張魯震先生書法楷書、行書、隸書、草書、篆書均有超凡建樹,而且善於滙通,熔鑄各家,自成特色。如其北面展廳《儒道佛》三個大字既有楷書氣度雍容、大氣磅礡的特點,又帶有行書勁健凌厲、灑脫飄逸的靈動,而「需」和「弗」右邊的勾折部分棱角分明,在爽健之中還帶有魏碑字體的剛勁威嚴之勢。

 

《儒》和《佛》字左側的「人」字旁,位於中心處,反映了中國文化以人為本的特色。人字上面的捺略呈彎曲狀,與「需」和「弗」字緊密靠近,反映了人需要精神文化的心靈滋潤,儒是人之需,佛是心之覺悟。「需」字下面的右面一豎拉得長而直,反映了儒家文化是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厚根基。《佛》字的人字旁略小一些,顯得佛的覺悟有超越凡夫之處,覺悟則是佛,迷處即凡夫。《佛》字右側的豎徹地通天,覺悟之處自然是天人合一,貫通人天。弗的豎撇被作者創意為一豎,略短於右邊的長豎。仰望的人字頭與弗字的兩豎漸次上昇,形成了層次感,說明人不斷提昇,才能到達佛的境界。這個佛字還讓我想到,佛為人天導師,據傳釋迦摩尼佛出生之日時,行走七步,步步蓮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人間,唯我獨尊。」說完話後,就恢復成一個正常的嬰兒樣子了。「唯我獨尊」中的「我」並非自私自利之假我,而是真如本性之純淨無染的真我。日本書法家渡邊寒鷗在評價北魏『始平公造像』時說:「映帶幽光照像林,龍門石窟晝有陰。題銘字字力痕勁,藏見當時敬佛心。」與造像字體處於光線陰暗的佛龕不同,張先生北展廳的《佛》字可謂光亮充足,然而佛字在筆畫創意之處隱含著純淨無染的敬佛之心。心存敬畏,行有所止,這是筆者從《佛》字中所體悟到的文化內涵。《道》字的走之底厚重古樸,則顯得人行大地之間,要按照天道運行規律規範自己,才能站穩腳跟,直接地氣。唯如此,「首

」字才能昂首挺胸、逍遙世間。道可道,非常道,人生之道要和運行自然的天道相合,站得直,行得正,走得穩。三個大字底下還用黃線勾勒了外形輪廓,這使得三個大字具有立體感,非常突出地浮動在眼前。三個大字底端分別用行草小字註明左側所寫得經典文本,《佛》字註明抄錄『心經』,《道》字和《儒》字下面註明摘錄『道德經』和『論語』。行草小字著色或濃或淡,或細或粗,佈局靈活,姿態爛漫,氣韻生動。不過筆者覺得摘錄古代聖賢經典最好用採用楷書,再次採用隸書或行書,這樣雖然少些靈動和藝術性,但卻更加嚴謹端莊一些,也更容易讓觀者能從書法中得到心靈感悟。

 

《儒道佛》三個大字橫幅下是一幅妙趣橫生的篆隸作品,佈局大小相間,錯落有致,個別字體不僅帶有象形字的特點,還有獨特的創意,如峰字,「山」是圖畫般的象形字體,位於單獨一列的中間,橫亙在一列和三列字體之間。峰字下面的豎被寫得彎曲延伸,猶如一道潺潺溪水,流淌在山間,欣賞這幅字好像在心中聽到了叮咚的泉水聲。篆隸作品下面是作者的一幅《龍》字拓片,是先生所寫、被雕刻在山石上的《中華第一龍》字的拓片。龍尾在黑白相間的拓片背景下,若斷若離,似乎在雲霧中扭動姿態,非常靈動。而龍前部位蹲踞前面,氣勢雄渾。可以想像,當時先生是筆酣墨飽,凝神靜氣,隨著筆勢飛舞,人龍化為一體。

 

北面展廳還有兩幅行書作品,寫的是蓮花山文化漫談文章,《帝王駕臨蓮花山》豎形條幅描繪了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清代乾隆皇帝與萊蕪蓮花山的文化淵源。《觀音高坐蓮花山》豎形條幅則敘述了蓮花山成為觀音道場的因緣變化。觀賞者在欣賞作者書法的同時,不僅會為蓮花山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而自豪,也會從中悟出一些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東面展廳是張先生的客廳,四壁張貼了很多書法作品和獲獎作品、證書、介紹的圖片,對於深入解讀先生的書法頗具價值。西牆上的《陋室銘》隸書作品古樸凝重,筆畫沉澀剛勁,頗有漢代『張遷碑』整肅森嚴的氣勢。個別字體筆畫顏色較淡,甚至無色,顯得若即若離,又令人想起東漢蔡邕『熹平石經』中所用的「飛白書」字體。宋代黃伯思說,「取其若絲發處謂之白,其勢飛舉謂之飛。」雖達不到游若細絲的效果,但整體佈局端莊方正,於雄渾中帶有靈動的氣質。他的草書《望廬山瀑布》條幅粗細濃淡,佈局縱橫交錯,姿態橫生,爛漫自然。

 

