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說出的話

 

常德詩人協會成立大會席上發言

 

四月的常德,春意暖暖,柳葉湖畔,和風微兮。

會場上善愛融融,體會到文人相惜,似曾相識的感覺。

 

       會議地址    

 

  丁香與長篙

 

丁香花開——湖南津市人,本土詩歌創寫人,詩風樸素,單純,真摯。

 

在論壇上,因為時間關係,當時想說而沒有說出的話記錄下來

 

各位老師,各位文友:

 

  大家好!我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會,第一次認識大家。作為一個詩歌愛好者,在這裡把個人的感受說出來,與大家共討。

下面我講三點:

 

  一、關於提高:

  為什麼這麼說,對詩歌寫作水準的提高,是大家詩人所追求的,學習是一生的事,無論是著名作家還是初學者,因此,大家會努力。但絕對沒有捷徑可走,學習才是唯一的路。個人體會有兩種學習方法,供大家探討:

  1、學習詩歌理論,這樣能培養我們對詩歌美學的價值認識,詩歌理論的文章浩如東海,不要說我們的詩需要評,你自己就是評委。

2、學習名家的作品,我們的學習有幾個階段。是模仿初期;嘗試個性;確定個性;豎立個性四個階段。學習名家的作品可以提高品味和認知。在各個階段均能出現好作品,只是成品率的問題。到豎立個性階段時就到了別人學你的了,來總結你的經驗了,你基本成功了,才稱的上是詩人。

 

二、說個重點:本次學會是桃花盛會,是詩人的節日,剛才老師講我們常德女詩人占上風,要確定個門派。這個很有意義,她能指導我們的創作方向。但不能免強,《桃花源記》田園色彩很濃,好山好水好文人。前人的思想對我們的影響很大,本土是一大好的資源,別人模仿不來。拿當代講,在這裡我主張我們的女詩人仍要以清新,自然,和諧的表現手法,把女子特有的魅力用詩歌的形式表現出來。為什麼這麼強調清新?在當代文壇上,有美國《詩天空》創始人綠音的作品,還有香港《世界文學》主編蔡麗雙女士,美國《常青藤》創辦人姚園,還有臺灣著名詩人《秋水詩刊》的主編塗靜怡老師。等許多優秀的女詩人的作品都是以清新、自然,不做作,無矯情地存在。為什麼不學她們呢?這是當今的主流。所以我說。在常德這個人傑地靈的地方,有良好的環境,有優秀的老師,況且我們的女詩人的作品都有這方面的表現欲望。如津市丁香花開的作品,清澈,自然,富表現力,感受深,真誠,樸實,純淨。這多好,她能附與我們美的享受和感染。

 

  三、說一下個人的小感受。

有學友問我,詩人不要為詩而詩。我說“對”,詩人是舒暢的,臺灣那麼多高齡詩人(如90多歲的詩壇常青樹紀弦,90多歲的周夢蝶老師,80多高齡的余光中先生、向明先生、洛夫先生,他們都具有各自的風格。)說明了他們的內心的豁達與仁愛。但詩人的寂寞是無人理解,無人站在高手的角度去分析他們的作品。詩人愛詩,沉溺於詩,就象遇到一道難題,創寫一首好詩那激動的不得了。所以終日為詩所困,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講的好,指出三大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1)”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2)”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3)”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用詩表明這個道理。科學家整日思考,他們也同詩人一樣,詩人是面對現實、社會在思考,用他的個人的體會,詩的語言表達出來,所以詩人不可自拔。

 

  我說的完了,謝謝大家!!

 

附詩一首

 

 

 柳葉湖畔

   

——記在常德協會成立大會論壇

 

 

 

無邊的湖面 微風細浪

江岸的垂柳輕晃                           

 

各路英雄聚首

把酒言歡

朦朧處

形影孤單

 

天下有旗a

迎風才能招展

心中無墨

又怎能波瀾壯闊

 

            201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