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深處茶坦村

 

 

    再去茶坦,多半是衝著桃花。

    昔日的同事、現在農辦任職的觀榮君曾與我提及,茶坦正在建設省級新農村示範村,其中的舉措之一便是在村中遍植桃樹,約有2000余株。我在劍池街道工作時,去茶坦是尋常之事,但那時似乎很少能見到桃花,我想像著如今“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美景,不禁心向往之。

    到茶坦一看,哪裡有什麼桃花的影子,我掩飾不住的失落,便對觀榮君戲謔說:“你這家伙,所言不實,該當何罪?”他哈哈一笑:“非我之罪,是你自己太性急了!”。然後解釋說,桃花要在近期才能栽下,要看桃花得等到明年開春。我恍然大悟,差點誤會了他的一番美意。

    猛地想起詩仙李白的一件趣事:李白素愛桃花,在流寓宣城時,隱居在涇縣山村的士人汪倫,欲請詩仙來家中痛飲歡歌,傾述衷懷,於是馳書一封:“先生好賞花,我這兒有十裡桃花;先生喜豪飲,這裡有萬家酒店,何不來此一樂!”李白一聽非常高興,立即乘一葉扁舟,溯涇溪而上。即至見面時,汪倫才告罪說:“我怕先生不肯前來敝鄉,才寫了那封書信。其實十裡桃花只是潭水的名字,萬家酒店也只因有家酒店的主人姓萬。”李白一聽,非但不以為罪,反而寬慰說:“你的信雖然是誆我的,但那封信和剛才的解釋可謂是匠心獨運,很有詩意。好一個‘十裡桃花’、‘萬家酒店’啊!”說罷兩人暢懷大笑。十裡桃花的勝景雖然沒有見到,但好酒卻是有的喝,加上汪倫的熱情接待,相互唱和,李白樂不思愁。當他將要離去時,汪倫還唱著歌為他送行,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站在小舟上,深情地吟唱道:“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就是那首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名作《贈汪倫》。

    我不知觀榮君是否聽說過這一故事,桃花雖未看成,我同樣感激的是他對朋友的那份摯情,更贊賞他對工作的認真與執著。他們提出的“建設生態田園村,打造龍泉桃花源”的構想,真的很富詩意, 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流傳以來,生長著美麗桃樹的田野便成了世外桃源的像征:“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在陶淵明所處的時代,這樣的世外桃源無疑是一種奢求,可望而不可即,但對於今天的茶坦,卻即將變為現實,它原有的濃郁田園風光,已足以使人陶醉,“狹口而入,谷地一番,豁然開朗”,“中為耕地,邊為村居,形如荷葉”,本就一渾然天成的桃花源,其美麗已勝人一籌,況又有這麼多領導厚愛,撥付大量資金,村民們更是竭盡心力投工投勞,茶坦的新顏,當更加迤邐嫵媚。

    第二年陽春三月,我應約再次來到茶坦,只見五座環村大山的山腳下,進村道路的沿溪兩側,農戶的房前屋後,無數的桃樹,枝木俊秀,開得灼灼,粉若雲霞,透著靈動與嬌媚,加以風拂柔柳,婀娜多姿,自有一派“桃紅柳綠”的勝景。平坦的田野,滿目所見,盡是黃澄澄的油菜花,綴以白牆青瓦,此情此景,使人不由得生出“長嘆桃源無覓處,不覺轉入此中來”的感慨……

偷得浮生半日閑,茶坦村裡賞桃花,這個離城咫尺之遙的小村落,真的是美如仙境了……                              

                                   2010.10.27寄自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