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年鳳還巢

 

記台灣伯父家的漫漫歸鄉路

 

一、     懷祥留言 驚人消息如夢裡

 

一條62714:18:26的留言:

 

 “許先生您好,我是XX區科技局劉懷祥,貿然相擾,不知您是否有一位叔去了台灣,他是我姨夫的爸,如是請與我聯系,我的手機號是139519。。。。”

 

我哪有叔叔在台灣?我的伯伯、祖母的大侄子在台灣,八九年就跟我們聯系上了。狐疑中撥通了劉懷祥的手機,劉先生說他的姨夫叫許麟,在台灣,老家是無錫小河上,曾去無錫找過多次。。。

 

聞言我呆住了,小河上是我老家地名,明清兩代鄉紳人家集中的寸金地,那裡直到1949年“解放”,只有我們一家姓許。冥冥中預感是家人找來了,但不會這麼離奇吧?他說姨夫現派駐上海,我請他馬上問問他姨夫,他父親的名諱以及還有什麼記得的。須臾劉先生來電話,說姨夫的父親叫復民,他有個哥哥叫海民。。。一聽頓似電擊,霎時五味雜陳,心潮洶湧起伏,我們父子倆尋覓了很多年的伯伯回來了!

 

我當然熟悉我這一房的家事,海民、復民,是我的兩位伯伯的字號。他們一個叫許廣耀,一個叫許廣鎣。這麼說,是廣鎣伯伯的後人找來了!

 

家父弟兄五人,他排行老四,生前多次告訴我,他大哥能寫會畫,書法極好,抗戰投筆從戎,一去沒了蹤影。二哥抗戰時病死上海,三哥許廣鎣,很早就去寧波學生意,193

 

 

0年我祖父死時曾回無錫奔喪,以後就斷了音訊。弟弟參加了新四軍,抗戰時的新四軍非常貧困,他常從蘇北姜堰回來,因無良民證,每回都是偷偷來去,最後一次回來被叔父知道,怕受牽連,不准他住在家裡,我父親只得送他去難民營暫住,不料在那裡染上傷寒而身亡。五去其四,到解放時,竟只剩了我父親這一個兒子。

    三伯伯許廣鎣(字復民)46歲照 (台灣傳來)

 

四九年後,家父幾次托人去寧波查找,曾有人告訴他“這個人你不要找了”,他不信。父親去世後我繼續找,或輾轉請人幫忙,今年初還在網上給寧波市長、市公安局寫信,答復都查不到。每次回到無錫跟老姑媽談起家史,總不死心,他應該有後代吧?如果是跟國民黨走了,那麼台灣開放大陸探親已幾十年,為何也無消息?想起歷次運動中父親都要遭罪,單位裡就是懷疑他有哥哥去了台灣,一再追問“你怎麼不知道他們的下落?”僅憑官僚地主家庭出身,就是革命的對像,父親在省糧食廳幾十年,始終是低著頭過日子,1969年全家下放溧水農村,一去十六年。

 

心頭翻滾,悲多於喜。“喂喂,怎麼不說話?”電話那頭在呼喚我。冷靜了一下,問明許麟的手機號,撥通他的電話。。。他說他父親的身份證上就寫著父親許湛之,母親是邵氏。沒錯,是祖母的另一個孫子來了。他又說;“祖父是吳稚暉的學生,留學日本振武學堂,清政府時是管帶,祖母常年住佛堂,吃齋念佛,不大回家,小孩個個有自己的奶媽,家裡兄弟姊妹都是跟著佣人生活。。。”早年的確如此。我問他,他父親是哪年生的,他說是民國二年七月初二。這與家譜記載完全一致,《錫山許氏宗譜》載:“廣鎣:嘉澍三子,字復民。生民國二年癸醜七月初二日。”

 

他很驚奇,從不知道他父親原名叫許廣鎣,也很驚喜還有個95歲的姑媽健在。他小我六歲,稱呼我堂哥,說盡快安排好手頭上的事,就來南京認祖歸宗。

 

據此,許麟是三伯伯的兒子,我的嫡親堂弟,沒錯。他說的都是我家早年的情況,這麼說祖父母還有一房子孫好好地生活在台灣,不由人感慨萬分。八十二年才有後人來相認,這種小說裡有,電影上才見的離奇故事,卻發生在我家,心情之復雜,筆墨難以形容。老一輩已大半凋零,我自己也已步入老年。

