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的出名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得益於《大紅燈籠高高掛》、《喬家大院》等幾部影視劇的熱播。

    喬家大院位於祁縣喬家堡村正中,這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築群體,從高空俯視院落布局,很似一個像征大吉大利的雙“喜”字。整個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築面積3870平方米。分六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臨街,四周全是封閉式磚牆,高三丈有余,上邊有掩身女兒牆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顯得威嚴氣派。其設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充分體現了我國清代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被專家學者恰如其分地贊美為“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難怪有人參觀後感慨地說:“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

    喬家大院是俗稱,它的宅名叫“在中堂”,房主人的名字叫喬致庸。 喬家如何有財力能建這麼大的宅院呢?這要從喬致庸的爺爺喬貴發說起。喬貴發從小父母雙亡,不得不寄食在舅舅家中。由於舅母的歧視,喬貴發長大後回到喬家堡村獨立生活。有一次,村中有人娶親,他前去幫忙,不料遲到一步,便受到管事人的冷言冷語諷刺。血氣方剛的喬貴發,一怒之下便去了口外,在包頭苦捱了30年。 最初,在包頭薩拉齊廳老官營村的合成當鋪做店員。店員中有一個山西姓秦的老鄉,兩人一見如故,便結為異姓兄弟。十多年後,兩人稍有積蓄。便另起爐灶,自立門戶,喬、秦二人能審時度勢,同心協力,精打細算,苦心經營,從經營豆腐、燒餅以及零星雜貨,進一步兼營打造銀器。由於待人接物好,又善管理,生意日見興隆。在這蒸蒸日上的生意面前,喬貴發及其後代恪守祖訓,經常警惕奮發,力求持盈保泰,不斷發展。秦家子弟恰恰相反,吃喝嫖賭,生活驕奢淫逸,終於坐吃山空,入不敷出,只好逐次從號內抽出本金。秦家抽出的本金均由喬家補進,秦家抽一股,喬家往裡補一股,最後,兩家合資的生意成了喬家的獨資生意。

    喬貴發的發家史,其實就是一部晉商創業史的縮影,他們將誠信飄在古樸的幌子上,將吃苦耐勞、忍辱負重印在荒山古道上,將創業的榮耀記錄在發黃的家譜上,構成了中國三大著名商派之一的“晉商“現像。誠如遼寧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商業史學會會長孔祥毅教授所說“晉商在其近五百年的歷史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留給後人以豐富的經營寶訓,是一筆澤被世人、恩澤後代的遺產。500年間,晉商以其勤勞、智慧傳承富裕、文明,足跡遍華夏,聲名振歐亞,影響之大,在中國、在亞洲甚至於世界商史上都有一定的位置。”

    喬家的成功並不僅僅在於商界,在對子女的教育上,喬家也是目光獨到。當時山西晉中一帶以經商為榮,子女中最有才能者首選經商,次一等的才讀書求仕,以致連一些秀才也投筆從商,到後來竟然出現連參加科舉考試的額定人數都湊不齊的尷尬局面。官府無奈,只好臨時從票號中找一些書法較好的店員充數。而喬家卻一掃陋俗,以私塾的形式延請教師,在中堂家塾的教師都是有名氣的飽學之士,待遇十分優厚,民國19(1931)為年薪200塊銀元,年敬、節敬等紅包除外。每位教師有兩名書童伺候。飲食與主人中最上等的相同,每頓飯都有一位主人陪同,逢年過節要設專筵招待,宴請親朋時一定要請教師坐正席。放學時教師回家都有轎車接送,主人們一字排開送到大門以外,等教師上車後才回去。

    喬家對教師禮遇有加,教師自然感恩戴德,傾其所學。因此喬氏子弟多數受過相當程度的教育。“映字輩”上過大學的就有2人,第七代兄弟20多人中,則有12個大學生,其中獲得博士學位者2人,碩士學位者3人。還有多人從事教授、翻譯、工程設計等。由此可見,喬家主人的遠見卓識。

    余秋雨先生寫過一篇文章《抱愧山西》,之所以慚愧,是由於之前對山西的誤解與錯覺,而我對山西同樣報有愧意,以我有限的筆力,只能蜻蜓點水般地記下些流水文字,根本就無法深入地挖掘山西這座蘊藏量極為驚人的巨礦。但我仍鬥膽提起筆,是因為心中有一股難以遏制的寫作衝動,從任何理由上說,山西都值得大書特書。

 

                                2010.10.27寄自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