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闊天地”散記

     

                 

沒曾想會與郟縣廣闊天地結下不解之緣,但偶然的機會,我還是與其“碰”在了一起。且碰出了炫目的火花。

                       

初識廣闊天地

 

    與廣闊天地的“碰撞”的由頭是我的一位文友——廣闊天地知青紀念館名譽館長、紅色收藏家王文一兄給我打的一個電話,說廣闊天地紀念館擬辦一份館刊『廣闊的天地』,雖然是館刊,因為是“知青發祥地”,且『廣闊的天地』是全國最早創辦的“知青”刊物,故其影響力非一般刊物可比。問我有興趣不?經他這麼一說,我就爽快的就答應了。

    廣闊天地曾在我童年的記憶中生根,那是當年知青神往的聖地——19551227日,毛澤東主席為《郟縣大李莊鄉進行合作化規劃的經驗》一文親筆批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所以,當年全國的知青便心馳神往,尤其鄭州和許昌的知青,更是成為時代的寵兒,被分批下鄉到——廣闊的天地。而廣闊的天地,也成為當年中國廣大農村的代名詞。

    然而,同在郟縣與當年著名的“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人民公社”僅有晝尺之遙的我,卻始終沒有真正涉足過那裡。當年知青下鄉的時候,我當時正讀小學,而且,我親眼看到過當年“麥苗韭菜分不清”的知青——感覺從城市裡來的知青很“洋氣”。記得有一次我去黃道供銷社買橡皮,問身為知青的營業員——買一個“皮囊”,漂亮的女知青營業員直抿著嘴笑——應該是“橡皮”,那知青姑娘的笑,至今都美在我的印象裡。

     真正與廣闊天地鄉有親密接觸的一次是我讀高中的時候,我的一個高中同學陳勇軍家在大李莊,我曾和同學恩征、江東結伴去過他的家裡。之後,就再沒去過,即便高中畢業至今,也再沒見到過我的那位高挑個兒瘦瘦的喜歡運動的同學。                                   

說說我的老師們

    我是在一家企業從事文化宣傳工作的,經過二十多年的寫作修煉。已被修煉成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平頂山市詩詞協會副主席、河南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同時執編《鷹城閔商》《萬花山》等內刊,作品散見《莽原》《綠風》《亞省時報》《世界論壇報》《越柬寮周報》《葡萄園》《新大陸》《香港文學報》《越南華文文學》等海內外報刊。

    終於在2013628日,我們幾個七拼八湊的“編輯”在知青紀念館見面了,見面後,我們主要商議如何辦刊——欄目設置、人員分工,聯絡名人題詞等事宜。除好友王文一外,有位長者周紹顯頗為引人注目,經介紹,他就是全國最早知青刊物——『廣闊的天地』的始作俑者——他不僅是『廣闊的天地』刊名的提議者,而當年全國字節最長的“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人民公社”也是在醞釀中由他提議的,說到這件事情,還有一個小插曲呢——

    196852日上午,《紅色郟縣》編輯部召開全體會議,擬叫停《紅色郟縣》期刊,討論給新的刊物命名。周紹顯暗自為刊物定為《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中午,周紹顯到其未婚妻家中吃飯時,女友問其上午幹啥去了,周紹顯就把取刊名的事情說了。其女友聽後笑說:“叫『廣闊的天地』豈不更好?!”當時可樂壞了周紹顯,他飯也沒顧上吃,飛奔到縣革委向縣領導彙報,當時就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和讚許。

    參與編輯的還有主抓紀念館工作的鄉紀檢書記郭俊明、紀念館館長馬朝顯、名譽館長王文一、吳煥霞以及紀念館裡的工作人員,新組成的編輯人員,可謂“老中青”相結合,尤其周紹顯、吳煥霞和王文一三位老師,都是當年知青運動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周紹顯老師因編輯『廣闊的天地』的緣故,當年經常深入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人民公社知青駐地以及田間地頭採訪,他說:當年年青,他騎著一輛破自行車,一天能去現場幾趟,當時的路也不像現在是水泥路,而是每逢下雨就真正成了——“水-泥路”。所以,當年知青們的很多事跡都是經過他和編輯們在『廣闊的天地』報導出去的。如他當年和《河南日報》主編合寫回鄉知青盧中央的文章。就是那篇報導,他至今還和那位已經80多歲的老主編保持著聯繫。