 

立即報告八十八歲的老母和無錫老家九十五歲的姑媽,猛然裡來這個消息,她們也都楞住了,似信非信。許麟又來電話,我將無錫姑媽的電話號碼告訴了他。夜十點多,姑母在電話裡冷靜地對我說,“外面很亂,什麼樣的事都有,他說你祖父從日本回來一趟就生一個兒子,這就不對。許家的歷史,圖書館、檔案館都能查得到,我們現在生活得好好的,要是來個台灣特務,這就麻煩了。”她顯然是心有余悸到今朝,當頭給我一瓢冷水。我則認為不會那麼巧,我無權無勢,又不掌握國家機密,來騙我有什麼用?事情來得太突然,直到深夜,頭還在暈,像是血壓陡升。

 

第二天我和小妹進城,去拜訪許麟的內侄,高大又文氣的劉懷祥,研究生,轉業到這個區政府的解放軍理工大的體育副教授。他曾多次見過他姨媽姨夫,給我們看電腦裡台灣姨媽和表妹們的照片,他送我一本與人合寫的書《蹴鞠 –世界最古老的足球》,熱情地請我們吃飯,還撥通無錫朋友葉峰先生的手機,是葉先生用了很多功夫幫許麟尋找我們。

 

許樹錚(中立者)許琳琳兄妹與劉懷祥

 

二、   追根溯源 葉峰先生有心人

 

葉峰詳細告訴我尋根經過;他是由劉懷祥介紹,去年11月在上海認識許麟的。“交往了幾個月,歷史地理,尤其近代史,談起來與許麟先生很是投機,成為朋友。今年5月中旬我和許先生、劉先生在南京小聚,晚上在賓館,許先生告訴我,他老家在無錫,祖父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在日本加入同盟會,回國後在廣東新軍當過清軍管帶,是辛亥革命元老,叫許湛之,是民國元老吳稚暉的學生,辛亥革命時丁憂在家,參加了無錫辛亥革命,是民國無錫第一任防衛司令。我問:‘你老家是否還有家人’。他說90年第一次回無錫,是南京軍區接待,派車送他過去的,沒人知道小河上,沒有找到家人,後聽說老家沒人了。

 

回無錫後,我對許先生講其祖父,很是驚喜和好奇,到現在我是第一次遇上辛亥革命元老後代。想起去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全國隆重紀念,無錫也是。在辦公室,我好奇的在百度中輸入無錫辛亥革命,在其中找到了一條消息:‘無錫辛亥革命元老許嘉澍,字湛之,其孫63歲的許樹錚先生應邀從南京來參加了無錫的紀念活動。’當時我無法確定許嘉澍就是許麟的祖父,他講過在大陸沒有家人了。

 

 

 舊時的無錫,到處是一路一河的格局。

                       
616日,我到上海辦事,晚上和許麟先生及亞太先進科技國際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林大經先生一聚。餐罷,我和許先生談起了網上查到的資料,許先生很高興,說:「我在大陸可能還有個哥哥。」許先生說他爸爸講過,祖父也叫許嘉澍,但爸爸的身份證上寫的是許湛之,爸爸很早就到浙江學生意了。後又講到:「我的老家在無錫市中心,叫小河上,爸爸講老宅很漂亮,都是雕花的,你在無錫工作,在無錫有很多朋友,請幫忙找找,要是老宅還在,想回去看看。要是能找到其他許家人,問問是否有家譜,要是有,想看看」。

文革前的許家鄰居、有600年歷史的少宰第孫狀元家大門

 

  許鏡嫻、許樹錚姑侄應邀出席無錫辛亥百年座談會

 


回無錫後在無錫地圖上怎麼也沒有找到「小河上」這個地名。問遍了所有比我更熟悉無錫的朋友,都說沒這個地方。問我住地周圍六十歲以上的老無錫人,也沒人知道這個地方。我陷入了窘境,心想:可能要辜負許先生的重托了。思來想去,620日左右,再到網上去搜索,搜到另一篇關於許樹錚先生參加無錫市檔案局組織的辛亥紀念活動的文章,其中提到他94歲的姑母也一同出席的。後來我用許嘉澍名字在網上搜索,在『辛亥革命網—辛亥群英譜』中找到了許樹錚先生寫的祖父傳記,清楚地看到其祖父名嘉澍,字湛之,及無錫住址舊名小河上,解放初填沒了河道,變成馬路,改名崇寧路,就在無錫市中心。許氏家譜在無錫市圖書館古籍部。

