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馬金剛賞析

 

一枝盛開在民族沃土上的玫瑰

 

讀王耀東《好一朵玫瑰花》

 

    抗戰題材的長篇小說,我讀了一些,印象中大致分為以下幾種。一種是史詩性作品,反映中國共產黨及她領導下的人民武裝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沉痛打擊侵略者,並取得最終勝利的歷程;一種可稱為心靈史般的作品,描寫在抗戰期間,某一階層特殊的心理狀態,給後人以文化上的反思;還有一種側重鬥爭策略,反映中華兒女的勇敢與智慧,激勵國人面對強敵要勇於鬥爭、善於鬥爭、敢於鬥爭。當然,以上幾種分法僅是筆者的粗淺之見,一般每一部作品在突出某一主題的情況下,都或多或少地包含了幾種主題。

 

    王耀東先生的長篇小說《好一朵玫瑰花》,也包含了幾種主題,然而,該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具有強烈的民族性,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具有大漢民族特點的藝術精品。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用民族傳統的手法來寫作

    小說的故事架構繼承了中國小說傳統模式,是那種“花開幾朵,單表一枝”的敘事方式,基本上是以時間順序拉動故事發展,以人物心理變化策動情節展開,非常符合中國人的閱讀習慣,給人以親近之感。說到這裡,我們不能不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即敘事方式與文學創新的關係,不可否認,多元化的敘事方式對繁榮小說創作的作用的確不可忽視,但是,正如茶壺與其中的茶水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茶文化一樣,傳統的敘事方式與散發著民族氣息的故事相結合,也許更利於表達手段的運用,至少比茶壺裡倒出咖啡來更自然、更合情理,不知耀東先生以為然否。說到敘事的語言,我們不能不提及作為詩人且以鄉土詩人聞名的耀東先生,他的詩歌語言深深紥根民族沃土,廣泛吸取時代精華,四十餘年的淬煉,其成就人皆見之,因此,用這樣的語言來潤澤小說,就使小說既讓人想讀,又讓人耐讀。

 

二是小說寫的是極具民族地域特點的事

    小說中的風俗習慣是獨特的,放到其他地方去就不一定讓人接受;鄉俗俚語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但說出來卻能讓人聽得懂,這同樣是一種創造,一種智慧的反映;主人公從事地下活動所用的道具在別處也難以見到,這同樣是由於獨特的地質、氣候、物產所決定的。所有的這些具有民族地域特點的風土人情至今仍有很強的生命力,如果你了解一下,會發現它們仍然活躍在小說所描述的那方鄉村舞台上。越是民族的東西越是世界的,其實每個民族,即使同一個民族不同地域,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性格構成,甚至對一個人的價值取向也會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能不能把這種文化現象表現出來,正是見證作者功力的地方。這種功力從哪裡來,很可能在於作者的情感體驗、積累。對王耀東來說,從五十年代末就離家當兵,然而在故鄉生活的廿年,正是他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黃金時期,家鄉的一草一木都將成為他日後生活的情感寄托,這一點我們從他的其他作品中足見一斑。對故土的情感,留在記憶中的人物、環境,形成了他創作中俯拾即來的素材,在這種情感狀態下,時間所造成的距離感沒有削弱人物、情節的真實感,反而卻因時間的過濾,而顯得更加可信與藝術上的真實。

 

三是小說刻畫的是一批民族性很強的人物

    在這裡簡要分析一下幾個人物:

1 野玫:民族精神的象徵

    野玫生在舊社會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她的父親身上較為集中地體現了中國農民的一般特點,比如:大男子主義傾向嚴重,有打老婆的暴力行為;追求低級享受,喜歡喝醉酒;很節儉,餓暈也捨不得買個燒餅吃;比較善良,對女兒的婚事未大加干涉。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野玫,自然天生沒有遠大的志向,但追求幸福的本能卻是存在的,這從她爭取婚姻大事的決定權上可以看出來。在她打柴的過程中,認識了鄰村的青年山柱,兩人海誓山盟,私訂終身,儘管她的愛情被外力破壞,卻依然表現出她追求幸福與自由的天性;當她被土匪劫持欲作“押寨夫人”時,她以死相抗,充分顯示出中華兒女“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剛烈;虎口逃生,她又一次面臨著婚姻大事的去向,從兩個意中人選擇其一的時候,曾一度求助於冥冥中的神靈,但同時也展示了她敢於從屈辱中崛起的民族氣魄;她為了保全丈夫與家庭,毅然深入虎穴,到對她垂涎三尺的地主武甲祖家當奶媽,並機智地與之周旋,展現出她富於鬥爭智慧的天賦;在她不經意間走上革命道路之後,她終於找到了生命意義的歸宿,無數次機智勇敢地完成了黨賦予的任務,表現出中華民族外御其侮的強大力量;而結識黨的代言人高奮勇,無疑為她樹立了精神上的支柱,充分顯示出了民族信仰的堅定性,同時她也誕生了真正的愛情,這種蘊藏在理性之中的愛情雖然沒有結果,卻閃耀著中華民族傳統的道德之光。從野玫這一女性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華民族的力量、精神、希望,正如作者在小說後記中所說的那樣:女人的崛起也是這個民族的崛起,女人靈魂的自由也是這個民族靈魂的崛起。