張先生最有成就和創意的書法藝術是他的榜書三寶。張先生的榜書名勝天下,被稱為「魯震張氏榜書」,其榜書巍峨勁健,氣勢凌然,在當代書壇獨樹一幟。他的榜書充分吸收了《泰山經世峪金剛經》神滿氣足、氣度雍容的特點,又增加了自己的諸多創新的變化,形成了獨居特色的象形書法。遙望他的《龍》、《馬》、《龍馬精神》三幅榜書大字,深為敬服震撼。榜書三寶造型獨特,不同凡響,吸取傳統榜書之精華,增加了自己諸多的圖畫象形等創意,極富生命張力,觀賞良久,只覺得眼前龍馬奔騰,呼嘯生風,活力瀰漫。《龍》字條幅中的龍尾尖端如豹尾,迴旋有力。龍作為字體的尾筆彎鉤形成了象形的龍身,龍身有一米多長,曲折婉轉,空中飛舞,變化莫測。龍身之鱗採用了飛白書的佈局,黑白相間,若有若無,似在雲霧中飛騰變幻。龍上的橫和出橫的撇形成了龍首,龍前之點與橫的右半部分形成了兩個龍角,龍左下角的撇與右下角的撇形成了兩個前爪。整個龍字被幻化成一條飛動的逼真的圖畫之龍,姿態飛動,趣味橫生,眼前彷彿看到雲霧昇騰,龍或隱或現,吞雲吐霧,氣象萬千。不由寫成一首小詩來描述這幅榜書龍字,「千鈞筆力舞東風,龍馬精神氣韻生。揮毫自有江山助,四壁一時煙霧騰。」龍尾與龍首之間還有一列行書小字,飄逸灑脫,「龍騰九天,平步青雲。」這個獨特創意的條幅備受海內外眾多書法收藏家的青睞。

 

《馬》字也是一個象形的馬字,猶如徐悲鴻的草原奔馬,骨力勁健,鬃毛飛動,四蹄生風,呼嘯而去,奔騰萬里。令人想起杜甫『房兵曹胡馬』中的詩句:「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馬字下面有兩列小一點的行草對聯:「四蹄生風拓新路,八面聖境載我來。」書法家灑脫飄逸、逍遙樂觀的情懷躍然紙上。

 

《龍馬精神》四字矯健有力,龍的尾筆與馬的起筆巧妙地連接在一起,想到天地交泰,龍馬飛騰。精神二字氣度非凡,《神》右邊的一豎,徑直下拉,有原本長度的兩倍長,在飄逸灑脫的字體之外,凸顯了「龍馬精神」剛健不屈的非凡氣概,而一豎有貫通天地之妙,符合天人合一的中國文化哲學理念。

 

榜書三寶的宣紙底色選擇,也凝聚了作者傳達傳統文化精神的哲學理念,《龍》字在黃宣紙上,有「天地玄黃」之喻,龍飛騰於大地,人民生活、事業直衝雲天。《龍》接地氣,有根性的韌勁,保證動力源泉。《馬》字用紅宣紙,寓意人們生活紅紅火火、吉祥如意,還有馬到成功、事業如日中天的韻味。《龍馬精神》採用白色宣紙,白色蘊含道家文化本源之「無」字,也即易經所云的太極。老子說:「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易經則云:「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無」是道之本性,萬物之母,猶如佛家所講的「空」字,皆是清淨之本性。

 

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認為魏碑和南碑具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強,二曰氣象渾穆,三曰筆法跳越,四曰點畫峻厚,五曰意態奇逸,六曰精神飛動,七曰興趣酣足,八曰骨法洞達,九曰結構天成,十曰血肉豐美。」今觀先生創意的榜書三寶頗具十美之妙。

 

先生的其他字,如《壽》、《穩如泰山》、《天淨沙》、《玄之又玄》、《天道酬勤》、《鳶飛魚躍》、《劍》等條幅以及摩崖題刻,皆老辣勁健,變化自如,意趣暢達。我不由想起唐太宗親自撰寫的『王羲之傳論』讚云:「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當然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藝中神品,書中絕唱,難以超越,但先生在書法中所流露出來的儒雅灑脫的精神氣度頗有魏晉士人的風度,傳統文化精神的傳承讓先生的書法富有超凡脫俗的風雅韻味。先生被稱為「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擔任台北故宮書畫院終身名譽院長等職務,作品在海內外國家地區展出,並被毛澤東、劉少奇故居、台北故宮博物院、諾貝爾特別獎獲得者何塞•盧岑貝格等眾多機構和私人收藏,中央電視台還對先生的書法進行了專門的推薦介紹,今年九月份,還準備動身前往聯合國表演書法。觀先生書法功力和蘊含其中的靈性和悟性,誠非虛譽。

 

張魯震先生於19398月出生,字雷音,號香山翁、青蓮居士,其號隱含著他有仰慕唐代大詩人李太白、白居易風範之處,另外家鄉的香山旅遊景點也是根據先生所設計開發。太白好道,居易傾佛,觀先生書法頗有道家飄逸逍遙之氣和佛家智慧通達之趣。先生今年七十六歲,隱居蓮花山,在風雲變幻中體悟書法之道,在淡泊寧靜的生活中怡情養生。至今仍孜孜不倦,運筆如飛,各種靈感創意如山泉之水在筆端傾瀉而出,令人嘖嘖稱奇。文末再用詩歌概括一下先生的書法特點吧:「龍馬精神增氣韻,生命長河自奔騰。借來山水煙霞色,觸手成春抒性靈。」

                                                    2015.6.10

 

圖片說明:

yinzuopeng.k004a張魯震書法1陋室銘2福祿

yinzuopeng.k004b張魯震書法3楊慎臨江仙4尹祚鵬題詩

yinzuopeng.k004c張魯震書法5十二生肖6雲海13玄之又玄

yinzuopeng.k004d張魯震書法78李白詩

yinzuopeng.k004e張魯震先生書法表演9上善若水10儒道佛

yinzuopeng.k004f央視記者採訪2&3

yinzuopeng.k004g張魯震先生11榜書三寶12條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