 

這樣,與許麟先生提供的信息就基本符合了。我想,這好辦了,我有幾個朋友與市政府領導關系不錯,許樹錚先生來無錫參加活動,肯定有聯系電話,找到他不難。當晚即將網上搜到的資料電話報告許麟先生,並告訴他,他可能還有個95歲的姑母在。許先生很高興,跟我講:‘爸爸叫許復民,1913年生,如在世,今年100歲,在家中是老二,因為有個二哥去世了。’

我把打印的資料查了一遍,許嘉澍傳記的五個兒子中沒有叫許復民的,又和許麟先生通了電話,約定下次到上海去時把資料帶上,讓許麟先生確認後再找許樹錚先生。第二天趕緊把這些都告訴了也同樣關心著許麟尋根的劉懷祥。”

 

三、還原歷史 伯父自傳情最真

 

事情十分清楚了,復民就是我三伯父,我們從不知道三伯伯去了台灣,想不到今生還能聽到消息。只不知他為何不用本名,而以字“復民”行世。我父親字長民,但他從來沒有用過。

台灣的弟妹很快發來了復民伯伯的幾幁照片,以及他在民國五十七年親筆寫下的《自傳》,其第一章《家世、個人及家屬生活狀況》寫道:

 

事情十分清楚了,復民就是我三伯父,我們從不知道三伯伯去了台灣,想不到今生還能聽到消息。只不知他為何不用本名,而以字“復民”行世。我父親字長民,但他從來沒有用過。

     

台灣的弟妹很快發來了復民伯伯的幾幁照片,以及他在民國五十七年親筆寫下的《自傳》,其第一章《家世、個人及家屬生活狀況》寫道:

 

“余姓許,名復民,江蘇無錫人,民國二年七月初二生。世居本邑南鄉,薄有恆產。叔祖履樵公,學而仕,清末服務外務機構,為公使銜參事。及遷居城內,先父嘉澍公十六歲負笈東瀛,入振武學校。畢業後隨趙伯先同志赴粵,歷任廣東武備學堂學生隊長及新軍輜重營管帶。民前二年,祖母仙逝,離城返籍。守制未滿,武昌起義,先父與秦毓鎏先生在本邑率先響應。光復後,秦先生任民政長,先父任警務長。秉性耿直,重正義,尤熱心地方公益,頗為邑人稱道,對黨國不無貢獻。”

 

這就更是確信無疑了。家譜記載,明代中期已從南鄉方湖徙居無錫城內夾城裡,“康熙庚寅八月十六日自夾城徙居談渡橋緣雪巷”,“乾隆癸未徙居南城門水曲巷北首”。復民伯伯的“及遷居城內,先父。。。”那應是指清末從無錫南門遷居市中心的小河上。這份《自傳》,可謂字字璣珠,滿篇錦繡,甚多我們不知道的歷史,家史就是國史,這無疑是一件寶貴的歷史文獻。

 

    民國時,從河對岸看許嘉澍家 (有黑色照壁並自設碼頭)

 

復民伯伯高中學業於寧波,抗戰勝利後進入國民黨浙東行政專員公署及奉化縣政府任職,追隨蔣經國先生。1949年隨國民黨撤退舟山群島,再隨部隊撤往台灣。曾在軍方青年戰士報社任主任一職(相當於大陸解放軍報社)。而他夫人的舅舅、中將周靈鈞又是台灣對大陸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均在中樞機構,與大陸家人聯系,有“通匪”之罪,這是可以理解的。197865歲退休。1987年農歷端午節因病於台北空軍總院辭世。生前關照兒子,有機會回大陸,一定要去無錫小河上尋找家人。臨終前要求後事依照無錫鄉風辦,做七,土葬,不要台灣人的梅花形棺材,家人一切照辦,特地尋找上海式樣的棺木。他是第一個入葬台北無錫公墓的。

 