再說名譽館長吳煥霞也有諸多的傳奇經歷,當年她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人民公社的廣播員,知青們的事跡很多是由她播出去的,當年她曾和李克強總理的夫人程虹同吃同住同勞動,前段李克強總理攜夫人出國訪問後,國內很多如新華社、《光明日報》等媒體均前來採訪了她。

    名譽館長王文一是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紅色收藏家,不僅是知青運動的參與者,重要的是他還是知青“文物”的收藏者  他現集有第121315期四冊『廣闊的天地』,而他將自己不少彌足珍貴的知青藏品,均低調捐給了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知青紀念館。他說:從期刊內容看,當年《廣》刊主要宣傳縣革委對知青的政策落實、工作安排,報導“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人民公社”的回鄉知青和城市下鄉知青的先進個人典型事跡。

    正如摯友王文一說的那樣,『廣闊的天地』確實有別於其他刊物,她的創刊,受到了社會各界和知名知青的廣泛關注——閻肅、董加耕、邢燕子、薛喜梅等等知青及與知青相關聯的“大腕”紛紛發來題詞賀信,尤其令人驚訝的是,在創刊號發表程虹的一篇文章,程虹在百忙之中進行了修改,修改稿很快在《廣》刊新“創刊號”予以發表。許多著名知青如龍國武、梁曉聲、張抗抗、薛喜梅等等也不斷為刊物撰稿,這是一種有力的支持和鞭策。

走近廣闊天地

    201431日至3日,由中國知青網舉辦的中國知青旅遊聯盟第一次理事會在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知青紀念館舉行。來自全國二十三個省市的知青代表參加了會議。而我們《廣》刊的編輯人員也全程參與了整個活動。

    31日上午,與會人員從郟縣天地和大酒店出發,乘大巴前往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紀念館參觀,這之前,雖然我參與編輯了兩期館刊,可由於就事論事,來去匆匆,一直無暇對這個曾經聞名世界的“廣闊天地”做一次詳盡的“拜會”,這次借這個機會終於如願了。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紀念館是國家“3A”級景區,被列為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景點包括:毛主席塑像、毛主席批示手跡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紀念館、廣闊天地書畫院、知青之家、知青舊居、知青橋、知青井、知青壩、知青遊樂園、知青林、廣闊天地大舞台等。

    在導遊的解說下,我們首先遊覽了廣闊天地知青紀念館。

    該館於20121224日建成開館,佔地面積45畝,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布展面積2100平方米,總投資2400餘萬元。展館共分為廣闊天地緣起、廣闊天地紀實、廣闊天地洗禮、廣闊天地瞭望四個部分,是郟縣知青園景區的核心。紀念館展品17000多件,館藏文物11類,共計8700餘件,特別是擁有毛主席批示手稿、江青信件複製件等一批重要藏品。

    展館採用聲、光、電相結合高科技的技術,逼真的再現了知青當年的生產生活的真實場景和實物檔案,讓當年的知青們,透過眼前的實物,彷彿一下子就回到了當年火紅的歲月,有些展品即便當事人當年都沒有看到過,如王文一收藏的藏品《中國青年》知青邢燕子的照片,邢燕子看到後竟激動得熱淚盈眶。後來,邢燕子決定將自己家中的知青文物全部捐給了郟縣知青館收藏。

    從紀念館出來,我們接著瞻仰了毛主席塑像、毛主席批示手跡碑,之後,就驅車前往早在我腦海裡浮想聯翩的廣闊天地——板廠村。早在編第一期《廣》刊時,我就聽周紹顯、吳煥霞老師多次提到過板廠村,在我讀過的知青回憶文章中,也多次讀到過“板廠”二字,更重要的是,在新“創刊號”裡編發的程虹的文章《難忘那片熱土》時,她寫的主要場景也是“板廠”,我就想當然的認定——板廠村肯定因“板廠”而定名,而板廠肯定是一家村辦水泥製品廠,然而,時間很快就證明了我判斷的失誤,原來,板廠村無——板廠,板廠只是村民沿襲下來的對過往歲月的一種記憶。據介紹,早年,由於板廠村緊鄰汝河,汝河沿岸就有不少的碼頭,而板廠就是儲運桐木板材的大碼頭,板廠村就是因板廠碼頭而得名的。解放後,由於河流逐漸減小,航道廢止,碼頭也就不復存在了。

