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長江詩報》

 

現代詩何去何從?的答覆

 

 

在《長江詩報》網易博友圈內,論壇發起對現代詩何去何從?的討論,臨時作答如下:

 

1、詩是文學,必須遵從文學的基本規則,感受與生活是文學的生存土壤,缺一不可,因此,任何虛妄與矯情都是脫離實際的而不受歡迎,否則是一種自慰行為;

 

2、個性是詩人的必備條件,缺乏個性與模仿的文人不是詩人,所有總結出來的對作者的詩歌美感都是對詩人個性的最終結論,日後會對大眾有表率作用。

 

3、詩歌是文學表現的至高境界,沒有這種境界創作不出最好的詩歌,因此偉大的哲學家可能產生出偉大的詩人;

 

4、詩人從不拒絕平凡,相反,平凡能產生優秀的詩歌,廣泛而不被遺忘的愛情僅僅是其中一種;

 

5、新中國詩歌的發展有其自然規律,自從古典詩詞過渡到現代白話文詩歌,徐志摩等早期詩人能從格律體中擺脫,但仍保留有刻意尾韻和填詞的影子。北島、顧城帶有朦朧詩的突圍,其實就是臺灣紀弦所推薦的現代詩創作發展,象徵與知性的探討只是深化了這種意識,並帶動出多個陣營,這在大陸目前的樣子相同,處於探索階段。當代臺灣的詩歌表現出更多的成熟,而且也被詩人們所認同,審美的基本觀念沒有改變,也深受到大眾的喜歡;

 

6、大陸現在的詩有些像是囚籠中的獸,沒有施展開來,實則是群龍無首的表現,雜言太多,迷惑不解;也表現在山頭各立,異象紛呈,紛紛為已標榜的表現;然大眾的眼睛雪亮,並不為其干擾,對違反審美基本規則的大加指責,如垃圾、下身、梨花等,這樣也是詩歌發展的必然現象,最終會受到歷史淘汰;


   7、現在的網路為大眾提供了學習的平臺,詩歌好愛者越來越多,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下載優秀詩人的作品,受到的影響更大。因此,後期的發展是強大的,並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出更優秀的詩人;現階段的詩人非常幸福,他們可以自己理解、認同網路上的作品,有豐的空間聯想和學習過程。


     8、詩歌的前景廣闊,受我國唐詩的影響已經根深蒂固,而且中國人的個性表現內斂,或氣質剛烈,也受儒雅、禮節的教育,對世界的文學發展會產生出巨大影響,我們期待著。



 

長篙簡答於2012.10.17201210.24修改

 

《詩論8條》披刊于《長江詩歌》2012年第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