我將家譜照片和這幾年寫的家史研究文章網上發送給台灣。到家父這一輩的五世世表中,第一欄許毓清,是先祖清代藏書家文獻學家許仲堪的孫子,經十四年“太平天國”戰亂,許仲堪僅剩了毓清一個後人,這就是小河上許家的先人。在無錫,小河上許家當屬名門望族,是傳承有序的千年書香人家。那幾天,兩岸青鳥頻頻,電郵不斷,從復民伯伯書法雋永、文字雅致的《自傳》和許麟夫婦給我的郵件短信看,許氏文脈一脈相承。相比,大陸人筆下則清湯寡水淡而無味,不可同日語。

 

復民伯伯是怎麼到寧波去的,老姑母慢慢回憶出來了,是我祖母的寄娘一家在寧波,寄爺在寧波電廠工作,寄娘家可能人丁少,將復民伯伯帶了過去。當時我家裡還可以,復民伯伯還是小少爺,他的大哥是上海大同大學附中高中畢業的,而他自己,《自傳》裡說;

 

“余髫齡時吾母即教識字,六歲入省立三師附小。民十三年畢業,正擬赴滬入大同附中,適江浙戰爭,交通阻斷,乃改從吾邑舉人嵇老先生修讀國學,苦難強記,而整日枯坐死讀尤非初出新制學校之余所能忍受,數月後終致逃學中輟(爾後視讀書為畏途,成績一落千丈,種因於此,悔之已晚)時為十四年春,暑期入三吳中學。翌年,因父喪及病,又輟學。十六年春,隨外祖至寧波,入四明中學。”

 

是這樣,我的祖母邵毓瑾先生,自幼飽讀詩書,一生手不釋卷。《自傳》說“外祖為寧波電力公司總工程師兼電力廠長”。姑母回憶說,寧波的寄娘是她出嫁前去世的,我祖母還趕到寧波去奔喪。解放前夕祖母曾托無錫交通銀行行長、老親伍愛伯先生去寧波打聽三伯父的情況,回復說有人看見他穿軍裝了,後因時局混亂,無法再去尋找。據三伯伯告訴兒子許麟,寧波還有一位叔公,平時很照應他。許家在寧波電力公司有一些股份,他來信言道;“樹錚大哥如晤:家父是19251926年間去的寧波。許姓叔公系家父閑話家常時偶爾提及,但在寧波接受高中教育是肯定的。在台灣軍中檔案皆是如此記載。家父個性耿介,不苟言笑,甚少談論過往之事。當時台灣的政治環境也是嚴禁與大陸接觸,望你諒解。愚弟許麟敬上”。這些股份,一解放還不都充公沒收了?

 

四、今朝夢圓在南京

 

這之後我與無錫浩源表哥QQ頻頻聯系,與姑母細商接待方案,並征求許麟意見,他於27日來信說“今晚先到上海,明早盡早赴虹橋火車站乘高鐵往南京,購票後即將班次時間電稟吾兄。至於周日晚宴後之行程與住宿,勿為弟煩心,屆時視情況而定。徑返上海或隔日動車回余姚均可,兄年事已高,多靜心休養,弟常年在外,食宿瑣事,當能自理,勞您掛心,弟心難安。”

 

七月廿八日中午,赤日炎炎,我們兩兄弟終於在南京火車站見面了,堂弟戴著眼鏡,說的台灣普通話,比我高,比我胖,言談裝束是典型的港台同胞模樣。漫漫歸鄉路,心情是苦楚的。懷祥通知的揚子晚報記者采訪又是拍照又是詳問一切,反倒衝淡了首次親人重逢的氣氛。

 

許家已搬到南京五十多年了啊,我的東郊別墅,書房裡高掛祖母照片及先祖墨跡,撫摸著劫後殘余的祖父母清末從廣東帶回來的衣箱家具,許麟回家了。晚上是我們許氏兄弟姊妹的團圓宴,許麟拜見嬸嬸,“可惜你叔叔看不到這一天了。”老太太自是感慨萬端。

 

 