    看不到頗似虛擬的“板廠”,可村子裡一排低矮的青磚青瓦的孤零零的小院落——《知青舊居》確醒目的存在著,此舊居是七十年代建造,現存房屋6間。由男、女宿舍組成。是知名知青薛喜梅(曾任全國四屆人大常委)、張干夫(原深圳出口商檢局局長)、程虹(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李克強夫人)、張建英等居住過的地方。鄭州知青劉建生是此次知青舊居唯一的重遊者,他顯得非常激動,不斷為人介紹著屋裡主人當年的情況,並指著一張床說,當年他就睡在那裡,於是,大伙就爭搶著和他拍照留念,而更讓人感動的是村裡上了年紀的人還能喊出他的小名(不好聽,應該是外號),劉建生在板廠是個小有名氣的人,他當年勞動積極性很高,天不亮就出去犁地,可當地農民犁地是從中間開始,而他是從地邊往中間轉圈犁,結果出力沒落好——純粹幫倒忙,把農田犁成了“大坑”,為此,他還上了當年的『廣闊的天地』雜誌。

    知青紀念館的景點很多,另如知青壩、知青井、知青橋,可謂每一個景點都有著生動泣血的感人故事,就說知青壩,是為防治洪澇災害,知青們在七十年代建起的兩條長度分別為1200米和1800米的防洪大壩,兩壩之間300畝人造淤地,壩頭、壩翼均為石頭籠砌成,站在壩頂,眺望汝河蜿蜒東流。知青井是以知青為主歷時2年挖成的一眼深水機井,現在此井可澆地140畝。

    不覺已到了中午,按照計劃,我們開始前往“知青人家”就餐,“知青人家”是落戶在廣闊天地知青要建華的知青飯店,其與知青之家兩院相通。作為今天曾經下鄉的知青“娘家”人,要建華要為重返故地重遊的知青們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園,讓大家都有歸屬感。要建華的飯店不大,只有六個單間,既然是知青飯店,要建華就把飯店打點成懷舊特色,故她把飯店的六個房間都以楊莊幾個生產隊命名,每個屋的牆壁上都掛有當年本地知青生產勞動學習的大幅照片。而她作為“扎根農村幹他二百年”的親歷者和踐行者,由她接待老知青最合適。

    說起家,與其毗鄰的“知青之家”就是當年下鄉知青集中聚居的兩層男女宿舍的樓房,內置文化活動室、花壇、菜園組成。室內陳列有當年全國知青上山下鄉情況表,知青名錄,青年組照片、實物等。這樣的條件,令全國各地來訪的知青們羨慕不已,也讓同在郟縣卻被分配到安良下鄉的本土知青周紹顯感到落差很大,因為,全國大部分下鄉的知青,生活、勞動條件之艱苦,可謂“刻骨銘心”,要說崇高、境界呀,哪也僅僅是精神層面上的!即便國家領導人,今天的紅二代,下鄉去的農村條件也未必好,參加這次旅遊同盟的周秉和就頗有感慨,他說:當年為了吃飽飯,第二天有力氣幹活,他當時把撅把、鐮把等只要能找到的“柴火”都燒了。而廣闊天地,畢竟是毛主席豎起的知青下鄉的一面旗幟,就像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一樣,或多或少,廣闊天地的“精氣神”,必須要彰顯在全國農村知青下鄉的這塊幕布上。

    再說要建華,她應該是時代的寵兒,19758 24日,正值高中畢業的要建華,當年她與同學一起下鄉到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人民公社楊莊大隊第五生產隊。在生產勞動中,她逐漸與回鄉知青楊海平產生了感情,兩人彼此依戀,後來,大部分知青通過當兵、招工大批回城了,要建華心裡雖然打架,但她還是無奈的選擇了留守,她說:“怎麼沒想過回城?當時動搖過,只是不忍心,怕海平受不了沉重的打擊。一想算了,留下不走了!”並說:“既然不走,就下決心幹出個樣子,是坑是河也要趟下去。”1979年,要建華與楊海平結婚。

