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見黃緞帶

 

 

在美國生活這麼久,黃緞帶對我始終是一個謎。以前偶爾在街上見到的,稀稀落落,為數不多,不以為然,總覺得美國人的個性開放張揚、隨意泄情。

如有嬰兒出世、便在家門前高高豎起彩色的十分美觀的特大告示牌,上寫嬰兒出生日期、體重、高度、性別。孩子生日,屋前掛滿氣球。結婚,家門前繫滿了白花球白緞帶。賣屋,不但有廣告牌釘在該家門前,還在“Open House”那天,在準備賣的房子上掛滿了一連串的小彩旗,在街頭街尾都有一簇簇的氣球,引汽車進入這街區好讓人看房子。球賽,那國贏了就在自家門前掛祖籍國國旗,不過只有世界足球賽才這樣。不看電視者只看那家門前或街上的小汽車上的國旗,就可知那國贏了。一般是得冠軍的那個國家的國旗才在該國來的移民之家迎風飄揚,但2006年就例外,大概是法國人不服輸,於是我這條街的法國國旗就和它對面的意大利旗相對峙。

如此表達感情的方式司空見慣了。由此類推,在街上出現的黃緞帶也是人們表情寄意之物。看黃緞帶看了將近20年,每次都帶著疑惑的心情看它,但始終沒引起我進一步探其究竟的興趣。直到911那天晚上,幾乎整個紐約都出現黃緞帶,路燈柱子、樹幹、大廈前、甚至人們的胸前,除了國旗之外就是它,這樣我不得不探其來龍去脈。

這得追溯到1861412日美國本土爆發的打了四年多的那場南北戰爭。1861年美國南部11個州脫離聯邦政府,成立南部聯邦,維護奴隸制;北方各州則反對維護奴隸制,反對分裂。作為美國第16屆總統、聯邦軍總司令林肯領導人民進行維護國家統一的南北戰爭,北方投入兵力為160萬,南方約100萬。在2400次戰役中雙方共60萬人死亡。這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爭。聯邦軍士兵作戰十分英勇。林肯總統本人亦親自送兒子上前線。為在戰場上便於分清敵我,他們都戴黃色的頸巾。

正所謂“古來征戰幾人回”!這上百萬戰士的家庭,其親人思念之情可想而知。於是戰士的妻子、情人模仿親人上戰場時戴的黃頸巾,紛紛在頭上佩戴黃緞帶,表示盼望親人歸來之意。這習俗一直在民間沿襲著。這習俗之所以流傳至今取決於這場南北戰爭在美國史上的重大意義,它讓美國統一了還讓黑奴得以解放。所以代表著正義勢力的聯邦軍的舉動便為後人所關注。

直到1949年名導演約翰•福特拍的電影《She Wore a Yellow Ribbon》(《她佩戴著黃緞帶》)上映,影片上騎士的妻子都帶著黃緞帶,兼之又有《她佩戴著黃緞帶》這一同名插曲,於是,人們不但沒忘記這黃緞帶,而且佩戴它以寄盼歸之情還盛行成風。可那時的黃緞帶,一般戴在女人的頭上或胸前,其寄意與南北戰爭時一樣。

後來發展到在街上到處扎著黃緞帶以示盼歸之意的做法,與在紐約的刑滿釋放犯有關。事情是這樣的:

1971年,一個來自佐治亞州布倫斯威克鎮的老人因開空頭支票在紐約坐牢四年。於刑滿將返家之際,寫信其妻云:若還愛他,就在橡樹上繫一條黃色手帕。回家路上,他把這告知同車的人。臨近家門,橡樹上竟繫著上百條黃色手帕,全車人為之歡呼。

1973年音樂家歐文•萊文和拉塞爾•布朗為這個故事寫了一首歌:《Th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ld Oak Tree》(《在老橡樹上繫一條黃色的緞帶》),經名歌唱家托尼•奧蘭多一唱,馬上成為深受歡迎的流行歌。

因這首名曲把原來那犯人妻子繫的黃手帕改成黃緞帶,以後人們用於表示盼親人歸來之意的,就用黃緞帶了。

自此,黃緞帶除了極少數在人們胸前佩戴外,大多數在樹幹、電燈幹、屋門甚至整座摩天大廈的牆壁到處飄揚。前幾年,這黃緞帶在美國以外的一些校園也出現過。

自從我知道黃緞帶的寄意後,每次看見它,代替以前那種疑惑心態的,就是莫名的憂傷。我忍不住前仔細地看它,似乎發現它的每條經緯都藏著親人的一滴淚!

2004329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