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人物10

2014. 5. 23


●楊虎城

夜月期圓民盼歡  山河破碎士心寒

驅倭不急兵頻退  安內優先淚已乾

事變欣開救亡路  疆場恨隔鐵窗欄

共和旭日騰空處  青史偏教武穆嘆

注: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對日不抵抗,對內先剿共。楊虎城與張學良於19361212日發動西安事變,促成國共合作抗日,後被囚,不能親赴抗日前線,194996日共和國成立前夜被國民黨殺害於重慶戴公祠。岳飛,諡號武穆,這裡喻作楊虎城。

 



放眼憑誰鬥雨風  財經戰線一飛鴻

三唯勵志彰忠膽  兩代居高佐偉功

廣有韜光謀善策  每逢困境問陳公

浮沉榮辱尋常事  抱月襟自始終

注:

        陳雲(1905.06.131995.04.10),是黨的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數次擔任重要職務,一生主要從事財政經濟工作,在經濟建設的一些重大問題上,特別是在困難關頭,總能洞悉全局,提出正確舉措,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為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是他在長期實踐和切身體驗中總結提出的寶貴觀點

 

炎帝祭

黑髮黃膚名號龍  脈延四海祖神農
曰炎德配山川色
  曰帝功標日月容
地北春秋開教化
  天南風雨認行踪
厲鄉物語昭興夢
  誄頌中華一巨峰

頌施世綸

清正傳名論古人  施公書唱幾多春
肩頭仗義謀除惡
  心底忘私勇革新
一任為官推善政
  雙亭彰德澤黎民
教吾敬閱南堂集
  浩氣悠來勵自身

注:

        施世綸1658年一1722,清代著名的清官。他秉公執法,清正廉潔,不畏權貴,勤於民事,政績顯著,在民間素有“施青天”之譽,被康熙皇帝譽為“天下第一清官”,是民間廣為流傳的俠義公案小說《施公案》的原型。他於江寧知府任上深為一方百姓敬重,丁憂奔喪時,江寧百勝自發各捐一文錢,於府衙前建造雙亭以示紀念,額曰“一文亭”。其著作有《南堂集》、《倚紅詞》等。

 

傷張孝祥

才堪安國字安國  家國未安身死安
飲恨蕪湖雲落淚
  揚名詞界史流丹
呼冤武穆輕權貴
  主戰中原罹苦酸
天不垂憐空有志
  偏教俊士透心寒

注:

        張孝祥(1132-1170),字安國,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詞風豪壯典麗。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23歲時高中狀元,及第不久便上書為岳飛(諡號武穆)辯冤,主戰抗金,得罪秦檜一黨,宦海幾番起落,終未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居官期間,頗有治才,政績卓著。 11697月,得中暑急病卒於蕪湖舟中,享年38歲,英年早逝。

 



邵陽才子燦星辰  詠史秋田第一人

累舉咸通終折桂  勸和南詔復稱臣

詩評古蹟文風樸  譽滿中華筆力神

平易由來傳誦廣  開蒙數代化黎民

注:

胡曾,字秋田,湖南省邵陽縣長陽鋪鎮秋田村人,晚唐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中國詠史詩第一人,初累舉不第,在其《下第》詩中抱怨道:“上林新桂年年發,不許平人折一枝”,後於咸通(唐懿宗李漼年號)年間始中進士。其詠史詩每以地名為題托古諷今,語言通順,風格平易,晚唐、五代時頗為盛行,成宋、明數百年間最有影響的詩歌啟蒙讀物,曾以《答南詔牒》使南詔王驃信罷兵請和。

 

朱孝子祠思

森森蔭蔽慈烏哺  朱子祠前使動容

猶憶秦中尋母淚  可憐墟里覓賢踪
忠仁傳世黎民敬
  孝義持家兒女恭
人仰天長荒墓處
  名堪二十四高峰

注:

朱孝子祠位於安徽省天長市區(安徽省轄縣級市,由滁州市代管)東22.5公里秦欄鎮,系紀念宋代著名孝子朱壽昌專祠。朱壽昌,天長人,字康叔,7歲時,其母劉氏被時任雍州郡守的父親休棄。他尋母50年不得,後聞其母在陝西則棄知州之官,千里尋母,迎還,瞻養至終,後世將其列為“二十四孝”之一“棄官尋母”。祠始建於宋,祠旁有其墓,以後屢有修葺、擴大,現已廢。慈烏,烏鴉的一種,又名孝烏、孝鳥,相傳能反哺其母。

 

謁劉基墓

墓野林濤擂戰鼓  明王兵馬臆中來

生襄重八皇朝業  死諡文成曠世才
勳蓋臥龍三國鼎
  名低侯爵士人哀
古今歷數功臣命
  誰可善終長費猜

注:

        劉基墓位於浙江文成縣南田區西湖鄉西陵村夏山。劉基(131171日-1375516日)字伯溫,明朝開國元勳,浙江文成縣南田(原屬青田)人,輔佐朱元璋(原名朱重八)開創明朝帝業,洪武三年封誠意伯,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

 

李毓秀懷思

先賢著述不圖名  才貫古今脩大成
弟子規文天下奉
  人生路上首行程

注: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乃開蒙養正之最上乘者,被譽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規的蒙學經典,作者是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李毓秀1647-1729,山西新絳縣龍興鎮周莊村人。

 

滿江紅湘西草堂

    仰止湘西,停車處,夫之故院。楓馬樹、透紅餘綠,曲藤龍捲。茂竹青青言舊事,草堂肅肅銘賢面。此窗牖,曾月照燈檯,揮毫撰。
    望衡嶽,亡國嘆。多少夢,風雲變。隱居安貧住,屐行擎傘。不屑清風攜細雨,只邀明月吟經典。經苦寒,失誌有新篇,星光燦。

         注:“湘西草堂”坐落於湖南省衡陽縣曲蘭鎮湘西村肖家組菜塘彎,是我國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王夫之的故居。王夫之(1619-1692),字務農,號姜齋,自號船山老人、船山病叟,後人稱船山先生,是中國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與黃宗羲、顧炎武並稱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主張經世致用的思想,堅決反對程朱理學,自謂“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提出“天下唯器”、“理不先而氣不後”的理論,而歸於躬行實踐,強調知行統一。王夫之聞知吳三桂引清軍入關,痛不欲生,寫《悲憤詩》百韻,以抒心境,並築茅屋名“續夢庵”,後陸續遷居“敗葉廬”、“觀生居”、“湘西草堂”,出門時手擎雨傘、腳踏木屐,以示頭不頂清朝天,腳不踏清朝地的民族氣節;71歲時,清廷官員慕其才名,憐其貧寒,贈之吃穿用品,拒不接受,並撰聯“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以明遺臣自謂。重修的湘西草堂,院內茂林修竹,旁有古楓形若駿馬昂首躍前,王夫之生前稱之為“楓馬”;另有一株古藤,鐵骨盤旋,蜿蜒上升,稱藤龍,據傳是王夫之親手所栽。王夫之晚年在湘西草堂潛修十七年,遺著800餘萬字,著作載入四庫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