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潔冰:情繫粵曲卅

           

粵劇戲曲是廣州的傳統曲藝,是中國地方戲曲之一;在上世紀20年代至60年代是她最璀璨、最亮麗的時期,當步入70年代,因時代的轉替與趨向,粵劇戲曲開始式微,舞台上的演出亦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粵劇藝人台板生涯已成追憶!話雖如此,在本市社會上好些廣州鄉親,尤其是熱愛此傳統藝術的有心人士,數拾年來仍不離不棄地在精神與經濟上支持她,經過有關單位批准成立一個又一個的歌劇組織,使愛好者不論唱或欣賞都有個交流點,更慶幸的是可藉此機緣鍥而不捨地傳承下去,更希望能吸納年輕的一輩關注和參與。

對粵劇戲曲有著濃厚興趣與鍾愛的區潔冰,少年時就常在閒時哼幾句,雖不達標也能將一些戲曲朗朗上口,何車士工尺哼來也頭頭是道,只欠未遇名師指導開竅;至1978年因機緣到“聯聲音樂社”交流,認識了該社社長兼曲藝教練黃國光先生,黃先生見她對粵曲興趣盎然,就鼓勵她放下疑慮從最基本學起。她初學時模仿香港故名伶任劍輝腔調,模仿紅伶的唱腔很難發揮自如且有壓力,而且自覺聲調較為低沉,模仿他人會有“畫虎不成反類犬”之反效果;後來接受了香港曲藝界聞人,有香港“廟街歌王”之稱的尹光(從越南堤岸移居香港)建議她放下模仿的壓力,自由發揮自己的唱腔,如此一來不但為自己減壓還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往後更因緣得到香港曲藝前輩鄭幗寶、鍾麗蓉在唱功上的指導,一曲“洛水神仙”使她重新穩紮曲藝根基。除了獲得香港粵曲界前輩的指導之外更得到本市第五郡文化中心副主任陳耀枝先生在以其精湛的聲樂造詣諄諄善誘,令她掌握到如何提氣運氣復用丹田氣、在演繹時能揮洒自如;用情緒唱出曲之神韻以彌補不足;更蒙本市音樂界名師曾文雄、姚成、陳志強、梁滿盈等導師的悉心指導獲益良多,曲藝能如順水行舟。

傳統粵曲的曲詞是詮釋中華文化其中一個環節,歷來粵曲填詞的都是文學界精英如:唐滌生、南海十三郎等所填的詞句絢麗高雅而其壓韻與樂曲音符非常配合絕不牽強;如果唱者文學根基不穩確是很難將該曲的神韻盡情揮洒,只屬於依曲朗誦而已!區潔冰少年時代曾是育才學校(永遠街)和惠宣學校(趙光復街)的學生,自幼接受中華文化薰陶,亦是國學名宿曹信夫故老師的門生,因此對於傳統粵曲曲詞的內涵,皆能領會與掌握而能唱出該曲的神髓。卅多年來對粵曲的不離不棄與熱愛使她視此為畢生理想事業,全情投入於曲藝社的發展,為實踐“南方”創始人鄔振榮先生的遺願,幾經周折後得到各界人士及同好的鼎力支持,自接任“南方”立案人兼社長後與馬鏡全、蘇潔華、梁意興及曾文雄等熱心人士及社會各界同心合力將“南方歌劇社”推上藝術軌道;為提高自我的學習機會,她常與香港、馬來西亞粵曲界的前輩交流,吸收經驗為“南方”、為傳統藝術薪火相傳盡一分力,為自我藝術上不懈努力去探索求進。

農曆乙未年新春即至,太平盛世,民族和諧團結共享娛樂昇平,在此祝願本市各粵曲歌劇社活動更上一層樓,為華族傳統藝術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