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體詩詞

看當代微型詩創作

 

在我國古代,就產生過三句以內的微型詩佳作。有記載的一首最古老的詩,據稱是皇帝時代歌謠的《彈歌》,就是一首微型詩:“斷竹,斷竹,飛土,逐肉。”全篇只有八個字,卻寫出了狩獵的全過程。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再如刺秦義士荊軻的《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只兩句,便成就了一個真正的詩人。這些詩篇幅雖小,但氣魄宏大,千古傳誦。

 

可見,當代微型詩不過是古代微型詩的繼承,是“老樹新花”。而且,古體詩詞也為當代微型詩創作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鑒。我們知道,詩體創新是詩歌發展的內在動力之一,是詩歌適應時代適應人民群眾精神需要之必須,也是詩歌走出困境開闢嶄新領域之必然途徑。就像任何新生的事物對其原有的舊體系必然地推翻一樣,新詩興起後,亦不斷地對古典詩詞發動猛烈的抨擊。作為新詩的革命對象,古體詩歌就意味著保守、落後、甚至反動!一時間似乎摧陷廊清,古體詩歌已無容身之地。西學東漸,歐化慢慢地取代了傳統。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七十多年來的革命與實踐,舊體詩詞不但沒徹底消滅,反而一度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這對於探索微型詩的發展多少有值得思考的意義。

 

首先,從古體詩詞的嚴密格式看微型詩體式的限定性

 

古體詩詞能夠得到繁榮發展,乃至發揮到淋漓盡致、遊刃有餘的境界,取得極高的藝術魅力,或許,正在於它有一個固定的格式。這一固定的格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妨礙了詩人創造力的發揮,堵塞了詩人情感宣洩的通道。但是。一方面,在形式的局限性中進行深入的挖掘,促使詩人進行反複的實踐、思考、探索和創新,使詩人的藝術功力不斷成熟;第二,在統一的規則下進行廣泛的交流,使得詩人們在相互借鑒學習、交流爭鳴的思想激蕩過程中,共同耕耘、悉心培植,推進了古詩的日臻完善。微型詩作為一種有嚴格限定(行數三行以內、字數30字以內)的詩體,也正是在限制中尋求一種淋漓盡致創造和發揮的自由。

 

其次,從古體詩詞的博大內涵看微型詩內容的豐滿性

 

最初的詩歌都是由高度密集的意象展示出博大的內涵。詩經中的四字句代表了漢語(詩歌)中最初和最優越的組合。譬如“風雨淒淒,雞鳴喈喈”(《鄭風·風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秦風·蒹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等等,它節奏短促,結構緊密,蘊含內在的張力;字數雖少,包含的大自然資訊和人的情感資訊最密集。譬如“楊柳依依”,我們不但看到了楊柳的枝葉茂盛,而且看到了它們擺動時相互拂拭、依依動人的整體姿勢。當代微型詩也正是因其“型微意不微”而開拓出無限豐滿的空間。

 

再次,從古體詩詞的高超造詣看微型詩創造的藝術性

 

古體詩詞以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的修辭方法和含蓄\明快、簡潔\細膩、冷峻\熱情、婉約\豪放、樸實\華美、工穩\潑辣、典雅\俚俗、精細\粗獷、用典\平易的語言風格等等,營造出驚心動魄的真情美、渾厚樸實的自然美、意境渾融的整體美、跌宕起伏的節奏美、整齊規範的形式美,歷經千年仍顯示著令人驚歎不已的高超造詣。特別是唐詩,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瑰寶,其體裁之完整、技巧之純熟、風格之遒上、境界之高遠,都達到了完美與輝煌,堪稱中國傳統詩歌之集大成者。所以,古體詩詞的無限魅力為當代微型詩創作提供了重要借鑒,使得當代微型詩創作已經並將繼續出現膾炙人口的精品。

 

最後,從古體詩詞的廣泛流傳看微型詩物件的大眾性

 

古體詩詞一般篇幅精短,精彩精闢,耐人尋味,琅琅上口,非常易於記憶、便於傳誦,所以它歷經千百年仍經久不衰,有著豐富的生命力和十分廣泛的群眾基礎。可見,任何時代,群眾都是喜歡精短佳作的。這正是當代微型詩蓬勃發展的現實動力。

 

                     2008.1.1 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