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少 時

       少時的生活就算多苦,我也想回去。

      少時住在西貢阮公著街,又名潮州街,父親賣粉麵," 景記 "粉麵車教人難忘是經濟實惠;我一向愛吃粉麵卻是與此無關。兩歲時,每天清晨五時許,就拿著杯子到巷口買咖啡了,巷口咖啡店老板娘聽到戴在腳上,銀鎖的幾個小鈴搖向巷口時,就拿了一支蛋捲在等候著,咖啡仔付過一毛錢就把蛋捲帶回去。

      每天由母親背著趁市,必在市口買一坭豬(撲滿)擱在母親後頸上,母親總是抬不起頭。回家時則輕鬆多了,坭豬早己墜地還諸泥土。這兩事我不知道一直維持了多久。

       三歲時己生活在柬埔寨了,金邊市對面一個喚 " 水淨華 " 的小長島上,只得一條公路,面路背海的高腳屋用竹建造。平時可在屋下種菜,潮漲時在屋中缺口處垂釣,附近每週網魚兩次,由兩大木船圍網。手臂般長的魚都丟掉不要,開放自由檢拾,每飯魚肉任人。

      住屋對面是一染房,前面空地兩旁植著高大可作染料的樹,果子壓汁製顏料。每逢星期一都有一隊和尚到空地排列,高諾 " 蠟八路 " ( 柬語 ) ,主人便出來合什分發齋菜。不遠處除一市場,一所中華小學外,唯一消遣是過舊歷年,遊行隊伍首尾除四隻醒獅外,還有妝成本頭公、取西經、滿天神佛、神打無所不備。隊伍走到路盡頭再乘船環島一週才結束。

       重回越南是在一九五五年內戰結朿後,在西貢舊伍倫" 逸仙分校 ",由一年級下半年開始至三年級上半年退學,遷居到華人眾多的堤岸,在新會學校,由四年級至小畢,與荷野是硯友,一直保持著交往。

        賦閑在家煮飯洗衣,晚上上越文夜校,又隨姊姊織布、搓神香、織綢緞,空閑時讀荷野送的一套銅版繡像四冊紅樓夢,父親的一冊包公奇案,及一些薄本武俠小說。

        在不大懂事的十三歲,便離家到遠處當學徒了,最大的獎賞自己的是,把早餐錢省下來,看場粵語片或買本《越南新報》周刊,尋讀荷野新作。若早餐錢用來吃了炒河粉,只好深居讀讀荷野抄贈香港詩人 徐訏 的新詩。

 

           2004   元月                紀念母親逝世十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