    八十年代,全國興起萬元戶,全縣表彰的萬元戶鳳毛麟角,而她家,毎年的收入都超過了萬元。後來他們有又辦了一家砂輪廠。憑著誠信和“老知青”的無形品牌,他們的產品銷路好,建廠初期投資20萬元,7年已發展成為包括流資超百萬的小型企業。要建華為人豁達,光明磊落,而今,她又把上大學的女兒動員回鄉當村官。實現了兩代共圓知青夢的願望。

與周秉和的“一面”之緣

    我敢肯定,周秉和現在也未必知道我的名字,在茫茫的人海裡,我只是滄海一粟,充其量我也只是千萬個“追星族”中的一位。

    周秉和不是明星。196919日到延安縣馮莊公社新莊科大隊和河莊坪公社棗園村大隊插隊。19724月進入清華大學自動化專業學習。畢業後先後在北京市自動化技術研究所、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中國作家協會等單位工作。現已退休,任中國知青網理事長。

    201432日上午,中國知青旅遊聯盟理事會議在廣闊天地召開。會議通過了聯盟理事會章程,大會選舉了聯盟理事會秘書長,副秘書長等職。並對2014年的活動方案進行了認真的研討。中國知青網為什麼要策劃這樣一個全國性的大型活動呢,原因是:當下的知青群體龐大,而且都已退休(也有很多退而未休),大家都有旅遊的願望,可謂有錢、有閑,正是老年旅遊的最佳年齡段。而且由中國知青網組織知青旅遊,陣容龐大,可以適時組織適合知青喜好的活動和節目;而且與旅遊機構合作,不僅可以消解風險,而且玩的時間長,費用又在同類旅遊中最低(人多),更重要的是,由於知青情結的因素,可以帶動知青文化旅遊產業的振興。

    就中國知青旅遊聯盟2014年開出的旅遊清單依據時間順序就有——中國知青之旅走進越南考察團首發;組織知青赴泰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旅遊考察;組織第一屆知青博鰲論壇。組織知青專列海南,港澳,桂林(全程13天)遊;中國知青之旅走進美國;組織新疆內蒙大型知青旅遊專列;中國知青之旅走進越南……

    周秉和是2日傍晚抵達廣天的,晚上他參加了平頂山教育電視台的專訪節目的制作。3日的活動是遊覽郟縣旅遊景點——計劃的線路有郟縣文廟——臨灃寨——三蘇園,但考慮到知青下午要返程,就臨時取消了臨灃寨這個景點。

    我是3日早餐見到周秉和的,早餐吃的自助餐,周秉和到的時候,大家都已陸續吃完了,而紅色收藏家(館刊編輯)王文一忙著讓知青們在他收藏的知青藏品上逐一簽名,這樣就意外見到“遲到”的周秉和,等周秉和剛吃過飯,我們編輯成員就請求與之合影,周秉和很隨和,盡管他是首次來郟縣,但之後的旅遊行程,請求與之合影的可謂絡繹不絕,他也是來者不拒,尤其在文廟遊覽的時候。

遊覽文廟之後,我們又乘旅遊大巴前往郟縣“三蘇園”。

    郟縣三蘇園文物景區位於郟縣縣城西北距縣城23公里的小峨眉山下。是宋代大文學家蘇洵(號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兒子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蘇轍(10391112) 三父子的葬地。