2高奮勇:民族精英的代表

新中國的命運是由生於鄉村的知識分子改變的,這是不爭的史實。對舊中國的知識分子來說,他們具有以下特點:處於社會底層,有改變社會面貌的願望;接受過一定程度的文化教育,對所處社會的認識較為客觀,容易接受新的思想、觀念,在改變社會面貌的行動中更注意方法與策略。然而,光有知識還不足以成為改變民族命運的力量,能不能接受馬列主義思想,並成為其忠實的履行者,才是一般知識分子與民族精英的分水嶺。小說還給我們提供了兩個知識分子的形象,一個是蝸居於鄉村的貧儒郭有文,雖滿腹經綸,卻恪守封建禮教,不僅不能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去改變生存環境,反過來卻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新思想、新事物的生成與發展;另一個知識分子是地主出身的武甲樂,雖然也在省城接受過文化教育,在家沒事也讀書,對社會有著自己的認識,卻受階級局限性的影響,消極地維護自身的利益,不願意也不可能推動社會歷史的發展。因此,改變歷史命運的重任,只能有高奮勇這種既有拯救人民於水火之中的願望,又有由馬列主義武裝起來的,堅定的無產階級知識分子來承擔,這正是民族解放的領導力量,民族的精英。主要表現在:

(1)能夠用先進的思想來武裝群眾、發動群眾。小說主人公野玫正是在高奮勇的幫助、指導下,掌握了文化知識,掌握了對敵鬥爭的方法,並最終成為一名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2)既能組織領導鬥爭,又能親身參與戰爭。他能夠指導野玫、吳松漢等人起身反抗壓迫,又能加入到具體的對敵鬥爭中來,這也是一名共產黨的基層領導者大智大勇的體現;

(3)將革命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的優秀品質。他幾乎沒有個人的生活,但這不說明他沒有對女性的渴望與情感,但這種情感因為服從鬥爭需要而被壓抑,他有的只是革命的友誼,這種為黨為國無私奉獻的精神,正是我們革命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綜上所述,我們能從作者為我們塑造的平易近人的革命者身上,體會到民族精英的真正含義。

3武甲祖:民族劣根性的代表

    武甲祖是個地主,是個農民式的地主。他的財富是靠壓榨、剝削而來;他的生活方式很腐朽,也很下作,有妻有妾,且在他的眼裡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為了漂亮女人,充分利用自己的權勢,是個典型的流氓;喜歡故作風雅,家裡隨處可見古詩古文,似乎很懂古訓,卻與使女在神像面前亂搞,典型的數典忘祖;投機性嚴重,一聽日本鬼子來,自己的利益將受侵犯,借抗日之口號組織民團,名義上抗日救國,實際上保護一己私利,結果家也不保;報復心很強,在自家的利益遭到日本鬼子侵犯時,也狗急跳牆,客觀上做了好事,實際上動機不純;他雖然做惡多端,但還稱不上大惡之人,是一個可以被革命利用的壞傢伙。作者寫這個人物時,對他一點好感也沒有,沒辦法,他就是這麼一種讓人怎麼也喜歡不起來的人。這種人總是有的,簡直是民族的寄生蟲,現在也有。

4黑虎星:民族敗類

一個徹頭徹尾的民族敗類,一個專毀民族精神的民族敗類。作為民族精神象徵的主人公野玫,沒有毀在地主階級手裡,沒有毀在國民黨反動派手裡,也沒有毀在日本鬼子手裡,卻毀在了黑虎星這個民族敗類手裡。他不僅奪去了野玫的貞操,而且奪去了野玫的生命,製造了民族的慘劇。說到這裡,我們不能不反思中華民族的歷史,國難當頭之際,每有小人作祟,什麼正義、道德、廉恥,統統被他們踩在腳下。他們沒有文化,沒有良知,但生命力很強,絕對的強中之莠,森林中的毒菇,混進動物園的蛇蠍,人身上的腫瘤,傷口上的膿包,然而想根除這種人又很難。地主武甲祖與之相比,也是小巫見大巫,得叫他師祖。武甲祖想佔女人便宜還講究點“策略”,他則直接搶劫、強奸;武甲祖拉武裝是保自己財產,他拉隊伍則是打家劫舍、欺壓百姓;武甲祖壞中還帶點人味,他則渾身散發著惡臭,200米之外就能聞到。但這種人成不了大氣候,一是他沒文化知識,二是沒有經濟基礎,三是沒有民心支持,拉起的隊伍充其量算是烏合之眾,一打敗仗就鳥獸散。這種人既為人所不齒、所不容,卻時時出來作惡,典型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說他是民族敗類一點兒也不冤枉他。小說寫他招兵買馬那一段,對他的挖苦少見得精彩:一口冒著熱氣的肉鍋,一群躍躍欲試、為了吃一頓肉把自己賤賣的饑民,還有一群恨不能多賣幾次身、多吃幾次肉的嘍囉……讓人沒有信心再去琢磨,否則,再不想吃豬肉。

 

    增刪十載,終成一卷。耀東先生在世紀之交,為我們奉獻了一枝帶著硝煙氣味與濃郁花香的玫瑰,令人久久不願放手。窗外,情人節的玫瑰也已走俏,不經意間有少女執花而過,幸福滿足之情溢於言表,但願耀東先生的玫瑰也能更多地被人接受、欣賞與珍藏,因為這是一枝永不凋謝的玫瑰。

 

2001214日 於濟南