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一個“魂”字

 

現在江南雨水不斷,又到了清明時分。一首“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優美詩句不知感動了多少讀者,更有“杏花村”美酒不知醉了多少食客。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一個“魂”字,清明,敬奉緬懷之際,多少憂傷與思念縈繞。孤魂,魂牽夢縈,失魂落魄……這一個“魂”字,在此場合,對於生者、亡者都有意義,它有效地結合了這個季節的特點,感染了多少人的淚。

 

詩人不僅僅如此,後面的表達更能體會出一種疏朗、清野、淡泊、逍遙之懷。他升化了我們的人格魅力,對於一個消沉的時間、場地,我們如何面對。因此,這首詩的意義更突出了,不僅僅是一幅畫,一場意境的烘托,更有詩人內在的氣質,這也是我們應該看到的內核。在莊子的逍遙遊中也含有此理,正因為詩人能夠淡泊名志,從容大度。

 

在美利堅“風笛詩社”的詩人更把這首詩逐字逐字地減去,竟得到不同的七首詩,而且恰到好處地反映出這首詩的奧妙。這首詩畫面清晰,流暢,自然,一切彷彿自然而來。

 

回想時下,多少人不能有此境界,在困難重重的環境中,消沉,對人生缺少勇氣,不能大度地過日子。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掃墳節、鬼節。是易失落的日子,而人們的意志在這種緬懷中更易憂傷。人的弱點中有一種叫共性,易受感染,在逆境中處世消極,不能自拔,叫我們隨波逐流。“魂”為無,虛無,一種對思想上的、精神主體上的釋義。《易系辭》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我們是有形的聚精為物,應該朝氣蓬勃,反之無形為游,四方不定。為什麼我們不能在有形的生命中充分享受呢?

 

《歲時百問》上說過:“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在此,有共生的意義,在季節性中,萬物正在復活,而且是植樹季節,我們的生活也將更加美好,環境也翠綠起來,有什麼理由消極呢?

 

  讓我們再讀一遍唐杜牧的──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你讀到了昇華嗎?人生的魄力,以及逍遙的氣質,流暢的畫面,感人至深的問路,童真的指路。一種無形的感染,一個牧童竟能指引你的方向,而且彷彿在無意中指到杏花村,難道詩人真有此事嗎?在此,我讀到了另一層,詩人在逆境中,迷路的時候,如果沉下心來,放棄一切。也許內心真有一個童真的話語,從內心深處的感悟。我們有理由去拒絕一位坦真的孩子的指引嗎?我們在什麼時候能夠放下我們看到的表面的疑惑,以一個孩子的思想去發現方向?我們在現實中太累,是因為我們看到的表象是混淆是非,我們並沒有看到事物的本真中去,也只有詩人的心態才能瞭解和體悟事情的真象,才能走向人間的大道,才能在世上逍遙。這就是詩人的“魂”。詩歌的畫面只是一種表達形式,詩人真諦就是想告訴大家這種莊子的樸素思想,我們感動了,無意中感動了。

 

                         2008.3.29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