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的二、三事

 

第一件 女兒和石頭

 

  女兒不會乖,甚至有時會頂嘴,在小時候,別人的一個眼神,都會引起她的不快或者感動,以至我們找不到理由,因此會到遭受莫名奇妙的責罵。南方人叫倔,是不容易轉變的意思,也許從父輩開始,到我便有了這樣的強脾氣,因此往往衝動大於理性,她常常遭受長輩的責打,這當然也包括我和她的奶奶。

  家裡並不寬裕,沒有別人家裡有的玩具,在很小的時候,她的玩具很少。

  有一天,她在玩,包裡撿了許多石頭,這又招來我的責罵,弄的手髒兮兮的。衣服也髒,害她母親洗。

  我的妻子是一個大好人,與她相處的人沒有一個不說好的,小時候寧願自已穿的舊一點,把新衣服給同學,把吃的常常給別人,這與我確實太有區別,與現在的想法相比太過於陳舊。她對孩子的魄力是沒有魄力,對孩子的壓力是沒有壓力,也許正是這一系列的軟教育反而使孩子更加天真,善良。可是這個世界似乎只信奉強者,相反弱者更悲,可上天並沒有讓我的妻子受到欺凌,反而更加慈善,幸福和得到褒獎。這也許是我理解她的原因,正因為這種與生俱來的高貴,才使我們一家人更加和睦。

  孩子撿石頭好像對她無所謂,而我總嘮叨與責罵,讓孩子對我大加反感,也常常哭泣。

  至到有一天,孩子心情好了一些,讓我進她的房間,(平時不讓我進,總見我時關門。)

  看到簡陋的書櫃裡放著鏡子,書,還有一些裝飾畫,在第二排,放了許多擺放整齊的石頭,心裡不竟怒火,不搞學習,只會玩,怎麼才能長大?

  孩子進來,看我對著石頭沉默,於是拿起一塊小石頭對我說“爸爸,看這石頭像不像一只靴子?高筒的。”我手甸著這塊有份量的小石頭,不竟大吃一驚,在這些平凡而單調的石子堆裡,竟然有這種發現?不講不像,一講真的是太像了。孩子看我感興趣,便馬上興致地介紹起來。有的像玉石,有的像月亮,有的像小人,我不無感動,好像發現了孩子世界的象牙塔。

  難道這便是我的女兒,有著發現與不同別人眼光的犀利,看來,我必須認真地對待她了。

 

第二件 女兒與書包

 

  女兒有著與其他的孩子一樣的淘氣和愛美。

  過去曾這樣決定,二年買一次書包,女兒讀初中了,一年年長大,而我也好像不能對她的書包作主了。

  一些黑白相間成了主流,這不能不想起網絡流行的非主流。而我想傳統的顏色已經不再適合孩子了。在90後頻受爭議的年代,彷彿孩子們更富有自己的創造與激情了。

  在我的眼中,孩子應該是可憐而可恨,可憐是因為要常受責罵,可恨的又是不愛學習,成績跟不上。直到有一天,我才發現,孩子不屬於我的視線,不再是往日的童年與幼稚的感慨。

  在大過年的,孩子放假後在房屋裡不知道搞些什麼鬼,和她的母親嘻嘻哈哈。作為父親,是不能為一些小事打擾人家的。

  孩子的姑姑,阿姨們從遠方回來。一家人團團圓圓,她們的回家總會給孩子帶一些禮物。

  吃過年飯,夜的小城也有著燈火通明,家家在祥瑞的氣氛中。我們要趕回商店,在回家的路上,孩子一個人走在前面,挺著胸。我不解,看到她趾高氣揚的樣子,一定是遇到什麼開心事。

  注意到她肩上多了一個書包,大大的,說白了,像個討米袋。也許這就是親阿姨送的吧,看她高興的樣子。在我看來,確實不怎麼樣。在忽明忽暗的焰火中,舊舊的色彩有點純手工製作的味道。

  是啊,過年了,別人家的孩子都穿著新衣,吃著開心的甜點,為什麼我家的孩子也不能享受呢?為什麼總讓長大為借口而剝奪孩子的開心呢?難道大人的快樂總建立在孩子的爭氣上?我們為什麼不能在孩子的世界裡尋找到另一種幸福?那種源自大自然的快樂?難道現實讓我們的眼光變得渾渾噩噩?

