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賞月

中秋夜,一輪很好的滿月,讓陰有陣雨的預報落了空。

一群文友應邀聚在文聯的後花園賞月。文聯剛搬到新址,在一條名為西街的老街上。一幢建於民國時期的小樓中西合璧,自成風格,透出古樸之氣,前有天井,後有花園,環境清幽雅致。圍坐在石桌旁,擺上幾樣水果,還有瓜子、花生,自然更少不了月餅,大家手拿一杯清茶或啤酒,天馬行空,閒談甚歡。

“這麼好的地方,該起個好聽的名兒才是。”記不清是誰先提議。

“已經命名了,叫文壇藝苑。”王主席脫口而出。就像趙本山小品中說的響亮但不夠文雅,眾文友都認為此名太過直白生硬,一口否定了。王主席又拋出“雅園”一名,說文聯是文人雅聚、吟詩作畫的場所,倒十分貼切。雅則雅矣,卻司空見慣,還是難合眾人心意。

與民居相鄰的角落處立有一假山,水流潺潺,環園的一條小水渠,內有彩鯉遊弋,倏忽往來兩個小池間,並不懼怕來客。一文友見此景象,頓生靈感:“何不借流泉兄的名字,取名流園,也學學古人流觴曲水嘛。”“蘇州倒是有個留園,名氣大得很。”有人附和。只可惜這園子逼仄了些,無法真正體會流觴曲水的妙處,又如何敢與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的留園相提並論?

另一文友環顧園中栽植的花草樹木,說:“不妨叫做杏園。”我不清楚是否真有杏樹,這杏園,小城原有一處,仿《遊園不值》中“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之意境,內塑多尊葉紹翁石像,或坐或立,奈何終日大門緊閉,尋常人難以進入。隨即有人應答:“不妥不妥,一則重名,二則又讓人有拒之門外的錯覺。”

月色如水,右側一隅,碩大的芭蕉樹影映半牆,“叫蕉園吧。”文友就地取材。“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這是歷經世事之後的滄桑,只是這名兒多少顯得拗口。

我默然無言,在心裡努力著欲取一個朗朗上口又富有意蘊的好名,絞盡腦汁擠出幾個,連自己都難以滿意,無奈作罷。

臨近散去,一群文人最終也沒想出特別中意的園名,不免有江郎才盡的感歎。

空中,一輪明月依舊皎皎。

 

                                                      20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