    記不得我這是第幾次拜謁三蘇園了,我當初次拜訪它的時候它還叫“三蘇墳”,時間距今已經三十多年了,那時我還讀高二,見到它的時候它還處在一片少有人問津原生態的荒涼裡,之後,每當有外地朋友造訪,集東道主和詩作者為一身的我,拜謁“三蘇”就成了我的首選,當然,這些年來,“三蘇園”景區從醜小鴨到白天鵝嘩變,我也是“一天天”目睹著的,就連景區開挖東坡湖的消息,也是經我在《河南工人日報》《河南科技報》等媒體發出的。該湖面呈""字形,根據地勢高低,設上下塘,用瀑布隔開,似斷似連,下塘內有一小島。湖邊堤岸除植有常綠苗木外,石狗、石獅、石兔等動物石雕圍湖一周,增添了不少情趣。據了解,為了表示對東坡先生的紀念,東坡湖的設計頗費了一番心思。東坡湖湖面看起來像個碩大的耳,寓意東坡先生的聰慧;湖面和近灘占地66畝,正好是東坡先生的陽壽66歲;湖內小島總面積約1102平方米,小島到堤岸的距離為6.25米,這與東坡先生葬郟的時間(1102年6月25日)正好吻合。

    三蘇園景區有五個全國“唯一”,唯一的一個寺、祠合一的古代建築——廣慶寺;唯一的元代三蘇父子泥彩塑像;全國唯一的百人同書“大江東去”碑園;全國四大回音建築之一的“蛤蟆踏”以及入選《中國奇樹大觀》的第一奇樹:思鄉柏。三蘇景區201211月晉升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目前,整個景區主要由:三蘇紀念館、三蘇墳、廣慶寺、三蘇祠、東坡碑林、蘇軾布衣塑像、東坡湖、蘇仲南夫婦墓和梁氏墓等景觀組成,總佔地14萬平方米。正是由於我對“三蘇園”飽有感情,我寫了《蘇東坡》《東坡碑林》《讀月——致東坡》等詩作,相繼在台灣《葡萄園》詩刊,美國《越柬寮周報/風笛南加專頁》《中國建材報》等報刊發表,其中《蘇東坡》《東坡碑林》還在平頂山首屆全國“三蘇杯”詩歌大賽中獲獎。

    東坡碑林於1997年下半年著手籌劃,經約稿、成書、雕刻、建廊、鑲嵌等項工作,其中還有毛澤東同志的手書。由於《念奴嬌·赤壁懷古》全詞共100字,就有100人同書,共100幅。碑文收集了一百位中國當代書法名家的墨跡,依次由草書、行書、楷書、隸書、篆書排列。其中“東坡碑林”四字由著名書法家啟功題寫,但令人遺憾的是,由於啟功寫錯了一個字,雖經重寫,可啟功亦覺慚愧,便自此封筆。

    應該說:蘇東坡是個不拘小節放浪形骸的人,他敢作敢為,不識時務,故而就得罪了不少官場上的人,而且他又有獨立的政治立場,這就決定了他人生和仕途的顛簸起伏。故而他時不時的因“口無遮攔”的捅婁子,而其弟弟蘇轍與其就恰恰相反,總是為他提心吊膽,可兩人的感情是很深的,應該超出了兄弟的情分,這種情感,我們可以從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丙辰中秋》一詞中得到求證,他在獄中《獄中寄子由二首》曰:“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人世間就這麼奇怪,他生前曾多次提到過“夜雨”,而其死後,在他們父子的墓地,就真的出現了“蘇墳夜雨”這一郟縣八大景的奇異景觀——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柏樹林中發出一種酷似下雨的聲音。清代(順治年間)郟縣縣令張篤行拜謁三蘇,夜深人靜之時,忽聽門外雨聲大作,開門觀看雨景,但此情此景竟使他感到十分意外,屋外不但沒有下雨,反而月明如晝,斷言此乃蘇墳奇觀,遂寫詞留念:"風聲瑟瑟雨聲嘩嘩,風大不鼓衣,雨大而不濕襟"。後人屢試屢驗,遂稱之謂"蘇墳夜雨"

    東坡先生葬郟應是冥冥中的必然,也正是緣於他的存在,我才有機會和更多的朋友屢屢以詩的名義,沐浴他恩澤的光輝。也才有幸和周秉和有了“一面”之交。

    遺憾我那次沒讓周秉和為我擬將出版的詩集《在春天裡行走》題字。不過,據說,他的書法是在醉酒之時寫得最好。其他時間,他一般是不願提筆的。從這個層面上講,我的遺憾也並非是遺憾啊!

 

                                      201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