初次見面,說不完的話。送他一摞書刊,本本有我鉤沉發表的家史研究。這些文章花費我四年功夫,嘔心瀝血,只為不使一個個先人的貢獻堙沒無聞,自問有此歷史責任。但我也深知,幾十年的極左思想余毒未消,這些文章送人,親戚們拿到後大多是扔在一邊,不會有幾人細讀的,至多為他們增添一點虛榮心而已。有興趣的只有復民伯伯和我父親,可是他們早走了。如今,堂弟許麟才是最值得贈送的人,他說“你的文章我全部在網上拜讀了。”

 

揚子晚報記者拍攝的火車站兄弟相見

 

許麟拜見88歲的嬸嬸尹石君先生

 

河豚、海參、鮑魚。。。應有盡有,盛宴只為親人來。

 

          南京的許氏家人合影

 

 

五、此生誰料 拜見姑母回河上

 

次日回故鄉無錫才是重頭戲,頂著三十八九度高溫,小車從南京出發。無錫的弟弟小龍夫婦在高速公路出口處接車,直驅太湖邊的無錫湖濱公墓,先去祭拜魂牽夢繞的祖父母墳塋。弟媳已備下了錫箔銀錠,青煙繚繞中,眾人依次行禮。不堪往事似流水,八十二年鳳還巢,許麟代他父母看你們來了,保佑子孫興旺吧。

 

再去離此十余公裡的雪堰橋,這是大姑母許琴嫻終老的地方。許麟來前短信說;“理當去大姑媽墳前祭拜,也是做晚輩的心意與禮數。”1930年祖父逝後,許家大小姐與叔公家中常年聘請的裁縫自由戀愛,自不容於封建禮教之家,下鄉後又不慣農事,依靠娘家弟妹不時接濟,一生過得很艱難。十多年前《雷雨》改拍電影,演員在無錫尋訪體驗生活,真該到雪堰橋來,這是《雷雨》的真實版本。

 

她的兒孫帶路,一路烈日炙烤,荒草沒徑。夫婦合葬墓還在河邊,已然大樹掩映,而墓碑則已塌落河中,夏日水淺,河中風起,隱約可見。從前大姑母見了我,言必述許家事,她只比復民伯伯小一歲,今天娘家侄兒來自台灣,九泉有知,定是千愁萬恨一起消。表哥永康說這裡就要快幷村了。農家都要住高樓了,河塘老墳也就快沒有了。

 

    地下有知喜淚漣  祭拜祖父母許湛之、邵毓瑾先生  

 

         昔日慈父托付事,今天已到眼前來。

銀錠一袋,陽上孝孫許麟敬獻

 

一吃過小龍弟招待的美味午餐就直奔勤學路二姑母家,姑母許鏡嫻小三伯伯六歲,幾天前,台灣傳來復民伯伯照片,老人一看就說“十分面熟”,再細看,“就是他,三阿哥轉來了。”她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她是有福之人,悠悠八十二年。

 

一旦確信果真是自己的親哥哥後人要來了,老人興奮了,退休醫生表姐來電話說“她心情激動,這幾天心跳加速,每分鐘九十幾次,嘴唇都變紫了。”表弟浩然來電說,老人家“天天一大早就起來,到處揩抹。叫她不要做也不聽。”

 

以九五高齡迎接兄長的後人,會是怎樣的一種場景?許麟進屋即虔誠躬身行禮,藤椅裡的姑母即起身迎上前來,笑逐顏開。老人一襲得體的夏裝,敏識聰聽,記憶過人,全然不像是望百之人。室內窗明幾淨,紅木方桌雕花處,揩得干干淨淨。落座後我遞上復民伯伯46歲時拍的軍裝照片,她捧在手裡,看了又看,舉目朝許麟再三端詳

 

回來了,大喜事啊!

來的不容易,快請坐。

 

老人舉目再端詳

 

“你爸爸一走就是八十二年啊”

 

謝天謝地,小河上的孫子回來了

八十年來辛酸事,又隨喜訊到心頭

 

憶往事,數家珍,歷歷如在眼前。

 

 

許麟與表哥浩源、堂哥許遠生、表哥浩慶、姑母

 

她回憶說,她和三阿哥復民自幼感情很好,結婚前一年,三阿哥從寧波回來,說“小妹你結婚我要送你一對寧波嫁藍。”她還盯了一句“說話要算數啊。”當年寧波嫁藍是時髦東西,竹編,有兩層,很考究,可是後來復民哥哥就再也沒有音訊了。

 

姑母客廳窗前,就是祖母一生常去居住和做佛事的無錫佛學會,她和少宰第孫家的長房媳婦過自愛先生都是無錫佛學會最早的創始人之一。小時候經常跟兩位老太太坐黃包車一道過來。這裡毀於文革,變成一家工廠。現在雖仍是無錫僧眾居士禮佛的地方,光景已不復當年。建築雖屬文保,遲早也會被無錫市政府拆掉,崇寧路一處處文保古建除了秦博古是中共創始人舊宅保留,不都拆光了麼?