  當我在深默與思考的時候,孩子對我說:“爸爸,你看這書包怎麼樣?”

  “就這樣子,大不了一種非主流的味道,俗氣。”我沒好氣地說。

  “錯!”女兒爭辯道。

  母親在旁說:“這是她自已做的。”

  “真的?怎麼看都像一個討米袋。”我說。

  “那確實。”女兒淘氣地說。

 

第三件 女兒與氣球

 

  這同樣是發生在大年過節的事。

  小城的街中心總有舉著氣球的賣家,而周圍總是圍滿了孩子。

  我的孩子便是其中一個。

  她和她的姐姐在一起,姐姐好不容易從長沙回來,好玩歹玩也得弄個明堂出來,都是大孩子了,不能老想著孩子的樣子,那樣總長不大。

  這次是真的犯錯了,而且是一個非常低級的錯誤。

  一個高中生,居然還玩氣球,雖然氣球繪著花點,而且悠遠飄然的樣子。但還是屬於小孩子的東西,你長大了,就該把位置讓給小孩子,還這樣貪玩,又怎麼長的大?

  當高高興興的孩子們舉著氣球回家的時候,太不巧了。偏偏我站在屋前,我的怒目把孩子高興的火花澆熄了。女兒意識到這種不快,當然,大過年的,讓孩子快樂是父親的本職,而我也沒有權利剝奪孩子快樂的權利。

  當時,我只是說:“斯唯,你應該玩高尚點,別太低級和本能。”

  這一次的教悔真的成功了,以至後來我讓大跌眼睛。

  孩子們從樓上下來,我對她們說:“氣球呢?”“沒了。”她們這樣回答。

  嗯,不錯,過一年,孩子長大了,很聽話的。

  吃過晚飯,夕陽西下。

  在堤邊散步是父母的習慣,也讓兒女在過年的時候體會,也能讓兒女體會童年的時光。

  草上翠綠,風徐徐,紅雲遠方。

  而那只可愛的氣球此刻也許正在空中逍遙,比我們在現實的困惑好多了,而有時這些斑駁陸離的五彩也能激起童貞的幻境,而此時,我有些後悔,悔自對女兒的淺薄,對女兒快樂的干涉。

  可是,又讓我出奇了。我聽到堤上過路的孩子們的議論。

  “看,汽球!”

  我順著他們的目光,看到我家的一棵小竹杆上,飄動著那只斑斑的汽球,微笑著不願離開。

  原來,女兒把汽球繫在這裡,讓汽球想飛卻不能飛,難道童年真的這麼淘氣麼?不會是欺騙我吧?

  我乎乎地進屋,責問為什麼不把汽球扔掉?還把汽球繫在那裡炫耀。

  我一進屋,就說“你聽到了嗎?堤上的孩子在說什麼?”

  女兒不慌不忙地說:“我要的就是這種感覺。”

  我聽錯了嗎?

  不會吧,難道女兒的幸福與玩耍已經建立在一種感覺之上,通過第三方來實現自己的快樂?不會吧?這會不會是一種更高級別的享受?我怎麼沒想到?看來女兒真的長大了。

  快樂與幸福是一件平常而有意義的事,在平常的事態中發現不平常的快樂,這就是與他人不同的地方,而這裡,我發現了許多,從女兒身上,彷彿是一種啟發。

  我們在現實中已經忘掉了快樂的成分,通常的哈哈大笑無不是建立在謊言與虛偽中,而真正缺乏的是一種會心的笑,一種成長與幸福的滋味。

  生活,沒有什麼比痛苦更痛苦,而沒有什麼比快樂而更快樂。關鍵是發現和產生效果的因素。在孩子們的天空,她們能給予我們許多思考,更多的是一種純自然的幸福。

  現實中,我們失去的太多,是因為我們經歷和遇到過太多的苦難,以至我們已經無法找到真正的快樂!

 

                                   200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