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廿二仙林行

 

我自1992年無錫祖屋面臨拆毀時,寫信向省市文管部門呼籲要求保護,即認識南京博物院梁院長白泉先生。接信其秘書打電話給我,說梁院長親自為我寫了一封很長的信給無錫文化局。此後,前省委秘書長柳林等都為此批示給無錫,主張就地保護。聽說有關方面收到的各處批覆有一尺高,但無錫市政府為了實現將崇寧路變為「政法一條街」,還是將我故宅連同一座精美的磚雕門樓全部拆毀了,這條在文革後無錫文物普查中,確認祠、堂、樓、閣最多最好,明清兩代號稱寸金地的鄉紳人家集中之地,遂從此消失。過後,我攜祖屋錄像上門拜訪梁院長,不意一見如故,自此成為至交。

 

 

 

 

未久,更得識錢其玨先生(錢其琛副總理的胞兄)加上外貿同事小錢(永紅兄),彼此投機,時常歡聚,茶敘宴請。錢老伉儷常是召集人,錢伯伯是著名文人「一代儒宗」錢大昕之後,舊學深厚,談吐睿智,雖皇親國戚,為人非常低調,窘居陋巷,兩個小房間,客廳僅五六平方,小得來客無法轉身,喝茶只能去臥室,人聰明,緊跟時代,甚至能電腦拆拆裝裝。梁院長學貫中西,滿腹經綸,還慈悲心腸,接濟別人。二老待人總是忘卻年輪,滿腔熱情,小錢兄家學淵源,勤於筆耕,為祖父錢寶琮先生立傳,一眾五人,忘年之交。不才忝列末座,每相聚總能學到新知識。不料2005年底,年方八十、精神狀態極佳的錢老突然中風去世,梁院長和我又分別搬遷仙林、東郊,往來便少了許多,彼此賴電信微信聯繫。

 

    以往的梁府座上客恆滿,杯中茶不空,真是是「我有嘉賓,中心喜之」。疫情期間,想必一樣冷清,前日去詠梅山莊探望。不少日子不見,梁院長看上去還那麼年輕,談起來滔滔不絕。九十二歲的人,精力旺盛思維敏捷,言談動作,五六十歲的也不如他。有男僕夫婦居家照料,生活仍如從前。聞訊前來作陪的梁公子渠河問我飯後是否有興趣去他家看看,那附近還有些文物古跡。我想也好,難得出門散散心還可長見識。梁院長也要陪我去,外面高溫三十度,戴口罩,坐公交,三轉四轉先到位於學則路地鐵站南的蕭宏墓。

  

蕭宏(473-526年),字宣達,蘭陵(今常州)人。南朝梁宗室大臣,梁文帝蕭順之第六子,梁武帝蕭衍之弟。封臨川郡王,任揚州刺史,加都督。官至太尉、驃騎大將軍。普通七年(526年)薨,追贈侍中、大將軍、揚州牧,假黃鉞,謚號靖惠。該墓於1997年被發掘。梁天監四年,蕭宏奉命都督諸軍征魏,軍至洛口,畏葸不前,結果大敗而歸。後因窩藏殺人凶手,妾弟吳法壽,與梁武帝女兒永興公主私通,謀殺梁武帝等行為,多次被降職免官。普通元年(520年),任太尉、揚州刺史、侍中。普通七年四月死,年五十四歲。梁武帝先後七次親臨病榻看望,恩寵非同一般。

 

貪官遠非今日始。蕭宏平庸無能,但愛財如命,貯藏錢財的庫房將近百間。當時有人向梁武帝密告,蕭宏家庫房中暗藏有兵器鎧甲。梁武帝很為不快,親往探視,打開庫房一看,三十餘間庫房中滿堆銅錢,其餘庫房中則滿是不計其數的布、絹、絲、綿、漆、蜜、朱砂、黃屑等物。梁武帝疑慮頓消,不僅沒有責備蕭宏貪婪,反而盛讚蕭宏是理財能手。蕭宏奢侈過度,沉湎聲色。王府高屋飛甍,彷彿帝宮,侍女千人,爭芳鬥艷。寵妾江無畏,服飾珠寶堪與東昏侯的寵妾潘妃媲美。《梁書》將蕭宏寫成寬和篤厚的長者,而《南史》綜合各方史料,寫出了蕭宏的怯懦貪鄙。