 

當晚盛大的無錫團圓宴,特地選在我們小河上老宅對面以美食聞名的天福苑。這裡現在叫崇寧路,繁華得很。1992年祖屋拆毀,原地蓋起了中級法院公審大廳這宏大的樓群,在表弟孫宗樞指點下,許麟第一次站在百年故居所在地,緬懷先人,無盡思念。小河上,永遠是我們心中的根。

 

團圓宴上:姑母許鏡嫻,許麟,葉峰先生

 

開宴前許麟致辭

 

 

姑母和娘家三侄兒:許樹錚,許麟,許遠生

後排:侄孫許天麟,侄媳:李建寧,陳根娣

 

堂姑母許彬嫻的子女:前排:小琳姐姐,宗樞,梅琳姐姐

後排:宗樞太太李琳,小琳先生孫巷熙,梅琳之子劉石民

四世同堂的姑母家:玲玲、浩源、浩慶、浩然及家人

 

眾親戚笑語相逢,無錫人就是與別處不同,雖盛夏酷暑,個個衣著光鮮,這場面在我結婚後還是二次重來。姑母和許麟弟的開宴講話極為感人,姑母說兄弟之間要團結,是的,弟兄一心,其利斷金。而許麟弟則祝願大陸的親人都能跟姑母一樣健康高壽。接著請葉峰先生講話,協助許麟尋根,先生當居首功。紅燈高掛,杯觥交錯,小河上許家歡慶團園。

 

姑母和三個娘家侄兒合影,一個曾插隊多年,歷盡坎坷,一個生下來就因父親“三反”中被屈打成蘇南最大的老虎而送了人,十二年前家人通過無錫育嬰堂(孤兒院)的殘破歷史記錄才輾轉尋到他,獄中的父親為其起名許冤生,一個是五十九歲才找到家門的許麟。滿座親戚莫不唏噓嘆息。不是大陸的改革開放,一家骨肉何能團圓,且都生活得不錯?記功要記鄧小平。

抗戰萬死千傷,是中國人的一場浩劫,我們小河上許家亦為國貢獻至巨,然而數十年來卻銜枚噤口莫敢言。內戰更使骨肉分離,無數悲歡離合。今年是復民伯伯的百歲冥壽,魂兮歸來,總算我們一家團圓了。

 

最後,請欣賞一幅我家祖屋的照片;書房門上的“迎禧“磚匾,以為讀者諸君拂暑。

 

小河上故居建於清末,毀於1992年無錫舊城改造中

 

 

開放三十三年 八月十五夜許樹錚謹記

 

 

 

 

 

1:加州橙縣☆梁柳英七律

 

閲讀「82 年鳯還巢有感

曁欣迎許樹錚文友

參加風笛詩社誌賦

2012. 8. 19

 

南京遠遞報佳音  數十年來歷盡尋

戰亂分離蒙苦楚  和平聚合沐甘霖

騷壇喜見鷗盟至  藝苑縱觀摯友臨

風笛揚聲傳四海  倡蕃韻事扣人心

 

 

 2洛杉磯☆王倫德七律

 

讀了許樹錚笛長述記

82年鳳還巢」大作有感

2012. 8. 22

                    

(一)

 

小河上鎮路人稠  八二春秋盡別愁

鬩亂遺民四處置  衡平閭里十方陬

年年歲月年年度  處處烽煙處處浮

孫輩尋根今聚首  溯源裕後展鴻猷

 

(二)

 

小河上畔水悠悠  曲巷寒風穿帳鈎

幾許名紳倥別散  一鄉梓里譜還留

回家惟盼家庭健  去國皆因國外謀

八二年來今得見  離人相擁淚雙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