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離在城市與鄉村之間

 

穿梭在樓群摩肩接踵森林般聳立的空隙,行走在日趨世俗化功利化的城市,我們的腳步匆忙而疲憊,眼光遊離而短淺,心靈浮躁而焦灼,生活日漸殷實卻也常感空虛。在沒有一絲鳥鳴的天空,似乎,誰也不能讓心靈的風箏越過樓頂。於是,我們就常常逃避。

 

我們曾經沒來得及抖落腳上的泥巴,急匆匆從田園擠進都市。當然,從鄉村到城市,那不只是一段路。那是一段艱難的歷程、一段艱辛的歲月、一場曠日持久的磨礪與抗爭,更是一場華麗轉身的蛻變,一場涉及生活境界、思維方式、精神狀態等等一切的蛻變或者脫穎而出。在這個漸變的過程中,我們流了多少汗,付出了多少艱辛,恐怕都刻骨銘心。特別是對那些從鄉村打拼進城市的“城一代”來講,更是“誰知城中餐,粒粒皆辛苦”。他們多半註定是把一生的心血,澆鑄進冰冷的鋼筋水泥中。從這點上來講,如果談不上是一幕悲劇,那至少也有幾分悲涼或悲壯。

 

但是,流淌在我們血脈中固有的鄉土情結實在太濃了。我們渴望享有城市文明的豐盛大餐,任欲望的觸鬚瘋長蔓延。“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成為現代都市生活最貼切的註腳。更為可悲的是,面對鋼筋水泥的冰冷,人們的心再也升不起溫度並享有雅致的溫馨。縱然是七月流火,也無法融化靈魂深處的冰寒。戴著面具的人們用不停的忙碌來掩蓋內心的冷漠和麻木,乃至人情淡漠了,人畜情卻濃了——養寵物成為一種時尚。這是繁華表象下一種驅之不去的落寞與孤獨,是夜深人靜時一種撕心裂肺的痛。

 

要想醫好這種痛,就只有投入大自然,猶如投身母親的懷抱,以找回兒時的溫暖。畢竟,鄉村是上帝的創造,城市是人類的製造;鄉村是自然的,而城市是反自然的。人類的童年在鄉村,搖籃在鄉村,根在鄉村,魂在鄉村。如果說,城市是一個披著鎧甲的戰士,勇毅而激憤;那麼鄉村就是一個悠然望南山的農夫,恬靜而散淡。如果說,從鄉村到城市,是一個拼搏的過程;那麼從城市到鄉村,就是一個放鬆的過程。於是,人們便變車水馬龍般回歸自然,企求撿回一點遺落在鄉間的碎片,讓那春天的新綠一抹,夏夜的星一顆,深秋的一樹紅楓,或者雪中梅一朵,燃亮自己的視線,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讓靈魂獲得片刻的休憩與靜安。當然,更渴望用水的清澈洗洗靈魂,讓花的馥郁沁入心脾,讓青草的堅韌聆聽腳步,讓山岳的巍然強心壯骨。

 

城市與鄉村,如同人類精神的兩座碼頭。城市的商業屬性和鄉村的自然情懷,讓現代人成為遊離於二者之間的鐘擺,讓生活在鄉村的人們,多了一份對城市的翹望;讓生活在城市的人們,多了一份對鄉村的眷戀。或許,對鄉里人,城市是一座繁華的大樂園;而對城里人,鄉村是精神的後花園。所以,鄉里人還是要走進都市,城里人也同樣要回歸鄉村。

 

    其實,不要城市的喧囂,也不要鄉村的偏遠;不要城市的匆忙,也不要鄉村的安閑,找一處不城不鄉、不大不小的地方詩意地棲居,最好。

 

                                         201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