 

一千四百多年過去,地面僅存幾組石刻,1988年才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現在已成遺址公園。石刻巨大,相當壯觀,四面圍以玻璃罩,上覆以水泥亭子,可惜亭子不夠高,幾乎頂住了望柱。玻璃罩內的石刻腳下就是黃黃乾土,那怕鋪以塑料花草也是好的麼,太簡陋。石刻是辟邪二(西辟邪僅剩殘塊)、望柱二、碑一、龜扶二,東西對列。東辟邪身長 3.2 米,前寬1.48米,後寬1.38米,連座高三米多,昂首挺胸,口大張,舌伸及胸,生氣勃勃,作大步向前邁進狀,粗長的尾巴內彎著地,雄性器官飽滿突出,格外慓悍有力。西石柱高五米,扁圓形,表面刻廿八道瓦楞紋,周3.2米。柱額向北,上刻銘文 「梁故假黃鉞侍中大將軍揚州牧臨川靖惠王之神道」。東石柱原來已斷為數節,1988年修復並豎立於原地。東石碑已佚,西石碑完好,碑文風化漫漶難以辨認,碑身北側上下刻一列神怪、羽人、朱雀、青龍等八圖,周有卷草紋,形態豪放飛動而華美,亦是碑刻浮雕之精品。歷經千年的石刻仍給人以美的震撼,梁院長細細向我介紹這些石刻,說望柱的形製都是從印度來的,是Asoka王朝的東西。並說石刻相對,中間應是神道,現在卻是一碧水池,這就不對了。同在棲霞區,不遠的甘家巷有更多六朝王陵石刻,他日定要去看看。

 

離開蕭宏墓,坐330公交車去位於仙鶴門的鄧廷楨墓,靈山北路南側下車,走過一段鮮花盛開的高檔別墅區,轉彎進山,入林中小道,頓覺蔭涼宜人。路新築,無人到,跨過山澗石橋,一抬頭,高坡上就是鄧廷楨墓了。一座坐東朝西狀若復鐘的古墓,墓圈寬大,倒也氣派。然碑甚矮小,約莫一米多高,刻著「清兩廣閩浙陝甘總督鄧廷楨之墓」,一望而知不是清代原物。果然,讀背面所刻「重立碑記」,道是原碑 「被埋在大蒲塘水壩內,故立新碑以誌其事」。落款是南京市文管會1962年十月。六十年代中,此墓未曾毀掉就是大幸了。

 

史載鄧廷楨在中英鴉片戰爭中力主禁煙抗英,與林則徐齊名。道光廿六年(1846),卒於西安任所,歸葬靈山。墓前原有鄧廷楨夫婦兩塊墓碑,一刻「皇清誥封榮祿大夫振威將軍顯考解筠府君之墓」,一刻「皇清誥封一品夫人顯妣張夫人之墓」,兩碑皆在1958年興修水庫時,去派了用場。1982年,此墓被列為省文物保護。這裡原是偏僻山林,周圍盡皆農田,這位鄧公不會想到身後一百七十年竟會地接繁華,名列愛國主義教育單位,先生地下有知,何其欣幸乃爾。

 

一番仙林訪古探幽結束,拜訪山水風華內小河兄的雅居,又是一種味道,精緻高敞,移步換景,推窗是成片英式別墅,再遠是一抹青山,仙林景致是好。小河兄退休後辦了畫展,出了畫冊,平生之願圓滿矣。偌大的府第,上下只一人,夫人新加坡探望兒孫去了,因疫情一時回不來。車到仙隱北路,梁院長執意要送我過馬路上車,看我坐上位子,才揮手健步而去。青雲知己,潭水情深。心不老時人不老,周有光不是輕鬆活到112歲麼?

 

稿於20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